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科学对物理都有帮助(在科学探究中学好物理)

学好科学对物理都有帮助(在科学探究中学好物理)(1)

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死记公式、题海战术不是学习物理的方法,而知道概念的建立过程、内涵和外延,才是学好物理的基本途径。

观察生活情境,建构物理概念

“力”是中学物理学的一根主线,一条大动脉。然而,由于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受“力气”、“劲”等生活用语的干扰,在形成力的概念时,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感到费解。此时我们自己动手搬动自己的书桌,通过肌肉的紧张感体会人的手对桌子的作用力;还可观察磁铁和铁块相吸的现象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我们还可以观察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 为什么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开灯? 为什么载重汽车的车轮宽大且数量多? 为什么轮胎有花纹? 通过对这些亲切常见、易于接受的生活经验的分析,不仅把对相关概念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助于培养同学们乐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

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实验能力

在中学物理学习中,物理实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有些概念涉及的现象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此时,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通过亲自操作,把实验感知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获得生动、深刻的印象。

学习《摩擦力》时,我们可以通过“筷子提米”实验理解摩擦力的内涵;在学习《动能》时,我们可以利用两块木板(一块充当斜面,一块充当水平面)和小车进行探究;在学习《浮力》时,我们可以用乒乓球和去底的半截矿泉水瓶体会浮力产生的原因。当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我们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当我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时,要自觉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加强定量研究,突破思维障碍

物理学中,物理量、物理定律的公式表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都用到了严格规则的数学表述和运算,但是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不能以数学形式代替物理思维。定量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会“读题—标量—选公式”。

(2)解题时强调运用“三步走”,即:公式—代值(数字 单位)—结果(数字 单位)。

(3)物理量用规定的符号来表示(不能像数学中,未知数都可以用x、y表示)。

(4)对于比较抽象的问题可用简图使其具体形象化。例如:起重机的吊臂,抽水马桶内的浮球等可抽象为杠杆模型。

只有善于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描述物理问题,真正建立起物理上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才能避免“数学惯性”,突破思维障碍。

学习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探究,就一定会有收获!

梅花 黄陂区滠口街道滠口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曾荣获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黄陂区优秀共产党员、黄陂区三八红旗手、黄陂区十佳青年教师、黄陂区优秀青年教师、黄陂区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