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讲透月经不调生活妙方(月经不调的分类)

一篇文章讲透月经不调生活妙方(月经不调的分类)(1)

文:徐乃佳

主治医师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的一类疾病,门店治疗以选择中成药为主,但该病种病因较多,辨证用药有一定的难度。其实可从整体上把握,将月经不调分为“月经频多、期长“和“月经稀少、闭经”两个方面来治疗。

月经频多、期长

原因:多由无排卵性功血、黄体萎缩不全、黄体功能不足、排卵期出血、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等导致。

表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增多,甚至大量出血,严重者可导致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

治疗:需在经期“止血”,非经期“调经”,以缩短行经时间、减少月经量和调整月经周期。可按“热证”、“瘀证”和“虚证”辨治。

热证

肝郁血热

辨证要点:月经周期多提前,月经量多,或经来先后不定,经血突然暴崩如注,或淋漓日久难止,经色鲜红或深红,质稠,伴乳房或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口渴烦热,面红目赤,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凉血。

中成药推荐

经期:

①断血流片:每次3~6片,每日3次。

②荷叶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非经期:

丹栀逍遥丸:每次6~9克,每日2次。

阴虚内热

辨证要点:月经周期提前,经期延长,甚至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色红,质稠,伴潮热面红,手足心热,烦热少寐,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

葆宫止血颗粒(或安坤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

非经期:

知柏地黄丸(或浓缩丸):每次8丸,每日3次。

湿热证

辨证要点: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量不多或稍多,经色黯红,质稠,带下量多,色赤白或黄,伴下腹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除湿,凉血止血。

中成药推荐

经期及非经期:

宫血宁胶囊:每次1~2次,每日3次。

瘀证

血瘀证

辨证要点: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或经间期阴道出血,甚至经血非时而下,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经色黯有血块,伴小腹刺痛,块下痛减,舌质紫黯或边尖边有瘀点、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经血宁胶囊:每次2粒,每日4次。

非经期:

复方益母草胶囊:每次2~3粒,每日2次。

虚证

脾气虚

辨证要点:月经周期提前,或过期不净,甚至经乱无期,经血暴下或漓不止,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固冲止血。

①人参归脾丸:每次9克,每日2次。

②宫血停颗粒:每次20克,每日2次。

非经期:

①补中益气丸(或浓缩丸):每次8~10丸,每日3次。

②黄芪颗粒:每次15克,每日2次。

肾阴虚

辨证要点:月经周期提前,量或多或少,或经间期出血,或经行先后不定,甚至经乱无期,经血暴下或淋漓不止,色鲜红,伴潮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气养阴,固冲止血。

① 妇科止血灵片:每次5片,每日3次。

② 春血安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

非经期:

左归丸(或六味地黄丸):每次8~9丸,每日2~3次。

月经稀少、闭经

本病多由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人流术后宫腔粘连、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巢早衰等所致。治疗上需“活血、通经”以增加月经量,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可按“虚证”、“郁证”和“寒证”辨治。

虚证

肾虚精亏

辨证要点:周期延后,或伴量少,渐至闭经,色暗淡,质清稀,或带下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面色晦黯,小腹冷,夜尿多,或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中成药推荐

①归肾丸,每次9丸,每日2~3次。

②妇科再造丸,每次10丸,每日2次。

气血亏虚证

辨证要点:周期延后,经量素少或渐少,渐至闭经,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少华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中成药推荐

①八珍益母片,每次2~3片,每日2次。

②驴胶补血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

气虚血瘀证

辨证要点:周期延后,经量渐少,渐至闭经,还见经色紫黯,有血块,舌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治法:益气活血。

中成药推荐:

①定坤丹,每次3.5~7克,每日2次。

②调经止痛片,每次6片,每日3次。

郁证

肝郁气滞证

辨证要点:月经周期延后,量少,渐至闭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经前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

中成药推荐

①妇科十味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

②逍遥丸:每次6~9克,每日1~2次。

寒证

脾肾阳虚证

辨证要点:月经周期延后,或伴量少,渐至闭经,色暗淡,质清稀,伴体型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态,纳少痰多或带下量多,舌白,苔腻,脉滑者。

治法:健脾补肾,化痰,活血。

中成药推荐

调经促孕丸:每次5克,每日2次。

胞宫虚寒证

辨证要点: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或渐至月经停闭,小腹隐痛,喜暖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治法:扶阳祛寒。

中成药推荐:

艾附暖宫丸(或妇舒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一篇文章讲透月经不调生活妙方(月经不调的分类)(2)

月经不调治疗得当,多易痊愈。月经先期、经量过多伴经期延长并见的,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崩漏,使病情反复难治愈。月经后期,月经量少并见,治疗不及时的话,可发展为闭经。生育年龄,若月经量少、后期,可发展为不孕。

一篇文章讲透月经不调生活妙方(月经不调的分类)(3)

一篇文章讲透月经不调生活妙方(月经不调的分类)(4)

转自药店人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搜索更多财智热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