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赵心童夺冠(赵心童夺冠背后)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李旭 王剑冰)12月6日,2021年斯诺克英国锦标赛落下帷幕24岁的中国小将赵心童以总比分10:5完胜布雷切尔,成为首位三大赛夺冠的“90后”球员,同时也是自2011年的特鲁姆普以来,最为年轻的英锦赛冠军,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陕西赵心童夺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陕西赵心童夺冠(赵心童夺冠背后)

陕西赵心童夺冠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李旭 王剑冰)12月6日,2021年斯诺克英国锦标赛落下帷幕。24岁的中国小将赵心童以总比分10:5完胜布雷切尔,成为首位三大赛夺冠的“90后”球员,同时也是自2011年的特鲁姆普以来,最为年轻的英锦赛冠军。

2021年是中国台球收获颇丰的一年。1月,在2021年斯诺克大师赛决赛中,“00后”中国新秀颜丙涛战胜希金斯夺得冠军,成为以19岁年纪夺冠的奥沙利文后,大师赛最年轻的冠军。

中国“Z世代”选手崛起背后有哪些因素?台球运动在中国发展进入了怎样的阶段?中国台球协会理事、中国台球协会培训教学委员会主任、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院长刘铮接受新华体育专访时表示,中国台球协会的一整套人才挖掘、培养机制已趋完善,中国小将未来可期。

“寻找”下一个台球新星

小将的崛起其实有迹可循。

2012年,中国台球协会推出斯诺克青少年培养计划,旨在挖掘、培养、打造潜力新人,为中国斯诺克选手再次站上更高的世界舞台蓄力。

计划推出后,一系列改革举措接连实施:每年一次的斯诺克青少年锦标赛改为斯诺克青少年系列赛,并将赛事提升为每年至少4站,为青少年选手增加比赛机会;合作成立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为年轻人创造正规系统性训练的机会;设立青少年比赛排名,依据此排名来选拔、确定参加国内和国际大赛的外卡选手资格……

“青少年系列赛的目的就是发掘人才。”刘铮说,“中国台球人口保守估计有5000万,在这茫茫多的爱好者中怎么能找到最有潜力的孩子?赛事就起到了发现人才的作用。颜丙涛和赵心童都是从这一赛事里脱颖而出,逐步走向职业赛场的。”

找到人才后,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则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职能。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造访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在得知训练馆有27张职业赛用台供学员训练时,主持人都为之一惊:“这里有最专业的硬件设施,教练有丰富的经验,对于学员的管理也很到位,一切都井井有条。”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2013年成立。除了专业的场地、国际级的比赛设备,学院还配备了鹰眼系统辅助教学,拥有包括多名国家级教练员的教练团队。赵心童是第一批进入学院的学生。

“过去,中国台球运动没有一套系统的教育规范。”刘铮介绍,“学院成立的初衷,就是探索一种模式和方法,稳定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

如今中国共有27位运动员站在职业斯诺克的世界舞台上,其中来自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的占比达33.5%。另一方面,规范化的培训加上科技保障还缩短了运动员的成长周期。学院培养的学生走上职业赛道,平均只需3至4年。在中国27位职业运动员的“00后”选手中,学院输送的运动员占比超80%。

在专业化训练及精英培养方面,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完成了“走向职业”和“世界冠军”两大硬考核指标,下一步,学院希望将培训纵向深入,构建从“金字塔尖”到“塔基”的人才储备体系。

“学院在行业内被叫作‘台球界的清华大学’。在‘大学’的基础上,我们还想把‘中学’‘小学’都做好。”刘铮说。在规划中,中国台球协会培训基地未来将把培训点位遍及地级市,并且深入到县级行政区中。目前,学院已经向社会开放,业余爱好者也可以加入学习提升水平。“从专业培训做到全民普及的培训,可能就会冒出来更多人才。”

刘铮介绍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培养出的斯诺克选手。新华网记者李旭摄

夯实“绅士运动”的“群众基础”

2005年,丁俊晖在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中击败“台球皇帝”亨德利,拿到自己的第一个排名赛冠军。这项发源于英国的“绅士运动”也因此受到一个人口大国的关注。

而在中国台球进入发展快车道的16年后,群众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台球发展的速度有所放缓。除了需要更多像丁俊晖、赵心童、颜丙涛一样站在世界舞台顶端的职业选手,台球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大众的参与度和黏性。

中国台球协会主席王涛表示,未来协会会开展丰富多样的台球活动,到工会,到民间,甚至到农村中去。她说:“让大家一起办赛事,把比赛带到群众身边去,一层一层执行起来,才能让中国台球拥有第二个春天。”

11月30日,中国台球协会发布了斯诺克及中式台球技能考试题库。在此之前,中国台球协会发布了《中国台球协会运动员技术和技能等级认证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推出面向社会大众的技能等级认证。

“办法”显示,技能等级由高至低共分为九个等级,大众可以通过参加中国台球协会运动员技能等级评级赛事或参加中国台球协会台球技能考核两种方式获得等级认证申请资格。“达到技能等级的最高两级,还能跟专业等级的国家三级和国家二级‘挂钩’,即通过技能等级2级考试后,有机会申请国家三级运动员,通过技能等级1级考试后则有机会申请国家二级运动员。”刘铮介绍。

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台球协会在扩大台球人口,普及推广台球运动方面也做了一系列工作,最显著的成果就是搭建起了层级丰富的赛事体系。

过去,在中国举行的斯诺克顶级赛事仅有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斯诺克上海大师赛等,如今无锡、广州、大庆、玉山4站斯诺克国际A类赛事应运而生,国际A类赛事增加到了6站。这些高水平的、观赏性强的赛事,对于扩大台球粉丝群体有很大作用。

中国台协根据台球3个项目的特点,明确了斯诺克、中式台球、美式台球发展的侧重点。如果说斯诺克比赛走的是精英文化路线,那么美式台球则是特色文化路线,中国台球协会把美式台球和各承办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现在全国各地美式台球赛事不胜枚举,真正把美式台球打出了“时尚感”。

中式台球走的则是全民健身发展路线,通过引入顶级赛事和全民健身推广,球员走进学校、社区传播台球文化,老百姓从之前不懂台球到现在台球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以中国台协授予的第一个“中国台球之乡”上海浦东唐镇来说,在各级台球赛事的影响下,已经实现了“村村有球台,月月有比赛,年年有精彩”的目标。

同时,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中国斯诺克巡回赛、中国斯诺克青少年巡回赛也落地生根。一个结构完整、层次丰富的赛事体系,成为台球运动在中国发展的根基。

刘铮介绍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荣誉墙。新华网记者李旭摄

斯诺克的中国印记

赵心童捧起英锦赛冠军奖杯后,世界排名随之飙升,来到了全球第9位,成为中国斯诺克新“一哥”。“斯诺克中国军团”的其他成员排名分别是:颜丙涛世界排名第16,周跃龙世界排名第17,丁俊晖世界排名第27位。

在赵心童的身后,本次英锦赛共有25名中国选手参赛,可谓后备人才济济。世界斯诺克掌门人巴里·赫恩略带夸张地表示,如果表现够出色,或许将来世界前16全是中国球员。

中国运动员的崛起,不仅会推动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也能促进斯诺克的国际化发展。著名斯诺克记者赫克托·南斯认为,“以前赛场上多是英国本土球员,最多会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球员。但中国球员的成功,让印度、中东和其他地区的球员看到了自己投身这项运动的可能性。”

近年来,斯诺克这项运动中的中国印记越来越鲜明。如今在中国举办的顶级赛事越来越多,高额的奖金与优越的赛事条件保证了来华球员的数量与质量,奥沙利文更是宣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中国新一代球员年龄相仿,赵心童、周跃龙为“95后”,颜丙涛为“00后”。与前辈相比,他们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同时,中国“Z世代”球员的球风和个人爱好都更为多元,这也为斯诺克运动的受众扩大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赵心童球风犀利,崇尚“暴力美学”,这种打法比赛耗时短,对吸引年轻观众、提升比赛收视率有很大利好。与他作为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同窗”的颜丙涛则作风扎实,有着超出生理年龄的“大心脏”,成为很多更年轻选手的榜样。

这种个人风格同样是“Z世代”球员可以持有的商业资产。以冰雪运动新星谷爱凌为例,“颜值”与实力兼备的她不仅在冰雪赛场上获得了成功,同时也成为商业代言的宠儿,是目前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体育明星之一,是消费市场中的“顶流”。

作为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运动,斯诺克自身也在求新求变。冗长的比赛时间是这项运动在碎片化时代吸引粉丝的最大阻力。世界台联此前曾做过许多尝试,如限制出杆时间,缩短局数,推出限时赛等,但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

从这一角度看,中国的次世代台球运动员贯通中西、风格百变,能从年轻人的视角重新诠释这项运动,赋予其新生代活力。结合中国运动员一直以来在技巧型项目上的优异表现,不难预料未来他们会带给球迷更多惊喜,同时也为台球运动打上更加浓厚的中国记号。

展望未来,刘铮表示,“或许我们可以证明,中国人不仅能享受这项运动,也能培养出世界冠军,而且还能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

来源: 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