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傣族土司后裔(德宏民族团结月40年)

德宏傣族土司后裔(德宏民族团结月40年)(1)

梁河县南甸宣抚司署

德宏傣族土司后裔(德宏民族团结月40年)(2)

梁河县南甸宣抚司署

德宏傣族土司后裔(德宏民族团结月40年)(3)

梁河县南甸宣抚司署

德宏傣族土司后裔(德宏民族团结月40年)(4)

梁河县南甸宣抚司署

在梁河县遮岛镇南甸路103号,坐落着一片五进四院布局的古建筑群——南甸宣抚司署,这是滇西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少数民族土司衙署,堪称中国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1996年12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不仅是旅游观光胜地,也是梁河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之一,为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史、地方史、土司制度及建筑艺术等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9月25日,云报全媒体行走进南甸宣抚司署,来到公堂悬挂的“卫我边陲”四字牌匾下,梁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周德才将德宏地区各民族世代团结互嵌、抵御外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动边地建设的历史娓娓道来。

宣抚司是封建时代中央政权在边疆设置的统治机构,土司是当时的地方行政长官兼军事首领,土司制度体现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区实行“齐政修教、因俗而治”,在地方治理中发挥民族自治优势的管理智慧,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有助于国家的长期统一,并对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座土司府,半部德宏史。”土司制度在云南存在五百余年,德宏是土司制度最后消亡的地方。历史上,南甸土司在国家认同构建过程中的实践为我国边疆地区社会稳定与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当代民族边疆治理与国家认同构建提供了宝贵经验。

1949年腾冲和平解放后,滇西人民解放委员会发布《告土司民众书》,南甸土司龚绶通过与解放军代表充分讨论,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听到解放区老百姓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以南甸土司为首,德宏十土司相继接受解放军进驻,和平解放梁河。

1950年,梁河、盈江、莲山工委书记、122团政治处主任张琦,邀请梁河土司龚绶、盈江土司刀京版、莲山土司鸿升在南甸宣抚司署开会,共商建立边疆各族行政委员会等问题,此后,新中国各项政策扎根边疆,各族群众安居乐业。近年来,作为4A级景区的南甸宣抚司署又在新时代梁河民族团结篇章中充分发挥阵地作用。

2018年,南甸宣抚司署被德宏州委命名为“德宏州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成为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重要平台,同梁河尹氏宗祠、李根源故居、中共梁河特委纪念馆等一并成为通过研学旅游增进“五个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来到老土司戏台,梁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雁介绍,梁河县对戏台进行修缮,并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通过葫芦丝、洞经乐、傣戏等原生态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展演,将景区作为民族文化的展示窗口;每年世界博物馆日、世界非遗日、国家旅游日和泼水节、阿露窝罗节等少数民族节日,景区对参观者实行免票优惠;同时,借助各类研学旅游活动,把民族团结的根基贯穿于历史上南甸土司维护边疆稳定发展、积极拥护共产党领导等进步事迹中,不断优化解说内容。自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以来,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其中,接待全州各民族团结创建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参观学习教育3000余人次。

目前,南甸宣抚司署申报备案登记为滇西土司文化博物馆,将进一步深挖历史故事、优化讲解内容、保护文化遗产,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和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云报全媒体记者 胡娇 谭雅竹 管毓树 吴沛钊 段苏航 马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