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笔书风骨以辞为墨证丹心(读史可以明智阅人可以思己)

浅谈一下战国时代的燕国

读史可以明智,阅人可以思己。尝试在开放性的情境中,发散思维,形成对古代经典中的历史人物的独特见解。

以史为笔书风骨以辞为墨证丹心(读史可以明智阅人可以思己)(1)

能给身处黑暗中的我们带来一丝光明,能在我们孤独的生活中增添一份温暖,一份陪伴,闲暇之余,重温那段久远的历史。下面就浅显地了解一下战国时代的燕国。

燕国无痕燕国都城——蓟城jì 古代蓟城是现在的北京。具体位置大致在北京城西南部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自公元前475年起至秦统一中国,即公元前221年止。北京地区是七雄之一的燕国所在地。燕国以蓟城为都。

以史为笔书风骨以辞为墨证丹心(读史可以明智阅人可以思己)(2)

燕昭王

燕哙(王)(姬氏)——禅位相邦(官职)子之。燕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推崇圣贤之道,被小人蒙蔽了眼睛。子之当上王之后,并没有励精图治,把燕国带出困境。正印证了那句话:阴谋与天真并行,野心和理想同伴。

以史为笔书风骨以辞为墨证丹心(读史可以明智阅人可以思己)(3)

姬平(太子)和相邦子之相争,平失败,后齐灭燕。齐占燕,燕人反抗,燕职当王就是燕昭王。苏秦(洛阳人)来投靠。燕国上将军乐毅(在齐灭宋,齐元气太伤),攻破齐国都城临淄,替燕报了国仇。苏秦功成身死,被齐湣王车裂。乐毅攻齐国最后剩下两座城按昭王的意思——推行王道,讲仁义。昭王死后,惠王猜忌乐毅,乐逃亡赵国。

以史为笔书风骨以辞为墨证丹心(读史可以明智阅人可以思己)(4)

燕王喜看到长平之战,赵国被杀40万人,认为可以乘虚而入,想吞并赵国。霸道需要实力做后盾。燕倾全力也无法战胜养伤的赵人。反而被赵将廉颇包围了燕国都城。燕王喜是一个霸道而没有实力的君主,他推行的王道与时代格格不入,在沧海横流的历史大潮中,成为了配角。燕国为了苟延残喘,把太子姬丹(和秦王嬴政在赵都当过人质)。丹后回燕,让荆轲带樊於期(原秦将)人头和地图为诱饵刺秦。燕太子丹很悲情,他有一个苟且偷生的父亲,为了自保,杀了丹,四年后燕亡(建国超过八百年)。

以史为笔书风骨以辞为墨证丹心(读史可以明智阅人可以思己)(5)

燕国灭亡,亡于传统!在国家危机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让即将倾覆的大厦,屹立不倒。苏秦为报燕昭王的知遇之恩,面对荣华富贵,不为所动,只求功成身死。

乐毅临危受命,也不负昭王所托,带领燕军所向披靡。赫赫战功,本应彪炳史册,一战封侯。在燕国辉煌的历史节点,昭王陨落,慧王即位。猜忌乐毅,让乐毅奔赴赵国。本来王炸的牌,打得稀烂……

以史为笔书风骨以辞为墨证丹心(读史可以明智阅人可以思己)(6)

历史不可能重来,也没有假设,燕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它在远古的时空中存在过。我们沿着历史的时空走去,从中能发现什么、规避什么,悟出什么、得到什么,在血淋淋的历史中,我们如何不去犯错!

以史为笔书风骨以辞为墨证丹心(读史可以明智阅人可以思己)(7)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闲暇之余,不妨细细品之!

历史是严谨的,如有不妥处,敬请斧正!

以史为笔书风骨以辞为墨证丹心(读史可以明智阅人可以思己)(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