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中接入紫禁城(襁褓中接入紫禁城)

出品 | 知识仓库

全文共3266字 | 阅读需15分钟

“从百日维新中他已经做到的和正在做的、想要做的来看,确实是力图做一个资产阶级的维新皇帝。”

——史学家 李时岳

公元1871年,整个世界风起云涌;

这一年1月,在冬雪漫漫下,日耳曼人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德国统一了;

这一年3月,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斗争尝试;

这一年10月,美国洛杉矶数百名白人冲进唐人街洗劫并屠杀华人,之后无罪释放;

这一年11月,台湾牡丹社事件爆发,引发了日本此后大举进攻台湾的军事行动;

这一年12月,岩仓使团乘坐“亚美利加”号访问欧美12国,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此二人是日本维新三杰,另一人为西乡隆盛)、伊藤博文,这几人成为了日后日本崛起的主力人物;

襁褓中接入紫禁城(襁褓中接入紫禁城)(1)

光绪帝 爱新觉罗·载湉

这一年的晚清帝国,换了一个三岁的皇帝——爱新觉罗·载湉

清德宗——清帝国的第十一位皇帝:光绪皇帝

01

3岁登基

诞生的王子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即1871年8月14日夜

在醇亲王府内的槐荫斋内 ,这位道光皇帝第七子 奕譞的福晋叶赫纳拉氏,正在分娩着一个男童;

襁褓中接入紫禁城(襁褓中接入紫禁城)(2)

醇亲王府

此时的醇亲王才刚刚31岁,虽然有过一子却不幸夭折,急切的盼望着新生子的心情让他彻夜难眠;

果不其然,这位慈禧太后的妹妹为他诞下了一个儿子;

按照清朝皇室规定,但凡皇室宗亲子孙降生,都要录入皇帝家的家谱,称—《玉蝶》;而且要按照辈分排定的命名用字规矩,由皇帝赐名,并不由父母做主;

8月15日清晨,醇清王入宫请回了一个象征着“风平浪静”的姓名——载湉;

从此以后,爱新觉罗·载湉就开始了他惊涛骇浪的一生;

开始了他有幸而不幸、有为而无为,从王子到万乘之尊、从儿皇帝到形同傀儡犹如囚徒般的一生;

显赫的家世

载湉的家世并不复杂,但极其显赫;

载湉的祖父道光皇帝驾崩的时候,他的9个儿子,已经有三个(长子、次子、三子)已去世外,剩余六子,

也就是那一年,四子爱新觉罗·奕詝登上了帝位,而载湉的父亲才不到10岁;

这位排行第七的七弟,备受恩宠,四哥即位后,立即封其为醇郡王,自此,人称“七王爷”;

1859年,这一年载湉的父亲19岁,奉旨成婚,按照自己四哥的安排迎娶了当时懿贵妃(后来的西太后、慈溪太后)的亲妹妹,在血缘之上,又增加了一层裙带关系;决定了他此后将在清帝国高层权力角逐的特殊位置;

咸丰十年八月,1860年9月,引发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逃离北京;

次年七月,在内忧外患走投无路的困境中,咸丰帝在避暑山庄忧郁而死;

随即,咸丰帝唯一的一个儿子,年仅6岁的载淳继承帝位,改元祺祥元年,慈禧太后政变后改为同治元年;

慈禧和恭亲王联手扫除了咸丰帝安排的“顾命八大臣”,而在这场政变中,载湉的父亲率领侍卫亲军在密云半壁店捉拿了护送梓宫的八大城之首——肃顺;为慈禧和六王的政变立下了汗马功劳;

襁褓中接入紫禁城(襁褓中接入紫禁城)(3)

西太后—慈禧

同治三年,即1864年,西太后赐予七王爷“亲王衔",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又被封为一等爵位的“醇亲王”;

此时,载湉的父亲已经是官居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管理善扑营事务、管理火枪营事务和神机营事务等多种军政要职的实权人物;

而小载湉也子随父贵,成为了王府中备受宠爱的存在;

同治年间,慈禧太后和恭亲王经历了天津教案、谏言劝阻修圆明园之后,慈禧太后最终形成了专权独断的实力;

而在政变的十天后,慈禧一改清朝的传统政策,任命曾国藩为苏、皖、赣、浙四省军务;随后,崛起了如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曾国荃一大批汉族官僚队伍;

这是晚清帝国后期地方大臣手握实权、迅速崛起的起源;

在宫内,是慈禧太后的独断专权,在宫外,是逐步崛起的地方实权派;

02

西暖阁会议——一场决定帝国命运的会议

1861年,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载淳继位,时年6岁;

1872年,这位皇帝以17岁的年纪大婚,一年后,同治帝开始亲政;

两年后,这位年仅24岁的皇帝一病不起,经历了一月的诊治,迅速崩逝;

传闻多元,有一闻言:同治帝死于性病;有野史载:死于天花,此事成为清宫一大疑案;

虽然,各种传言流传不止,但是人们似乎更关心另一个事情:

同治帝无子,新皇帝由谁继位!

西暖阁会议

位于紫禁城养心殿的西暖阁,本是普普通通的一个阁房;

可是在同治帝崩逝后的夜里,成为了决定帝国命运的重要地点;

葬礼忙乱的紫禁城,一张御前会议参与者的名单被迅速拟定;

皇室亲贵和朝廷重臣被火速召集到暖心阁,参会人员如下:

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惇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孚郡王、惠郡王等皇室宗亲;

军机大臣宝鉴、沈桂芬、帝师李鸿藻、总管内务府大臣英桂、荣禄、徐弘德殿行走徐桐、翁同龢、南书房行走黄玉、潘祖荫等;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确定皇帝继承人的会议。

10余年的垂帘听政,已经让西太后慈禧这位年近40岁的女人具备了朝野应对自如的能力。

强忍着亲子早亡的悲痛,她理清自己的头脑——解决“立嗣大计”;

在同治皇帝弥留的几天内,朝堂暗流汹涌,纷纷猜测继位人选:

同治帝无子,按照惯例和继承制度,应当从比他低一辈的“溥”字辈的近亲宗室选人,算是立嗣承祧;

当时,“溥”字辈只有两人:溥伦、溥侃,

溥伦,贝勒载治的儿子,但载治却不是道光帝的亲生儿子,是旁支过继,不是近支宗亲;

溥侃,当时才8个月大,是个幼儿,不能继承大统;

于是,又有人从“奕”字辈中选立,但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如果这样的话,那在宗庙中咸丰和同治父子将何处?

这些谈论可以看出,当时清帝国遇到的继承问题极为棘手;

于是,在近支“载”字辈中已有数人:

恭亲王奕訢之子载澄、载滢,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其余皆为远支;

在恭亲王和醇亲王两位顶级宗室中二选一,西太后到底会选择谁呢?

帝位继承,是古代王朝最大的权利之争,康熙朝有九子夺嫡,到后来雍正皇帝才建立了秘密立储的制度;

为避免子孙相争相杀,皇帝在位时将选中继承人密书于盒中,盒子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皇帝殡天后,由大臣们共同取下拥立新君;

于是,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并无争夺之大事;

西暖阁会议,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登场了:

西太后在会议开始,并未提出立嗣之事,而是先问了一句:以后怎样垂帘听政?

众人愕然,但随即有人提出先解决立嗣问题:

《清鉴辑览》有载:内务府大臣文锡提出“请择溥字辈之贤而立”;

而西太后却说了一句话,就简简单单的定下了立嗣大事;这句话被亲历者温同河记录在他的《翁文恭公日记》中:

“文宗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现在一语既定,永无更移,我二人(东西太后)同一心,汝等敬听。则即宣曰某(立载湉为帝)”

尽管诸位王爷和大臣各有想法,恐怕都不曾想到既然要立“载”字辈,为何不立年长一点的载澄(时年17岁)?

显然,西太后已经有了自己的安排,不容置辩;

对于这样的结果,两位王爷则是两种不同的反应,恭亲王是高兴,而醇亲王却大吃一惊,立马失声痛哭以至于昏迷倒地;

随着醇亲王被太监送回王府,西暖阁会议就这样结束了;

军机大臣潘祖荫和翁同龢等人再三斟酌,新君承续为咸丰帝之子,其皇位又是继承同治帝而来,于是一道懿旨和一道遗诏匆匆拟定:

接着便是,鱼贯而出的王亲贵族和元老大臣按照西太后的旨意,一面准备大行皇帝遗诏和新帝继位诏书,一面准备着仪仗前往醇亲王府迎接新帝载湉入宫即位;

襁褓中接入紫禁城(襁褓中接入紫禁城)(4)

西暖阁

年刚四岁的小载湉,在睡梦中被叫醒,被一群陌生人穿上“蟒袍”,打扮的整整齐齐,伴随着哭声就这样进了那深似牢笼紫禁城;

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钦天监选定的上吉之日;

清宫太和殿,载湉登基大典正在举行,这位皇帝正式成为了光绪皇帝,而这一年,被宣布为光绪元年;

在众臣朝拜的人群里,唯独缺了醇亲王,这位新帝的亲生父亲;

而在一个月后,二月二十日,也就是1875年3月27日,同治帝皇后,年仅21岁的阿鲁特氏突然一命呜呼,死于储秀宫;

从此,慈禧太后便成了这位小皇帝的“亲爸爸”,而年幼的光绪,怎样都想不到他的一生将如何被这位亲手立他为帝的“亲爸爸”操纵控制;

- 完 -

本文作者:传记君

有一种知识叫传记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