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有哪些有名的人(靖江之母是长江)

在长江奔流的历史中,涌现过无数个大小沙洲。这些“沙”在江中沉浮演变,有的陷没于江底,有的迄今仍留存于大江之中,有的则并入江南江北,与更广阔的大陆连接成片。而我自小生长的家乡——位于长江北岸、江苏省中部的靖江,属于第三种,它的成陆经历了漫长而充满变化的过程。

靖江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追溯到新生代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260万年),这里还处在长江与黄海的交汇处。一片汪洋中,仅有孤山这一座孤岛矗立在长江之中。海拔仅50 余米的孤山,是靖江最早的陆地,它与天目山、黄山同出一脉,是南通狼山以西、连云港云台山以南,苏中大平原上唯一的山。关于孤山来源,儿时我听过这样一个传说:秦始皇与龙王有矛盾,于是他用一根神鞭,将江北的山,一座座打到海里去,想以此填海塞龙门。打到最后,只剩下靖江的孤山与南通的狼山。龙王的女儿担心父亲被山压死,便用计将秦始皇的神鞭偷走,孤山便就此保留了下来。

传说虽当不得真,但孤悬于长江之中这座低矮的山对靖江人的意义却真实可见。在地球自转偏向力和长江水下地形的共同作用下,长江干流不断南移,江水夹带着泥沙,在孤山之麓渟聚成壤,并逐渐淤生出田地。可以说,孤山是靖江这片土地形成之始。没有孤山,就没有今天的靖江。正因为如此,靖江人常将长江喻作靖江之母,孤山喻作靖江之父,孤山是靖江这片陆地形成从一而终的见证者。

靖江有哪些有名的人(靖江之母是长江)(1)

图片来自:靖江日报社

对于靖江人而言,孤山还是靖江人登山远眺、思古叹今之处。登上孤山,一年四季,风景不同,就是一日之中,也各有胜景。当地传说,当年龙宫中的一条龙,想探头看外面的世界,一看就迷恋上了,不想再回龙宫,于是龙头化作了孤山,龙尾便是江阴黄山,龙身则是横穿长江的龙岗。如此说来,靖江的孤山,乃是热爱人世生活的龙头。有了热爱生活的龙头,也就有了热爱生活的靖江人。

围绕孤山而隆起的沙洲具体何时形成,并无确切记载,但我们仍可从史料中略窥一二。明代郑若曾在其著作《江南经略》中记载,在焦山港,即今靖江市东兴镇,曾发现一块断碑,可见几句碑文,“此沙乃吴大帝牧马大沙……”吴大帝即吴国国君孙权。这一时间约在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1),这块沙地也因此被叫做“牧马大沙”。在靖江方言中,“牧”被讹读为“白”,“大”讹读为“驮”,日久天长,遂称“白马驮沙”,靖江“马驮沙”的名字由此而来。

靖江有哪些有名的人(靖江之母是长江)(2)

图片来自:靖江日报社

南宋建炎四年(1130),靖江迎来了一大批定居移民,这对于靖江的历史来说是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十月,金人挥兵二十万入寇江淮,时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的岳飞,驻军泰州。泰州一带无险可守,宋高宗特意下旨:“泰州可战即战,可守即守,如其不可,且于近便沙洲,保护百姓……”岳飞遂退至长江北岸。十一月初三,岳飞在濒江的南霸塘击败金军,带领江淮难民从长江北岸渡上阴沙。岳飞见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盛,便留下一批难民在这里安家落户,他们成为这块江中沙洲最早的一批定居者。当地百姓感念岳飞的恩德,为岳飞兴建了生祠,并供奉至今。

至明洪武二年(1369),马驮沙全隶江阴。彼时靖江虽仍为江中沙洲,但已有居民在此筑圩垦殖,沙洲得到进一步开发。不仅如此,因地处江中,常有江盗侵扰,靖江专门设有县丞署理这片沙地。等到明成化七年(1471),巡抚滕昭来马驮沙巡视时,此地“东西可五十里,南北可二十里,居民版籍五十有五”,已有人丁兴盛之态。滕昭认为,寄治江阴,“供赋税,服徭役,凡有事于邑者,多冒风涛,以奉期约为非便”,遂以靖江“居长江下游,扼江海门户,捍卫全吴,足称重镇”,奏请分立为一县。鉴于常年盗寇出没、江水肆虐、江海多警的历史环境,为祈祷河清海晏,特选一“靖”字命名,寓意太平安定,由此开启了靖江独立成县的历史。

靖江有哪些有名的人(靖江之母是长江)(3)

摄影:王剑锋

“孤屿水中央,沧江万里长。”独立成县时,靖江仍被大江包围,长江的主航道仍在孤山之北的江面上。当时,乘舟行于长江之上,遥遥可见南边的孤山风景。靖江独立成县后17 年,明弘治元年(1488),因大江水势缓慢,原先孤山周围暴露在江中的石矶,被淤积的沙泥淹没,北麓的夹江流槽逐渐淤塞,悬于江中数百万年的孤山开始登陆北岸。至明天启年间(1621—1627),泥沙淤积、沙洲涨连的进程再次推进,靖江开始与长江北岸的陆地连接,西北部、东部分别与泰兴、如皋接壤,县域间以界河相隔。

这次在牧马大沙的基础上与北岸接壤形成的土地,在靖江被称作“老岸”,占靖江全市面积的46.5%。牧马大沙之外,尚有十余小沙,它们在牧马大沙南部,以半圆形拱卫着大沙。清道光十四年(1834),江中陆续涨出诸多小沙。这一年的涨沙,气势磅礴,来势凶猛,小沙一个接一个跃出江面,又逐渐融合,最后形成了与“老岸”相对的“沙上”,新涨连的沙上地区约占靖江总面积的41.5% 左右。利用新旧陆地之间的淤河,靖江人开挖出“横港”(1949 年前,靖江称之为“横河”),老岸、沙上即以此为界。

靖江有哪些有名的人(靖江之母是长江)(4)

摄影:顾益群

以孤山为起点,经过两次大的登陆,靖江这片江中沙洲在成县三百余年后,才终于形成今日靖江的基本格局。千百年来,这一片片涨连的沙洲吸引了无数人来此开拓土地,寻找生存资源。他们疏通河港,应对水患,化淤土为万亩良田,在时间的推移中,一个个村庄次第展开,一代代靖江人在这里落地生根。

文字根据线上传播方式对原作有部分删改。

撰文:袁灿兴。内容来自:《风物中国志.靖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