学习策略在哪本书上(学习内容从哪开始)

2400年前的庄子讲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想去掌握无限的知识,没门。

学习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耗时耗力,尤其在这个信息高负荷时代。人的精力有限,但感兴趣的东西却越多,每个知识域上分到的时间自然很少,加之很多知识没有实践的机会,学完后很快就会忘记,不会带来太大的帮助。因此合理规划学习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规划,先广后深

《心流:完美体验的心理学》书里讲人理解信息容量约每秒40比特,注意力的理论容量每秒126比特。一个人同一刻只能处理7个单位的信息,而注意力切换的最小间隔是1/18。按人活70岁,每天清醒状态按16h计算,人一生处理的信息总量为185G,一个硬盘的容量,可能都比它大。

学习策略在哪本书上(学习内容从哪开始)(1)

每个人精力毕竟有限,能够经历的事情也就那么多,在意识有极限的情况下,需要谨慎控制资讯进入我们的意识。而学习内容是外部资讯中最大的一部分,占用了我们很多的时间精力,合理规划与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内容规划必须考虑知识的两个维度,广度与深度:

知识的广度:即所识不同领域的丰富程度。知识广度意味着能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观点角度,增强对知识领域间的重组运用。跨领域知识带来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强调对不同领域知识的灵活运用。

知识的深度:即所识单一领域的专业程度。知识越深入,知识的网络结构越复杂。领域内知识的高度精通使得知识能够得到熟练地运用,在工作中带来高效的产出。

学习策略在哪本书上(学习内容从哪开始)(2)

知识广度保障基础,任何学习和实践等都是优先积累的知识广度,只有知识积累达到一定量,才能向上堆积和抽象为知识的深度,没有广度支撑的深度就犹如空中楼阁。

知识深度创造价值,社会已分工得极其精细,并且各个领域都在飞速发展,必须选定某个细分领域,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突破天际的那种,而不是简单的超越平均。经过多年沉淀,才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不用羡慕那些成功的人,他们只是比我们更早地专注于一个领域而已。

在学习的内容规划上,遵循先广度再深度的原则,广度帮助我们减少认知盲区,深度帮助我们提升认知层次,在广度与深度之间找到平衡点,努力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知识罗盘,分清主次

理解了知识广度与深度的规划逻辑后,接下来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边界,我结合知识管理的原理,设计了一个学习罗盘,你可以用这个作为基础,对自己应该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规划。

学习策略在哪本书上(学习内容从哪开始)(3)

我将学习的范围分为4个圈,从内至外分为:

行动圈,即当下你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这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所以你的学习计划与精力必须投入进来,第一步我们应该以满足当下任务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内容。

能力圈,即你自己具备的能力边界,这里又分为能力舒适区与能力挑战区,能力舒适区是只指你已经完全掌握且很娴熟的能力,比如你已经胜任当下的工作,代表属于能力舒适区。但还有一部分是你面临未来的职业挑战,需要掌握新的能力,这就是你的能力挑战区。我建议你可以分析你离下一个职位的能力差距是什么,然后从中分解3项关键能力,不宜过多,有计划地提升,为未来储备。

认知圈,即你只是知道了解而已,但并没有掌握方法与技能。这里我也分为2个区,“我知道我知道”与“我知道我不知道”,对于这块我们可以作为兴趣长期关注,不建议投入太多时间精力,等你的能力挑战区完成后,再扩大能力圈的边界,重新从认知圈找到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未知圈,即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范围,也叫认知盲区,包括“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部分与“我不知道我知道”部分,这个需要动态挖掘,不需要过多关注。

以上四个圈就介绍完了,最后总结2点:

1、四个圈内容规划的重要性排序:行动圈>能力圈(能力挑战区>能力舒适区)>认知圈(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未知圈

2、四个圈是动态演化的,从内圈到外圈逐步扩大,甚至是成倍或指数级扩大,当你的行动圈扩大后,你的能力圈会扩大很多倍,认知圈会进一步延展更广阔的边界。

学习策略在哪本书上(学习内容从哪开始)(4)

知识体系就像是一片森林,而每个知识点就像是一棵树木。我们可以根据一个知识点向上拓展其广度(纵览整个森林),也可以向下挖掘其深度(研究单个树木),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当你的知识森林越大,里面的树越高、越多,你这片森林的生态就越多样,你的思维也就越多元。建立“知识森林”的过程,就是你拓展知识边界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当你拥有了广袤的知识森林以后,面对任何问题都有可能有无数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你也会对这个世界有不一样的看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