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晚期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

小细胞肺癌晚期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1]。

目前,手术切除是NSCLC根治性治疗的首选方案,但遗憾的是,对于能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约有30%~55%的比例,在手术后会出现肿瘤复发的情况[3, 4]。

单纯的手术治疗势单力薄,难以消灭狡猾的肿瘤,近年来,手术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进行生化打击,是NSCLC治疗的新策略,新辅助治疗就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

那么,什么是新辅助治疗呢?

新辅助治疗是相对于术后辅助治疗而言的,是指在对肿瘤进行手术前,进行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等,这样的治疗方式称之为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组合拳,能否1 1>2?

对于NSCLC来说,新辅助化疗是战斗的先行者,那么其效果到底如何呢?

根据以往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单纯手术,术前新辅助化疗对于患者5年无复发生率和总生存率,仅仅提高了5~6个百分点[5],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中位频率为4%(范围为0~16%)[6]。所以,新辅助治疗的效果,仍有待提升。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包括NSCLC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上,表现出不错的效果,对NSCLC开展的新辅助免疫治疗,也应运而生。

那么,如果是免疫治疗 化疗这种新辅助组合拳,会不会有1 1>2的效果呢?

之前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与单纯新辅助免疫治疗相比,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在不增加严重不良事件和手术延迟的情况下,显著改善了病理缓解情况[7]。

前段时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报告了对可切除NSCLC(IB-IIIA期)进行新辅助治疗时,分别使用纳武利尤单抗 化疗药 vs 单纯化疗治疗的结果[8],给了我们振奋人心的答案。

小细胞肺癌晚期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2)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8]

免疫治疗 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效果加成

纳武利尤单抗,一种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抗体,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中。以往进行的单臂、2期临床研究,在18家医院纳入了51名IIIA期NSCLC患者,进行纳武利尤单抗 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显示出了理想的抗肿瘤效果以及安全性[9]。但是该研究样本量较少,同时缺乏与单纯新辅助免疫治疗或化疗的对比。

而这次的3期临床研究纳入了多中心的IB(≥4cm)-IIIA期可切除NSCLC患者,分为2组,每组分别入组179名患者,新辅助免疫 化疗组术前进行纳武利尤单抗 铂类药物治疗,新辅助化疗组术前仅用铂类药物治疗,以3周为一个周期,共进行3个周期。在新辅助治疗完成后的6周内进行手术,术后进行不超过4周期的辅助放/化疗。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率)、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对手术可行性的影响。

相较于单纯化疗组,免疫 化疗组有更长的中位EFS(31.6个月vs 20.8个月)。

无事件生存期(EFS),是指从患者随机分组开始,到出现包括:任何疾病进展导致的手术无法进行、术后疾病进展或复发,未经手术的患者疾病进展、或因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这些事件的时间。

小细胞肺癌晚期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3)

图源:参考文献[8]

相较于单纯化疗组,免疫 化疗组pCR率更高(24.0% vs 2.2%),而pCR往往与良好的生存结局密切相关。

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率),指的是经过治疗后,病理检查原发肿瘤和淋巴结中活肿瘤细胞的残留为0%。

小细胞肺癌晚期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4)

图源:参考文献[8]

对于安全性的评估,免疫 化疗组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5%,单用化疗组则为36.9%。

此外,对于可切除的NSCLC来说,新辅助治疗潜在的风险是治疗期间如果肿瘤出现进展,可能导致手术延迟。在该研究中,比较可喜的是,免疫 化疗联用并没有增加手术延迟的风险,免疫 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分别有83.2%和75.4%的患者顺利接受了手术。

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或将迎来新阶段

这是纳武利尤单抗 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治疗NSCLC的首个3期临床报告,目前,FDA已经批准该方案作为可切除的NSCLC(肿瘤≥4cm或淋巴结阳性)成人患者的新辅助治疗,略有不同的是,本研究将已知ALK易位或EGFR突变的患者排除,但是在FDA批准的适应症中并没有对此严格限制,此类患者是否能从中获益需要更多的证据去检验。

当然,这项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虽然在本项研究中,pCR率与EFS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在肺癌免疫治疗中,pCR率与生存获益特别是长期生存之间的关联,尚需进一步评估。
  • 研究中提到,对于IIIA期肿瘤联合治疗的获益优于I-II期,而对于本身预后相对较好的早期肿瘤的临床获益情况,需要长期的随访去证实。
  • 研究中还指出,对于PD-L1表达水平≥1%和非鳞状组织学类型的患者临床获益更大,尽管需要更大样本的病例去验证,但是建立生物标志物去筛选获益人群,是亟需要考虑的问题。
  • 此外,研究中对手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以及对整体生存获益的影响没有过多阐述,相信如何优化术后序贯治疗的方案,也将成为下一个挑战与研究的热点。

尽管如此,该研究仍然给NSCLC患者打了一针强心剂,开启了可切除NSCLC治疗的新阶段,也将推动更多的相关研究去优化NSCLC的新辅助治疗策略,造福于患者。

声明:本文仅为医学科普内容,不能代替临床医生的诊疗意见,具体情况请以主治医生的诊疗意见为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5(3):21.

[2] Liang Y, Wakelee H A. 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completely resected early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J].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13,2(5):403-410.

[3] Uramoto H, Tanaka F. Recurrence after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NSCLC[J].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14,3(4):242-249.

[4] Taylor M D, Nagji A S, Bhamidipati C M, et al. Tumor recurrence after complete resection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Ann Thorac Surg, 2012,93(6):1813-1820, 1820-1821.

[5] Collaborative N M.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J]. Lancet, 2014,383(9928):1561-1571.

[6] Hellmann M D, Chaft J E, William W J, et al. Pathological response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resectabl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s: proposal for the use of 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 as a surrogate endpoint[J]. Lancet Oncol, 2014,15(1):e42-e50.

[7] Jiang J, Wang Y, Gao Y, et al. 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or chemoimmuno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22,11(2):277-294.

[8] Forde P M, Spicer J, Lu S, et al. Neoadjuvant Nivol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Resectable Lung Cancer[J]. N Engl J Med, 2022,386(21):1973-1985.

[9] Provencio M, Nadal E, Insa A, et al.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nivolumab in resectabl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ADIM): an open-label, multicentre, single-arm, phase 2 trial[J]. Lancet Oncol, 2020,21(11):1413-1422.

小细胞肺癌晚期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