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魄力(庄子扶摇直上九万里)

第13篇

读书杂谈之《庄子》

《庄子》:“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一个人成大事的3个机缘

《庄子》:“扶摇直上九万里”,成大事离不开一个“厚”字

庄子的魄力(庄子扶摇直上九万里)(1)

“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毛泽东和李白的名句,皆出自《庄子》逍遥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鲲鹏之志大哉!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就要抓住3个机缘。

庄子的魄力(庄子扶摇直上九万里)(2)

其一,突破认知的局限。

《庄子》曰:“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瞎子无法使他看到花纹的美丽,聋子无法使他听到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有形体上的有瞎有聋吗?在人的认知上,也有这样的缺陷。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只能看到一个人外在的缺陷。庄子说,对不可见的内在,在认知上,人其实也有缺陷,只是我们没在意而已。

庄子的魄力(庄子扶摇直上九万里)(3)

所以,一个人想要像鲲鹏那样,大展宏图,成就一番事业,就需要有远大的志气和开阔的认知。要做到这点,就需要突破自己认知的局限。

力量是有限的,而认知是无限的。

对于燕雀而言,它们能飞到树枝上,飞到再高一点的天空,就已经达到极限。

人和动物不一样,人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资源共享,来增强自己的力量,最重要的,是要突破自己认知的极限,打开新的视野和格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庄子的魄力(庄子扶摇直上九万里)(4)

其二,包容小知,超越大知。

《庄子》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小鸟讥笑大鹏,“我们急速起飞,向大树冲去,有时飞不到树上,大不了落回地面就好了,何必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海飞去呢?”

这就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小鸟是小知,认知的世界是很小的;大鹏是大知,逍遥游的世界无限大。这是一个比喻,回到人的身上,大多数人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认知狭窄,喜欢嘲笑别人,听不进不同的意见。

庄子的魄力(庄子扶摇直上九万里)(5)

一个成大事的人,大的心胸和格局,首先体现在广听意见,博取众长。

别人和你的意见不同,不要着急争辩和反驳,而是放下自我成见,认真听一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种情况,是否合理,是否有可取之处。

通常,大知的人,可以包容小知的人;而小知的人,却不愿意去理解大知的人。成大事的人,就要对自己有要求,包容小知,超越大知。

庄子的魄力(庄子扶摇直上九万里)(6)

其三,成大事离不开一个“厚”字。

《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庄子说,水太浅,就浮不起大船;风太弱,就无法鼓动大鹏之翼。鲲鹏之志大,需要相应的助力,才可以成行。

而一个人成事,也要看大小。有些人不成事,是因为野心很大,实力却撑不起自己的野心,这样的人,很容易感到挫败。

如果你不愿意吃苦,那就成就一般的事;如果你想出人头地,超凡脱俗,那就需要承受一般人不能承受之苦,慢慢沉淀,给自己积累“深厚”的实力。大器晚成。

每天解读一篇经典,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关注,和我一起坚持读书、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还原创,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