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文化深度解析(简谈品牌的古往今生)

名字与概念解读:

品牌,这个词是英文 brand 的中文翻译,这个词即是动词也是名词,原意是用高温工具在物体表面打上烙印,往往因为烙印的形状、图案不同,这个独特的烙印就被认为是一种专属符号,带有这个烙印的物体就是专属资产,这是品牌资产的由来。

品牌文化深度解析(简谈品牌的古往今生)(1)

动物身上被拥有者烫上印记

所以,品牌这一概念自诞生之始,就是源于商业、服务于物产、资产。现在呢,品牌存在的更广泛了,甚至学校、国家、公共服务机构,甚至是每一个人,在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已的能力、独特个性,而这就是品牌的应用延伸和特质。

品牌文化深度解析(简谈品牌的古往今生)(2)

中国传承的门店招牌 黑底金字

品牌,这一现代概念虽然源于西方,但是中国也从很早就有了,中国有牌篇、招牌,就是中国历史中一直存在的品牌。区别在于,西方更早地融入了现代的管理手段,让商业发展大放光彩,在生活与大宗产品交易中获得更多的溢价利润,并且在一定程度促进了企业的更长远发展,独特的文化让企业职工更具有凝聚力,品牌效应更让企业在商业合作上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话语权,品牌的强大在全球市场上,甚至可以让企业只手摭天,所向匹敌。

可口可乐前董事长伍德鲁夫有一句名言:“假如我的工厂被大火毁灭,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风暴,但只要有可口可乐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将重新站起。”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我们有很多几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医药的同仁堂,生活产品 包括9月初刚上市的张小泉剪刀,品牌已经有400年历史。

品牌核心要点:

刚才讲的概念,那么现在我们仍然回到时间维度来讲讲品牌。

中国千年来一直有票号一说,拿着这个银票,可以随时兑成真金白银。为了生意,白银真金不方便携带,而一张纸就方便多了,但是这张纸却是很有份量的。

品牌文化深度解析(简谈品牌的古往今生)(3)

中国历史上的银票

实际上,这背后银票-钱庄就是一个品牌,信任。这背后还包括:实力,信誉,服务,品质,缺一不可。

到了今天,虽然信息时代、我们商业更多元了、也与世界打通了、不需要骡马运输了,但是其本质没有变,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物品交易,金融流通。那么就需要信任。品牌仍然存在,或者说比之前所包括的因素更多。

品牌发展:

为什么近些年,我们才发现到处在讲品牌呢?

之前它不是不存在,而是因为社会发展原因,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很长一个时代都处于物资匮乏,有产品就能卖,有个名字就成。慢慢到后来,供给跟上了,甚至出现了过剩,大家之间产生了竞争,都希望消费者购买自家的产品,那么就需要有一个独特、好听的名字、服务、质量、体系,这就自然形成了品牌竞争。

再到现在,随着中国不断地吸引国际巨头进入中国开展业务,那么我们面临着与他们竞争,他们有着更大的号召力、影响力、管理体系、文化体系。这点,我们看BBA在汽车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可以切身感受到。

从身边举例:

从身边举例子,进商超购物,琳琅满目的产品,不同的品类、品牌,肯定有你喜欢的:汽水,你喜欢雪碧,我可能喜欢美年达;逛累了吃饭,吃火锅你喜欢呷哺呷哺,这时候想喝饮料,想起王老吉加多宝;想带女朋友吃冰淇淋,你首先想到了哈根达斯;和朋友闲聊天,去了星巴克边喝咖啡边聊;想买台车,想起BBA;想买饰品包包 有GUCCI、LV、巴宝莉、手表卡迪亚 百达翡丽。。。

品牌文化深度解析(简谈品牌的古往今生)(4)

星巴克 STARBUCKS 咖啡

这些都是品牌,远不止是有名气大,而是在你的脑海里有感知、有印象、有完整的形象,甚至你可以讲出来某个品牌的故事,进而你对他情有独钟,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我家小侄子2岁多时他能够很远就认出来:“白胡子爷爷”,其实他每次也就吃点鸡块,薯条,蘸着酸甜酱,快餐里他很唯独喜欢这里。

品牌则代表了明确、保证、执着、地位与归属感。品牌往往就是身份的象征——沃利.奥林斯

无论冰淇淋,还是一台汽车,同级别间的产品品质,真谈不上如价格般的那么大差别,在当下,产品迭代越来越快,品质差别越来越小,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真正的差别就是品牌,是信任、认可,这背后往往身份的象征;奔驰迈巴赫是基于S级打造,而价格能够是S系双倍,可能还要加价,并且还要等几个月提车,但是尤其在中国,仍然供不应求,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品牌文化深度解析(简谈品牌的古往今生)(5)

MAYBACH 奔驰-迈巴赫S级

奢侈品品牌,卖的是专属、稀有,这里的这个身份回头讨论,今天说常规品牌的身份。

大小 色彩,标签。大小就是强大的程度,BBA的品牌强度肯定是强过大众的;色彩可以理解为不同个性,有人选宝马,有人选奔驰。

结语:

品牌文化深度解析(简谈品牌的古往今生)(6)

国际品牌巨头的品牌字族地图

回到商业上,因为互联网,世界越发开放,所以在这一新的世界竞争格局中,我们中国企业在跟上,国家也在助力企业把品牌做好。我们中国企业也应该积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是除了基础的产品力之外,还有一大核心要点:品牌竞争力。

作者 王坚北京百策品牌设计公司 总监/合伙人


注:文章中部分话语引自《Designing Brand Identity》;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术交流之用,禁止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转载本文需得到本头条帐号或作者授权,并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