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最有效手段(绿道连通城乡客来了人富了)

3月26日,增城莲塘春色景区绿道从化流溪河水上绿道,开通了水上旅游项目,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绿道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最有效手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绿道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最有效手段(绿道连通城乡客来了人富了)

绿道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最有效手段

3月26日,增城莲塘春色景区绿道。

从化流溪河水上绿道,开通了水上旅游项目。

3月26日,增城莲塘春色景区绿道游玩的人们。

老城市 新活力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如果说广州7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首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壮美诗篇,那么绿道就是穿行其中的清辞丽句。徜徉在乡间绿道,既可感采菊东篱的悠然,又能赏飞瀑直下的壮观,还可观百花盛开的争艳。一头牵着寻绿而来的游客,一头连着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活环境升级的村民。绿道,已经成为了乡村振兴宏伟图景下的一条条康庄致富路。

专题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亦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大林、赵方圆、卢梦谦、叶卡斯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骆昌威

起源之道:

广州绿道从增城发端

增城绿道是广州建设起步最早的绿道,位于桥头绿道综合服务区的“绿道源”石见证了绿道从这里开始。从2008年至今,增城已建成绿道总长约553公里,以及桥头综合服务区、莲塘综合服务区、湖心岛服务区等24个驿站。

两岸在增江河的映衬下宛如一幅巨型画卷。绵延几十公里的增江“一河两岸”绿道则主要分为两条线路,1号线位于增江西岸,全长50公里,起点为初溪水利枢纽工程,终点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沿途有挂绿湖、沙滩浴场、荔江公园、莲塘春色、小楼人家、北回归线、白水寨景区等主要节点。2号线则是位于增江东岸,全长40公里,起点为初溪水利枢纽工程,终点为正果黄屋。漫步其中,可经过鹤之洲湿地公园、1978文化创意园、九峰山、湖心岛景区等主要节点。

“这里空气好啊,我们没事就来走走。”家住黄埔区的陈先生对“一河两岸”绿道赞不绝口,全家集体出行到增城游玩成了每个月的固定“节目”,“一个月要来几次,最频繁的时候10天来了3次。”“环境好”是最吸引陈先生的地方。

一边欣赏荔乡风光、一边体验郊野乐趣,还能享受生态休闲,使得“一河两岸”绿道也成了许多市民集体出行的目的地。一家单位的工会主席李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在选择“团建”地点的时候,旅行社给出了很多线路,最后敲定了来场增城绿道行,放松身心。

致富之道:从“倒数数一数二”到人均增收十倍

绿道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骑行到乡村休闲健身、住宿消费。据统计,莲塘春色绿道所在的莲塘村去年游客量超过60万人次。从东莞到增城办事的王先生,中午想要找个地方吃饭,正好顺着绿道寻找,看到了“莲塘春色”景点的指示牌,“有景点就一定有吃饭的地方”。果不其然,王先生在农家乐里大快朵颐,“刚才走过来看到沿途风景也很好,一会吃完饭再去转转。”王先生说有时间还要来。

绿道更为沿途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此,莲塘村村民邱志伟深有体会。进入莲塘村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条遍布着农家乐的街道,邱志伟正是其中一家农家乐的经营者。邱志伟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村很穷,倒数都是‘数一数二’的,那个时候村里都只能住平房,想结婚都娶不到老婆。像我连上学的学费都交不上。”

随着绿道逐渐建成,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走进这个小村庄。莲塘村老村长邱伙永称, “当时莲塘村只有3家小卖部,骑行的游客却越来越多,泡面往往供不应求。” 2010年起,当地政府开始引导村民经营农家乐,“当时只要开店就一次性补贴3万元。”邱志伟称。就这样,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开起了农家乐,高峰期一度达到45家。

在绿道日益完善、农家乐走上正轨后,村民们的收入也涨了近10倍。据邱伙永介绍,村民的年收入从以前人均2000多元提升到了人均2万多元。邱志伟家的店面也从一开始的4个帐篷发展到现在一次性可摆满50桌的规模,“高峰期一年可以营利100万元,现在每年的收入也在70万元左右。”“绿道是真正的致富之道。”邱志伟称,不仅是整个村子的环境好了,现在自己家买了车也买了房,父母也不用在外面做零工了,“幸福感很强”。

绿道带来的改变不止这些。绿道还打通了农产品的出路,一些种甘蔗、番薯的农户可以就地售卖,减轻了负担。“以前他们都要拿到外面买,现在不仅可以卖给前来游玩的游客,这么多农家乐也要吃。”邱志伟说。农家乐的街对面有一些卖特产的小摊,鲜乌榄角、鲜青梅、芋头片……一袋袋一罐罐,还有不少是自家制造。摊主告诉记者,“现在的工作更自由,不用再到外边打工了,可以就近工作,方便照顾家里。”还有部分农户转做起了“采摘生意”,火龙果、葡萄、番石榴……现摘现吃,颇受欢迎;绿道沿途也有人支起了豆腐花等摊位……种种转变进一步破解城乡壁垒难题,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增城特色的城乡绿色发展新路。

绿色之道:是旅游爆款更是生态走廊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不仅是电影里的桥段,也是一段岭南乡间的水上绿道。从化区良口镇米埗村与温泉镇卫东村的交界处,卫东水陆绿道依河而建,全长6.3公里。这是广东省首条,也是唯一一条陆上绿道与水上绿道相结合的绿道。

作为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的绿色敞开空间,从化绿道于2010年开始建设,2011年基本建成,又经过这八九年间的发展,已经融入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如今,伴随着乡村振兴各项举措的出台,绿道周边民宿、野游、农家乐的兴旺,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正在不断显现。

阳春三月,记者登上画舫,从背对流溪河源头的方向一路顺流而下,水上绿道与掩映在岸边树丛中的陆上绿道相映成趣。绕过两岸起伏的黛色山峦,温泉风景区、米埗小镇、从都国际会议中心、温泉流溪广场、从都湿地公园、生态设计小镇跃然眼前。

以上只是整个从化流溪绿道的一部分。从地图上看,从化流溪绿道南起太平镇,北至良口镇,全长约65公里,途经20多条村庄,串连了从化区30多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漫步流溪绿道,时而水上“漂”,时而入山林。绿道的设计根据河两岸的地形、地貌、水文、交通等环境因素“因地制宜”而建,路窄的地方,绿道宽度设计在1.5米左右;路宽的地方,绿道宽度则可达3米至5米。根据地形条件,铺设绿道的材料有石米路、仿木塑胶等,但大都设计成醒目的红色,远远望去,一条条红色的绿道穿梭在青山绿水间。

80后、北大研究生、川妹子、从化媳妇、自主创业……“斜杠女孩”曾思师是广州市南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最早参与从化绿道的建设者之一。2009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因为老公是从化人,她义无反顾跟随其南下,成了一名从化媳妇。

2017年9月,曾思师与她的团队对绿道进行品牌升级,探索与环保公益等培训机构合作,将生态环保、历史文化等理念作为内容注入文旅活动中。为了秉承绿色低碳的理念,将对流溪河的污染降到最低,连每天来回穿梭于水上绿道的画舫,曾思师都选择了纯电动船。“现在来看,企业又多了一重身份——流溪河上的环保卫士。”曾思师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水陆绿道和环湖绿道正在重点打造成为从化区的“爆款”绿道。今年,从化区将结合全区建设发展情况,对绿道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同时,分步实施对绿道沿线景观绿化进行提升,对部分驿站进行整饰改造。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绿道的宣传推广,通过开展各项绿道活动、编制以绿道为连接线的游玩攻略等方式,增加市民群众对绿道的认知,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记者观察:

绿道,让乡村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指出,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随着生态意识的提高,人们不再简单要求“推门见绿”,更是要“驱车寻绿”。除了休闲娱乐,绿道被赋予更多的功能。“一河两岸”绿道依河而建,串联起沿途众多景点、园区,提升乡村环境、整合旅游资源,将分布各处的单一景点连成一河两岸整片的世外桃源。随着城区之间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地铁接上绿道,让更多市民走进乡村,带去了人气金钱和推动乡村发展的活力。

绿道的修建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更是探索了一条破解城乡壁垒难题、具有特色的城乡绿色发展新道路。绿道建好了,一改往日人们对乡村的看法,拉近生活和生态的距离,“绿色发展”落到实处,环境改善了、产业发展了、人们更幸福了。

在绿道采访期间,记者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纯粹之美。绿道的建设,让乡村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村民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活的幸福感大大提升;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围绕着乡村的绿水青山也更具魅力,吸引着城里人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而对于连接这一切的绿道而言,或许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供市民健身娱乐的场所,未来将成为一条将城乡紧密联系的生态与经济发展廊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