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峭山黄氏二十子分布图(黄氏谱系中的一大疑团)

在泉州各地新编的黄氏族谱中,紫云黄又叫五安黄,始祖黄守恭五子分五安的说法深入人心,在地方重大的黄氏宗族盛会中,也是五安齐聚,甚至还有《五安会亲诗》:“五安五子各千秋,知是开元共一流”。“五安黄”的称呼似乎是天经地义,毫没疑问。

然而,诡异的是,一百多年前,并上溯到一千多年来,也没能在留存下来的谱序、碑刻中看到任何关于紫云始祖有五子分五安的记载,几乎所有的黄氏族谱提到的都只是“四安“。

这个问题其实很重大,四安还是五安,不只是称呼上的区别,它关系着一个黄氏支派千年来所传数十万甚至百万族人的祖先归属。

宋代榜眼黄宗旦《紫云黄氏分派支源流序》中记叙“长者有四子,各分居泉之管下……四子分居四安”。他还在另外一篇《锦田黄氏世系氏》中提到,“既成问僧卜宅四安……”黄宗旦距黄守恭仅有两百多年,应是关于紫云派的最早记载,直接影响到后世数千年关于开元寺及紫云派的各种传闻叙记。

明代史学家何乔远所撰《黄氏始祖檀樾祠记》也称:“公有子四人,问匡护求地安居。……於是匡护为公择四安,四子居焉。南安,惠安,安溪,同安,所谓四安也”。差不多同时期撰写的《泉州府开元寺檀越祠祀田记》也称“四安郡子孙”,最后署名为“天启五年(1625年)四安裔孙立石”。

直到1846年(道光26年),《泉州开元寺黄氏族谱序》也是“择地分四安”,“献袈裟四周,铙钹四片,付四子为记”。

此类内容,不胜枚举。明代复修的守恭墓墓碑上也清楚地写着“四安始祖之墓”。

黄峭山黄氏二十子分布图(黄氏谱系中的一大疑团)(1)

明崇祯年间,南安埔头房进士黄梦松主持修复的四安始祖之墓

那么,为何后来紫云四安就变成五安了呢?这一切都只因为一个人,一个叫黄思永的清末黄姓状元。

据传(下面照录一段关于此说的来源):据福建泉州紫云黄氏大宗族谱记载:清光绪庚辰年(1880年),黄思永高中文状元后,曾到祖地安徽休宁拜祖,并查阅当地历传《黄氏族谱》,发现其始迁祖原来是泉州紫云黄氏五房诏安派纬公,在清明年间,由于混乱,从诏安高坑几经辗转,来到安徽休宁落籍。在数传之后,衍裔有人分迁居南京中华门内武定桥,……万里迢迢来到厦门,委托当地道台出面斡旋,说服泉州紫云宗长热情接待。会见之日,思永出示本宗族谱,与紫云黄氏大宗族谱对接,确认无误,才正式认祖归宗。

概括一下,大意是这样的:黄思永,本是南京人,但祖籍是安徽休宁,他到祖籍地安徽休宁查看族谱,发现他们先祖是来自福建的诏安高坑,再查发现诏安高坑的始祖是紫云派的五房黄纬。于是,他找到了组织,并带出了一支诏安派的紫云后裔,跟总部接上了关系,从此后,紫云四安就变成了“紫云五安”。

上面这段颇具戏剧性堪比连续剧的认亲故事,实在感人,加上同年文武两状元均出自小小的泉州紫云黄,更具轰动效应,放在今天,妥妥的热搜榜第一名。

如果一切属实,四安变为五安实为紫云黄氏的重大发现,是件可以告慰先祖的大喜事,况且因支派众多年代久远而失去联系后重新接上谱系源头的情况,各姓氏宗派都曾有过。但这事,并没那么简单,可谓疑点重重。

首先是,记载这个认亲故事的是什么人,所谓的《紫云黄氏大宗族谱》是本什么书,原文怎么说,不详。

其次,按上面说法,思永“出示本宗族谱,与紫云黄氏大宗族谱对接,确认无误”。果真如此,那思永出示的"本宗族谱'和"紫云黄氏大宗族谱"当是最好的证据,这两本族谱今在何处?才一百多年,不至于散失了吧?

这两本族谱应是子虚乌有的,试想,如果当时开元寺或”紫云族长“手上有这么一本可以对接诏安派的族谱,怎么可能前面记述的所有族谱、谱序、碑刻都只有”四安“呢?这显然不合情理。而能让黄思永顺藤摸瓜摸到泉州来的”本宗族谱’,应该是安徽休宁的,可是,目前为止,好像并没安徽休宁的宗亲跑来泉州认祖。查安徽休宁五城族谱,他们的始迁祖叫文漢,字天章,唐代人,也不是从福建迁去的,黄思永是他们五城镇引以为傲的后裔。

黄峭山黄氏二十子分布图(黄氏谱系中的一大疑团)(2)

再有,如果黄思永认新的事属实,他来福建的第一站肯定是诏安高坑,那诏安派黄氏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本宗状元,这种光耀门楣的事必将大书特书,然而并没有,相反,直至现在,诏安派不管是高坑还是秀篆的黄氏,均申明他们是峭山后裔而非泉州紫云,并且以当地黄氏宗亲会的名义发表了严肃的声明,显然,把诏安派纳入五安之一收归门下,只是紫云派的一厢情愿。

还有,如果真有黄思永千里迢迢前来泉州认亲事,可见他是个极具宗族观念尊崇先祖的黄氏族人,其本人也应对此有所遗墨,但不管是他的著述还是书法作品,却都没有此事的蛛丝马迹。按编谱惯例,紫云出了这么个大状元、大名人,清末至民国的几十年间,泉州各地的黄氏族谱竟没一本请他作序也不合常理。而其它黄氏家谱倒是有他作的序,比如《陡亹黄氏宗谱序》(道光20年黄思永撰),序中自称“实我新安始祖……”、“同出东晋新安太守元集公积”、永“距江夏六十五世,距新安五十六世”、“我江宁首祖之发源黄墩也”,该序作于1894年,对其所属派系,反复提及新安派,并称首祖发源地黄墩,只字未提到紫云派黄氏。

以上几点,实难得出紫云有五安的说法,可是,五安之说如此盛行,认祖归宗又非儿戏,此事应也非是凭空捏造,虽然明清以来就有专门伪造假谱的谱匠,但黄思永毕竟是近代人物,较难造假,且思永的后人似乎也认同这门亲事。

一方面,紫云派内众口一词,坚持认定始祖有五子并分五安;另一方面,被归为五安之一的诏安派同样以实据坚称他们不属五安。这,是不是黄氏谱系中的一大悬案?

紫云黄人才辈出,我们希望并相信当代编谱专家们能通过细致的考证,让我们看到关于五安说法的较具说服力的依据,让更多的黄氏子孙追本溯源,找到真正的先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