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第八批市文物保护单位(莆田这些革命文物点等您来打卡)

以红色革命历史为基调,走进大美莆田,踏上红色之旅,在旅途中聆听党史,在行走中感受红色文化,在休闲游玩的同时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红色之旅”献礼二十大,聆听革命先烈的故事,传诵红色故事,讴歌时代风华,这些革命文物点值得一去。

推荐路线:哲理钟楼(映雪楼)→莆田县第一届农民协会代表会议会址(古谯楼)→下垞村农民协会成立旧址(下垞白漈灵宫)→闽中游击队驻地旧址(苦竹寺)→陈国柱故居

/01/

哲理钟楼

(映雪楼)

莆田市第八批市文物保护单位(莆田这些革命文物点等您来打卡)(1)

1926年2月陈国柱在此创建闽中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

1926年6月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发展为中共莆田支部。

1926年12月中共莆田支部升建为中共莆田特别区委。

1927年4月莆田发生四八反革命事变,区委机关从哲理钟楼迁往城郊等地。

莆田市第八批市文物保护单位(莆田这些革命文物点等您来打卡)(2)

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哲理钟楼又名映雪楼,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仓后路7号,原为哲理中学宿舍。现存建筑砖木结构,四层红砖平顶楼,占地面积576平方米,底层为骑楼式门道,平顶阳台周围作城垛式垛子,中央有一攒尖形小亭,亭内悬铜钟。1986年4月公布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9月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02/

莆田县第一届农民协会代表会议会址

(古谯楼)

莆田市第八批市文物保护单位(莆田这些革命文物点等您来打卡)(3)

1926年12月北伐军攻克莆田,在此设立县党部筹备处,任命陈国柱、林清汉为莆田农民运动特派员,负责筹建莆田农民协会。

1926年12月29日莆田县第一届农民协会代表会议集中在此举行,因国民党右派分子破坏被迫中止,发生了“跳鼓楼”事件。

莆田县第一届农民协会代表会议会址古谯楼,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路中段。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是兴化军治所迁移莆田时设置的子城城门和门楼,后几经毁建,现存建筑物是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重建、嘉庆八年(1803)整修。1961年3月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03/

下垞村农民协会成立旧址

(下垞白漈灵宫)

莆田市第八批市文物保护单位(莆田这些革命文物点等您来打卡)(4)

1926年12月26日陈国柱在此成立下垞村农会,秘密组织农民开展“二五减租”和抗捐、抗税斗争。

下垞村农民协会成立旧址白漈灵宫,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王西自然村。原位于白漈溪,因山洪暴发,于清道光丁未年(1833年)迁至王西自然村重建,近代重修,占地面积141.36平方米,单进廊院式建筑。2021年3月公布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04/

闽中游击队驻地旧址

(苦竹寺)

莆田市第八批市文物保护单位(莆田这些革命文物点等您来打卡)(5)

1946年至1948年,中共闽中地委书记黄国璋和莆田工委委员张坤、林汝樑等先后率领游击队在此开展革命活动。

莆田市第八批市文物保护单位(莆田这些革命文物点等您来打卡)(6)

闽中游击队驻地旧址苦竹寺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头垅自然村。苦竹寺,唐代会昌年间六祖第子千灵创建,始为石室,后为土木建筑。现存建筑保留清代建筑风格。是荔城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八批市文物保护单位(莆田这些革命文物点等您来打卡)(7)

/02/

陈国柱故居

莆田市第八批市文物保护单位(莆田这些革命文物点等您来打卡)(8)

陈国柱(1902-1969),字继周,中国共产党福建早期组织创建者之一,创建了闽中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点燃了闽中革命的熊熊烈火。

莆田市第八批市文物保护单位(莆田这些革命文物点等您来打卡)(9)

陈国柱故居,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王西自然村。传统五间厢民居坐北向南,单进合院式土木建筑结构,占地面积约1480平方米。2005年公布为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公布为福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2017年公布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八批市文物保护单位(莆田这些革命文物点等您来打卡)(10)

(来源:莆田文旅 编辑:许亦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