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的由来(公历的由来)

公历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又叫格列历,俗称阳历。

阳历又叫“太阳历”,按地球绕行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最初为西方国家所通用,刚传入中国时称之为西历。

我国从辛亥革命后自中华民国元年开始采用阳历。

公历的前身是古罗马凯撒修订的儒略历。

日历的由来(公历的由来)(1)

根据儒略历的规定,每4年有一个闰年,闰年为366日,其余3年(称为平年)各有365日。公元年数能被4除得尽的是闰年。这样儒略历1年平均长365.25日,比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365,2422日长11分14秒,使用儒略历每4O0年约长3日。这样到公元16世纪时已积累了有10天误差。人们明显感觉到两至(夏至,冬至)两分(春分,秋分)提前了。

为此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宣布改历,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增加被100除得尽而被400除不尽的年份不是闰年的规定,这样的做法可在400年中减少3个闰年。

日历的由来(公历的由来)(2)

在格列高利历法里,400年中有97个闰年,303个平年,所以每年平均长365.2425日,与公转周期的365,2422日十分接近,可基本保证到公元5000年前误差不超过1天。由于格列高利历的精确度很高,逐渐为各国通用,因此被称为公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