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昌江话教学(一方水土一方言)

方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由于官、商、军、垦、迁徙等原因,海南岛汇聚了八方方言,并经“一方水土发酵”后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状态。1987年9月,国家级刊物《百科知识》刊登了我的《海南方言种种》一文,同年同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副刊全文转载。我在文中列举了海南11种方言,并谈了个人见解。今天,昌江除完全通用普通话外,还保留了与海南岛内各市县相同相通的方言。

海南昌江话教学(一方水土一方言)(1)

海南话:属福建闽南方言,现代汉语归类为闽南语系,乃历代福建闽南人迁徙海南保留下来的语言,与当今闽南话音词略有差异,岛内使用人群达500万之众。今天,昌江昌化镇的昌化、昌城、先田、小寨等村落仍有部分族群使用略变音调的海南话(即昌江口音的海南话和以文昌口音标准的海南话音调有异)。

儋州话:属粤方言(广府语系)支系,其句、词、语法多与粤语(广府语系)相同。儋州话主要使用人群在儋州市,省内的昌江、东方、三亚沿海一带也有少量族群使用儋州话。昌江使用儋州话的族群主要分布在海尾镇、昌化镇和石碌镇部分村落,他们的先人从儋州各地迁徙而来。

临高话:属壮傣语支,与壮话有一定的渊源关系。2007年我到广西,曾把临高话中的某些字词与广西百色地区壮话作比较,发现音义相同。临高话主要使用人群分布在临高、儋州、海口、澄迈等市县,昌江沿海一带也有少量族群使用临高话,主要分布在海尾镇海渔村,其先人从临高县沿海而来。

军话:属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军话即军人留下来的语言。海南的军话,主要来自从广西、贵州调来海南征战而留守的军人,因此海南军话与广西桂柳话有几分相似。海南军话人群主要分布在昌江、东方、儋州、三亚一带。昌江的军话群体主要分布在海尾镇、昌化镇、乌烈镇等村落。

村话:是一种独特的方言,有学者归其为“黎语支”。村话的语法多为“倒装”,如“大哥”叫“哥大”等(“大哥”,村话叫“哥隆”,所以又有人称村话为“哥隆”话),语言及某习俗与一些少数民族相似,但村话族群认定自己是汉族。海南的村话族群主要分布在昌化江两岸的昌江、东方部分地区。昌江的村话族群主要分布在海尾镇的白沙村、进董村;昌化镇的光田村、旧县村、黄姜村、耐村、大风村;十月田镇的红阳村等。据部分村话族群的老人说,他们先人来自江西。具体有待考证。

白话:属粤方言(广府语系),是早年广东沿海一带“水上人家”(人称疍家)的语言,他们是“举家”到海南捕鱼后定居的。昌江的白话族群主要聚居在海尾镇的新港村。考其近源,又与三亚市部分“水上人家”有渊源关系。

黎话:海南黎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黎语支。据研究,黎族为海南“土著民族”,有五个支系,语言也有异。昌江是黎族自治县,黎族族群主要分布在乌烈镇、十月田镇、石碌镇、叉河镇、七叉镇、王下乡等部分村落,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苗话: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海南苗族为从广西、贵州来海南征战的苗兵后裔,其语言与广西瑶族颇为相似,因而有学者疑为瑶族所误。昌江的苗族很少,且村落常“伴黎而居”。

(2017-1-5广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