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表现了司马光什么(因砸缸出名的司马光)

大家好!这里是家常话两宋,本文家常君将向大家讲述北宋名人司马光。对于司马光这个名字,相信多数国人都是比较熟悉的。之所以他会那么出名,家常君感觉主要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司马光本人的所作所为,他在年幼的时候就因为砸缸救人而出名,后来又修著了著名的《资治通鉴》这篇鸿篇巨著而闻名于世;当然,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一场小品,两名相声演员用绕口令的方式,将司马光砸缸和司马缸砸光两句话传遍了千家万户。应该说很多人能够知道司马光还真要感谢这部小品。好了,我们言归正传,来详细的谈谈司马光生平的事迹以及对北宋的影响。

司马光砸缸表现了司马光什么(因砸缸出名的司马光)(1)

司马光具有多重身份,他是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一名固执狭隘的官员,毫无原则的政客。司马光的一生活得很精彩,他实现了儒学官员个人一生最高的梦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完成了著书立言。登上了古代文官的权力巅峰“首席辅政大臣”!评价司马光离不开三个人,正是他们与司马光的对比产生了高低和伤害,他们相映生辉,光耀整个北宋文官制度的最灿烂时代。

司马光砸缸表现了司马光什么(因砸缸出名的司马光)(2)

第一个和司马光纠结难分的人,就是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变法是贯穿宋代党争的开篇事件,所谓变法党和顽固派的分歧,只是支持和反对变法而已。司马光是反变法的主力,在宋神宗驾崩后,司马光因是顽固派的党魁,在顽固派推举下成为首席辅政大臣。他在病体下,不顾社会现实,下达了全面废止已完善执行十数年的王安石变法的行政命令。让宋朝的中兴成为泡影,党争性质从为国谋利沦为了党同伐异的官位斗争!他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是毫无底线的迂腐之人。

司马光砸缸表现了司马光什么(因砸缸出名的司马光)(3)

第二个和司马光纠缠不休的人是大文豪苏轼。苏轼与顽固派的亦友亦敌关系突出了两人的胸襟差异。王安石变法,苏轼和司马光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坚决反对,绝不妥协。被贬,被赶出权力中枢。可是,当他们看到变法利国利民后,苏轼主张保留利国利民的措施,而不是完全废止王安石变法。苏轼因此不被容于顽固派阵营,再次被贬。苏轼和王安石的相逢一笑泯恩仇,更是文人的美谈!应该说苏轼比司马光更有政治家原则,能够较为客观地对待社会实际情况。

司马光砸缸表现了司马光什么(因砸缸出名的司马光)(4)

第三个和司马光有纠葛的人正是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欧阳修。他的门生故吏正是这场党争的主力,王安石的入相有他的一臂之力。他是三苏的恩师,也是旗帜鲜明的顽固派,司马光算是欧阳修政治主张的继承人。王安石、苏轼、司马光,三人交相辉映,完成了宋代文官的最辉煌一页!又对比伤害分出了文人的境界和胸怀!三个优秀的文官,三种政治主张,三样人生态度,三维一体的宋代精英全貌,道出了宋人的局限和无奈。

司马光砸缸表现了司马光什么(因砸缸出名的司马光)(5)

列宁对王安石评价很高,给出了中国古代最伟大改革家的称谓!超出时代的变法内容,甚至让人认为他可能是穿越者。司马光虽然赢了政治,但也在后世人眼中留下了负面的印象,这是他永远无法抹除的污点。苏轼的政治幼稚,让他不容于变法和顽固两派,一生都在被贬。不过他同情庶民,为民谋福祉的主张,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尤其是豪迈的情怀,宽广的胸襟,尽现在他的诗词中,令世人传唱至今。司马光相形之下只是固执狭隘的官员罢了。

司马光砸缸表现了司马光什么(因砸缸出名的司马光)(6)

司马光一生最大的成就不在官场,而是《资治通鉴》这部伟大的史学巨著!因为这部历史巨著,司马光奠定了自己光辉的史学家地位,无论是谁都无法否定他在史学研究方面的伟大成就和贡献!如果单从这方面来讲的话,那么司马光作为历史名人是当之无愧的正面形象,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可是相比于司马光对社会史学方面的贡献,家常君认为他对北宋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

司马光砸缸表现了司马光什么(因砸缸出名的司马光)(7)

可以说,是司马光一手将宋神宗和王安石十几年的心血全部弃除,让北宋措施了一次中兴的机会。此后,北宋没有再次出现那么成功有效的改革了。所以,家常君对他整个人是持否认态度的,他是典型的“书生误国”。其实这也是时代的悲哀,当时的选官制度很容易诞生出这种人,司马光天生就适合做史学研究,不适合治理国家。不管怎么说,故人已逝,我们能够做的仅是引以为戒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