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金作品经历(巴金激流三部曲家血缘上的至亲)

高家这一房有兄弟三人,大哥觉新,二弟觉民,三弟觉慧,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关于巴金作品经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关于巴金作品经历(巴金激流三部曲家血缘上的至亲)

关于巴金作品经历

高家这一房有兄弟三人,大哥觉新,二弟觉民,三弟觉慧。

《家》这部小说,主要讲觉新的悲剧,而造成他悲剧的根源全在他赖以生存的“大家族”,故这部长篇小说的名字由此得来。

觉新要面对的第一个悲剧是,在他中学毕业后,长辈就不叫他读书了,开始接管家里的公司事务。觉新是家里的长子,身上背负着整个家族的重担,他虽心有不甘,但是没有忤逆长辈们的安排,放弃了用西方“自由、民主”新思想的武装,放弃了自己想要去北京或上海钻研喜爱的化学专业,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放弃了热血青春,转而穿上了封建旧礼制的袍子,从此变成了一个愚孝而又郁闷的“大人”。

觉民和觉慧像恨铁不成钢一样劝觉新起来反抗,不要总是在长辈们面前只会唯唯诺诺地说“是”,而不敢去追自己内心真正想过的生活。可觉新却总是能想起父亲在临终前握着他的手说过的话:“高家就靠你了,你要好好继承家业,发扬光大,照顾好弟弟妹妹们!”他不能做那个不孝的人,哪怕牺牲掉自己一生的幸福,他也不能,他常说这全是他的命,即便不认命又能怎样。而两位弟弟对他的不理解,更加重了他内心的郁闷。

觉新要面对的第二个悲剧是,不能和自己深爱的梅表妹结婚,且要看着她受罪死去。觉新和梅两个人情投意合,两小无猜,本来两家人说好了的亲事因为一次打牌闹不愉快,就生生取消了婚约,拆散了一对恩爱鸳鸯,生生造成了两个人的悲剧,梅嫁给了一个不爱的男人后来男人死了她孀居在娘家,时而碰见觉新更是悲伤不已,感慨命运弄人,哀怨成疾几年后死去了。觉新听从安排,娶了父亲要他娶的女人,很贤惠,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过了几年幸福的日子,可是在觉新内心深处,在夜深人静时,他一个人常常痛苦不已,因为他无法忘记梅表妹,他对梅抱有深深的愧疚,可是一面想念梅表妹觉得对不起她,那眼前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他也是对不起,就这样,一直活在纠结自责之中。

觉新要面对的第三个悲剧是,妻子瑞珏的死。妻子怀二胎要分娩的时期,撞上了爷爷的死,家里的长辈们都说长辈的灵柩停在家里,家里有人生产,那么产妇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所以要把瑞珏搬出城外且必须过河的地方去分娩,觉新担不起不孝子孙之名,他只好同意长辈们的说辞,委屈妻子,在离城很远的地方租了间房子让妻子待产,那个屋子阴冷潮湿,虽然只要一忙完公司的事觉新就会去看瑞珏,可是也无法消除妻子内心的伤心难过,在分娩当天,瑞珏大出血,没有抢救过来,就在妻子在鬼门关前徘徊不停地喊着觉新,长辈们仍不让他开门去见她最后一面,因为服丧期间男人不能见血光,又是这一套封建说辞,把他懂事贤惠的妻子夺走了。他明白真正夺走他其他妻子的是整个封建制度,是整个礼教,是整个迷信,不仅夺走了瑞珏,还夺走了他的青春,夺走了他的幸福,夺走了他的前途,夺走了两个他最心爱的女人,夺走了他的一切希望!

后来觉新的儿子也因病去世了,就剩下他孤苦的一个人挨日子,自此,他全部活着的希望都没有了,只剩下一具行尸走肉。除了觉新自己遭受的痛苦之外,他还要面对把自己的弟弟妹妹送去封建礼教的虎口,残害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而他除了听从长辈们的安排别无他法,他唯一能说的就是命。他一生都活在无法自拔的愚孝之中,痛不欲生。

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觉民和觉慧兄弟两个敢于和封建礼教反抗,爷爷给觉民指婚,觉民离家出走和家长抗议成功;觉慧在大嫂死后对这个家失望透顶,远赴上海,后来参加革命运动。

《家》,让我们反思“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是让人想要逃离的魔窟,还是给人安全感的港湾?我想即便是这样思想开放的现在,每个人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

在“家”这个地方,以爱之名,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对于高家三兄弟来说,对于许许多多被封建礼教残害的青年人来说,家,就是血缘上的至亲,思想上的仇敌。

《家》是巴金对旧礼教的控诉,可是我觉得在今天仍有启示意义,为人父母读,你去思考为什么把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为人子女读,思考你到底为谁活这一生,怎么活好这一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