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娶妻与现在有什么区别(古代16岁出嫁为何被称为)

  在讲究传统礼仪的古代,即使是对于年龄的大小,古人也要进行严格区分,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等等,而对于古代少女的年龄,古人更是以各种名词加以详细划分,如少女13岁被称之为“豆蔻”,15岁被称之为“及笄”,到了16岁出嫁古人则称之为“碧玉”或者“破瓜”,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少女十六岁出嫁为什么会被称之为“破瓜”呢?事实上,真相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糟糕。

古时候娶妻与现在有什么区别(古代16岁出嫁为何被称为)(1)

  事实上,古人之所以使用“破瓜”代指女子16岁,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该词最早出现于南朝乐府诗歌之中的一首名为《碧玉歌》的诗篇:“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这里的“破瓜”单纯的只是指女子的年龄,但是时过境迁,有人对“破瓜”一词的含义进行各种奇怪的解读,导致“破瓜”一词的含义被曲解成“女子初经人事”的意思,实在是大错特错。

古时候娶妻与现在有什么区别(古代16岁出嫁为何被称为)(2)

  对此,清朝初期文学家袁枚对此解释说:“南朝乐府诗中的‘破瓜’一词,千百年来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女子初经人事之意,但并非如此。以拆字游戏进行解释,将‘瓜’字从中一分为二,即为两个‘八’字,二八一十六正为少女年龄也。君不见李群玉有诗言:‘碧玉初分瓜字年。’此即为最大之佐证也。”

古时候娶妻与现在有什么区别(古代16岁出嫁为何被称为)(3)

  几乎在同一时期的清朝文学家褚人获曾经在自己的著作《通俗编》之中汇集了关于“破瓜”一词的三种解释:其一,认为其代指女子16岁;其二。认为其代指“女子初经人事”;其三,也可解释为八八六十四岁。

古时候娶妻与现在有什么区别(古代16岁出嫁为何被称为)(4)

  前两种说法前文已经详细叙述过,那破瓜代指64岁又有什么科学依据呢?原来,褚人获在收集整理资料的时候曾经读到过吕洞宾的一首名为《赠诗》的诗词,此诗之中有“功成当在破瓜年”,故而褚人获认为“破瓜”也可以代指男子的64岁。然而,此例却似乎只是个例,并不具备普遍研究的对象,并且吕洞宾该诗之中“破瓜”到底指多少岁还有待商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