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保临江的艰苦岁月(东北战局的转折点)

四保临江的艰苦岁月(东北战局的转折点)(1)

陈云(右一)、肖劲光(右二)在中共中央南满分局(又称辽东分局)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总部所在地——临江。

四保临江的艰苦岁月(东北战局的转折点)(2)

矗立在临江江心岛公园的陈云铜像。

四保临江的艰苦岁月(东北战局的转折点)(3)

战士们不畏严寒,饿了就吃把炒面吃口雪,坚守在阵地上。

四保临江的艰苦岁月(东北战局的转折点)(4)

参战老兵参观四保临江纪念馆。

四保临江的艰苦岁月(东北战局的转折点)(5)

北满我军三下江南,部队开往靠山屯前线。

坐落在白山市区西郊的浑江区七道江村,有一个场地狭小的旧式四合院,正门上方悬挂着“七道江会议纪念馆”的牌子。75年前,在这里召开的一次仅22人参加的军事会议,使这个院落和七道江村名扬中外。

近日,记者走进这里,近距离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追忆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

历史天空风雷激荡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蒋介石为了抢夺胜利果实,撕毁了《停战协定》,在美帝国主义的援助下悍然发动了内战。

而此时的国民党,调集了数十万兵力,大举向我东北解放区发动进攻,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企图先占领我南满根据地,解除后顾之忧,再集中兵力进攻北满,妄图最后独占整个东北。

面对强敌压境,我军遵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和东北局“七七决议”的方针,相继退出了四平、吉林、长春等城市。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以及第1、2、6纵队撤至松花江以北,也就是当时的北满;第3、4纵队撤至吉沈线以南的地区,也就是当时的南满。当时的辽东省委、辽东军区等党政机关、工厂、野战医院、学校,都被压缩在临江、长白、抚松、靖宇(濛江)、集安5县的狭小区域内,临江一时成为南满中共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整个南满上空乌云密布。

面对岌岌可危的南满局势,东北局召开了会议,会上,时任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的陈云和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的肖劲光听到关于南满的情况后,临危请命,要求到南满支撑危局。经党中央和东北局的批准,陈云和肖劲光于1946年11月3日离开哈尔滨,辗转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于11月27日到达临江,与时任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华共同领导根据地人民,拉开了坚持南满斗争的序幕。

一锤定音扭转危局

1946年12月11日,辽东军区在四纵的前敌指挥所临江县七道江村(今浑江区七道江村)原通明碳矿办公室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史称“七道江会议”。

开始,这是一次纯军事会议,议题就是如何打退敌人的进攻,保卫南满最后一块根据地——临江。可是会议讨论时却扭转了议题,提出了坚持不坚持南满的问题,而且多数人主张放弃南满北上。

陈云连夜赶到会场,他全面听取了两种不同意见后,便循循善诱地说:“东北敌人好比是一头野牛,牛头牛身子是朝着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了一条牛尾巴。如果我们松开了牛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危险。如果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进退两难。”最后,他加重语气说:“我们不走啦!一个人也不走,都留下来打。我们要在长白山上打红旗,摇旗呐喊!”陈云同志的意见一锤定音。

会后,各部队深入传达贯彻七道江会议精神,一场波澜壮阔的改变南满乃至东北敌我力量对比的四保临江战役拉开了帷幕。

四保临江守住南满

一保临江(一下江南)。1946年12月17日,东北国民党军除以两个师守备后方外,集中第52军第195师、第2师,第71军第91师等部共6个师对临江地区发动首次进攻,企图首先打通通化集安线,尔后围歼南满民主联军于长白山区。

南满民主联军决定采取内外线相互配合,趁敌分散,然后寻机歼击的作战方针。18日,第4纵队主力由通化轻装插入敌后,在本溪、抚顺、桓仁地区转战10余日,攻克碱厂(辽宁本溪市本溪县)、田师傅(辽宁本溪市本溪县)等据点20余处,歼灭国民党军3000余人,迫使其从进攻方向调第91师等部回援,担任正面阻击的第3纵队乘机反击,歼敌第52军一部,并收复通化以南地区。

北满民主联军为配合南满部队作战,集中主力3个纵队和3个独立师,于1947年1月5日向松花江以南出击(一下江南),首先包围其塔木(长春市九台区其塔木镇)要点,吸引和歼击国民党援军于张麻子沟(长春市九台区其塔木镇东南)、焦家岭(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镇焦家岭村)等地,同时攻歼其塔木守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新1军两个团和保安团队一部。

二保临江。国民党军为摆脱两面作战的困境,急于解决南满问题,于1947年1月30日,又集中暂编第21师、第195师、第2师等部共4个师,再犯临江。2月5日,民主联军第3纵队与第4纵队第10师,对进至高丽城子(抚松县高丽城子村)且战斗力较弱的第195师发起反击,歼其2000余人。6日黄昏,新宾之国民党军第207师1个团赶至三源浦增援,被第3纵队主力歼灭大部。与此同时,深入南满国民党军后方的第4纵队一部,在本溪、抚顺、桓仁三角地区攻克据点多处。

三保临江(二下、三下江南)。国民党军第二次进攻临江失败未及一周,又于1947年2月13日集结暂21、第91、第2、新22、第195师共5个师的兵力,分4路向临江发动第3次进攻。

南满民主联军第3纵队与第4纵队一部乘其于运动之中,首先于通沟(通化市柳河县通沟村)歼其侧翼暂21师1个团,22日又于大北岔地区(通化市柳河县大北岔村)歼灭第91师1个团,随后乘胜收复辉南、柳河、集安等地。其间,第4纵队一部,再次向抚顺、本溪间进击,吸引国民党军3个师于自己周围,有力地策应了内线作战。

在国民党军第3次进攻临江时,北满民主联军于2月21日再次越过松花江(二下江南),向吉(林)、长(春)地区展开进攻。第6纵队主力一举围歼城子街(九台区城子街镇)的国民党军新30师1个团又一个营,随后转兵北进,与独2师共同围攻德惠。杜聿明为解德惠之围,立即指挥4个师北上,打开了小丰满水库,使松花江江水大涨,企图截断民主联军的退路,迫使民主联军在松花江南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但东北民主联军冒死撤到了松花江北。

杜聿明紧追不舍,派出部分兵力突入江北。3月6日至7日,新38师和第88师先头部队一度占领江北五棵树(镇赉县五棵树镇)和五家站(扶余市五家站镇)南,林彪乘国民党军分散突出之际,命令部队第3次渡江南下进行反击(三下江南)。国民党军大败,87、88师大部被歼灭。三下江南胜利结束。

四保临江。1947年3月27日,国民党军调集20个团的兵力,分3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第4次进攻。南满民主联军决心以部分兵力牵制其两翼,集中主力歼灭较弱且冒进之中路第89师。4月1日,民主联军以小部分兵力且战且退,将第89师诱至主力设伏的三源浦西南红石砬子(今柳河县红石镇)地区,趁其立足未稳,突然发起猛攻,全歼第89师等部,其他各路惧歼纷纷撤退,转入防御。国民党军对临江的第4次进攻又以失败告终。

四保临江以及三下江南,南满、北满民主联军共计歼敌4.3万人。四保临江战役胜利后,临江根据地从4个县增加到9个县,解放区人口由23万人增加到百万人。

四保临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企图独霸东北的梦想,使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为东北战场即将开始的全面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先烈万古流芳

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期间,我军牺牲团以上干部35人。

在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内,静静地陈列着一双残损的军用大头鞋。这双鞋被岁月尘封了40年,直到1989年,烈士陵园首次规划,才在一位烈士的墓中发现并取出,这位烈士就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东北民主联军4纵队10师师长杜光华。

杜光华是四川阆中人,他英勇善战,率领部队从红军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屡建奇功。第3次临江保卫战打响了。1947年2月22日,三天两夜的生死鏖战似乎打得异常艰难。战场上的炮声仿佛撼动了指挥部,心急如焚的杜师长再也坐不住了,他登上571高地观察战势并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杜师长的到来,让战士们信心倍增,黄昏,多次被我军击溃的敌人再一次向571高地发起进攻,突然一颗炮弹落在了杜光华的身旁,将军的头部不幸中了弹片,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智勇双全的东北民主联军将领为了新中国的彻底解放失去了年仅32岁的宝贵生命。

为纪念人民英雄,烈士牺牲地通化县小荒沟更名为“光华乡”;临江市第十二中学也以英雄的名字命名为“光华中学”。

温士友烈士,原名温毓珍,江西省宁都县人,参加过长征。抗战胜利后,温士友随部队来到东北,任第3纵队7师20团团长,在一保临江的战斗中,温士友血洒龙头山,壮烈牺牲,时年40岁。

李安仁烈士,山东省安丘县人。李安仁时任3纵队7师19团一营一连二排排长。在三保临江战斗中,李安仁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为国捐躯后,他的英雄事迹被谱成《悼李安仁同志》歌曲,在部队广为传唱。

激人奋进启示未来

四保临江的战斗闪烁在岁月长河中,激励一代又一代吉林人民始终奋勇前行。

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是国家级烈士纪念保护设施单位,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第2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里是游客来临江必看的景点,也是临江百姓教育后代必去的地方。

临江市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馆长丁海表示,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他们将深入挖掘“四保临江”的宝贵精神财富,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量身打造精品红色课程,讲述红色故事、传承英烈精神,将“四保临江”的革命精神传承好、发扬好,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七道江会议’和‘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留给后人很多宝贵的经验。一方面,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另一方面,要像革命先辈那样牢固树立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视人民如父母的公仆意识。”白山市志研究专家董新春对记者说。70多年来,“七道江会议”一直是白山市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纯洁党性的一面镜子。“聆听了讲解员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这段铿锵有力的讲解,参观了纪念馆陈列的残损的战时用具、史料及图片,把我带回那段艰苦的战争时代。”湘潭大学学生徐海博说。他表示,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将会倍加珍惜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平与幸福生活,勤奋学习、敢于创新,在新时代传承红色精神,争当建设祖国的强者。

“山河无恙,国泰民安”……75年前,革命先辈怀着这样的梦想,战斗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今天,站在鸭绿江岸远眺,帽儿山下庄严肃穆的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清晰可见,最美县城临江愈加亮丽,眼前清澈的鸭绿江江水静静地流淌。

山绽绿,初心红!盛世如斯,这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本期党史顾问:省委党史研究室孙太志)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毕玮琳 王春宝 张和力

编辑:吴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