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斌访谈录完整版(专访潘之琳)

李幼斌访谈录完整版(专访潘之琳)(1)

文/李亚伟

曾经讲述一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上海爱情故事《老房有喜》里的精灵可爱的小海燕,继完成电视剧《风华正茂》《锋刃》《娘要嫁人》《失恋33天》《闪亮茗天》,电影《江湖论剑实录》《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作品之后,要在六月中旬携新作《活法》与大家见面。

李幼斌访谈录完整版(专访潘之琳)(2)

《老房有喜》中小海燕

潘之琳在剧中饰演被两位父亲力争的女儿江雨瞳,在生父和养父之间拥有着双重身份,被其用“夹缝中的活法”来形容。剧中呈现了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以故事主角之间的内心挣扎和抉择,向人们诠释了“活法”的含义,是一部具有正能量的电视剧。

李幼斌访谈录完整版(专访潘之琳)(3)

《活法》中汇集了李幼斌、李立群、史兰芽、何赛飞等重量级老戏骨,自幼拍戏的荧屏新花旦潘之琳也于其中力担重任。剧中的一场哭戏让潘之琳记忆犹新,特别是跟十分擅长哭戏的李立群对戏,“当李老师含泪说出台词的时候,所有压抑的感情在那一刻就爆发了,然后哭到导演喊停,还止不住流泪。”

李幼斌访谈录完整版(专访潘之琳)(4)

北影学霸校花:我用半个学期,就修完了所有的学分

潘之琳9岁接触荧屏走红,19岁以全国第二名,女生第一名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连续四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本科毕业之后还被学校保送研究生,在校期间不仅专业素养扎实,更是兼顾工作,接拍了《锋刃》《失恋33天》《娘要嫁人》等影视剧。

李幼斌访谈录完整版(专访潘之琳)(5)

影视圈:本科毕业后,面临着保研和进剧组拍戏的双重选择,为什么选择了在北电继续读研究生深造,没有选择直接进剧组接戏?

潘之琳:因为大学毕业之后有直接保研的机会,我觉得很难得,因为很多人都梦想当北电的研究生,还要经过层层的筛选和考核,我既然有这个机会,就不想放弃,而且研究生三年,我在第一学年上学期,把所有学分都修满了,之后就有剩下两年半的时间来实践,所以其实并不冲突。

影视圈:在北电里学习演戏,跟在剧组里通过拍摄大量戏的来提升自己的演技,二者有什么不同?

潘之琳:学习期间,学校给予的知识是整体性。比如声乐、台词、形体,就是所有道具、服装,都需要自己准备,这样一个体系下来,我们对所有的流程都熟悉了,其实对于以后真正进入剧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而研究生阶段又和本科阶段不一样,我选择的研究生种类是实践、创作型的,要靠自己的作品去发现问题。比如我在拍戏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就会去学校找我的导师咨询,事实上这是有针对性的学习。

影视圈:但是这样不会丧失很多拍大量戏的机会吗?

潘之琳:其实是可以一起进行的,只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个要看个人对时间和工作的把握。

童星的经历:当时并不觉得自己多么与众不同

在问到自己曾经的童星经历时,潘之琳这位耿直girl爽朗地笑称:“并不觉得自己多么与众不同”。潘之琳笑起来的时候像是邻家姑娘,清新阳光。

李幼斌访谈录完整版(专访潘之琳)(6)

影视圈:在小时候就成为明星是种怎样的体验?

潘之琳:那个时候,10岁左右,可能因为年龄比较小,没有太多概念。我觉得我们小时候和现在的小孩子想得不一样,加上网络不是很发达,所以也不觉得我与其他小朋友多与众不同,唯一不一样的是我可以不去上课,每年期中、期末考试,到校长办公室答个考卷就可以了。只是有时候老师和同学们会感兴趣的问:最近又拍了什么戏啊?我们等着在电视上看呢……

影视圈:为什么在当红的时候决定不去拍戏了?

潘之琳:我父母一直觉得女孩还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拍戏的机会有很多,但是反而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就不太好。那个时候,觉得学习最重要,而且我也认为拍戏是我的业余爱好,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很享受跟大家一起创作、演戏,也很享受轻松愉快的一个氛围和环境。我跟爸爸妈妈在这一方面沟通得很好,他们支持我的想法,我也愿意倾听他们给我的建议。我是个很自主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当时就一拍即合,先学习,拍戏的事情之后再说。

影视圈:你本身就是《老房有喜》里“小海燕”那种机灵可爱的类型吗?

潘之琳:大致相似吧,《老房有喜》在选择“小海燕”的这个角色的演员时,据说面试了上百个小女孩,之所以选中我,可能导演还是觉得我身上有他想要的属于“小海燕”的特质吧,试镜时候,从我们简单的对话中,他觉得我有点小大人的感觉,角色和我挺相似,所以真正开拍之后,也没有做太多调整,而本身小朋友自身所具备的孩子气,就是戏中最需要的。

《活法》片场:演戏时要把感情自然的流露,而不是刻意

《活法》中潘之琳饰演的角色有大量内心戏,要表现出一个单亲女孩,从对父亲的不理解,到渐渐转变的态度,再到成长过程中的纠结和意外的收获,都需要一定的表现力。“这次的人物不夸张,不傲娇,是比较走心的那种,虽然是平实的普通人,但是内心戏很丰富,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潘之琳表示有一场哭戏让她记忆犹新,并牢牢记住了李立群老师的教导:“演戏时要把感情自然的流露,而并非刻意”。

李幼斌访谈录完整版(专访潘之琳)(7)

影视圈:《活法》六月份要在央八播出,在戏里跟众前辈等飙戏,是不是件很爽的事?

潘之琳:起初接这个戏的时候,压力很大。但是李幼斌老师和李立群老师都很照顾我,完全没有架子,打消了我的紧张感。比如李立群老师的舞台经验非常丰富,所以很多场戏我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演,找到最好、最适合人物的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比如,我们会在拍摄间隙讨论,这场戏的节奏是不是慢一点会更好,或者这个段落会不会先压抑情感再去爆发会有更好的效果等等。李立群老师给我的感觉,和他拍戏有点像上表演课,不像我之前演哭戏,“哭”只是其中单纯的一部分。在这个戏中,我们不断地在尝试和摸索一个最适合这个角色,也最舒服的一个表演状态。

影视圈:作为演员,要诠释那么多不同角色,会不会有入戏太深的情况?

潘之琳:我觉得演戏的时候,需要“快进快出”,这是作为演员的基本修养。当然,也有一些别的情况,比如我演完《失恋33天》的李可儿,之后一小段时间接受采访都是带有台湾腔的。一部戏拍完以后,大概有一到两个月的缓冲期,去摆脱那个角色带给你的东西,要学会放空一下自己,才能更好的进入下一个角色。

人生态度:不骄不躁,不急不傲,独立地去思考,从容地去生活

生活中的潘之琳,是个很充实,快乐,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姑娘。不拍戏的闲暇,她会去旅行,亲手做喜爱的美食。向别人介绍自己刚学会的美食——玫瑰豉油鸡时,如果人家没听懂,她便会逐字的认真告诉你,和大家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美好点滴,坦言:“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影视圈:很多导演呀,或者身边的人都评价你“不骄不躁,不急不傲”,你怎么看?

潘之琳:可能和我的家庭有一些关系吧,因为父母都是非常民主的人,所以很多事情都不用爸爸妈妈帮我做决定,我会自己选择最适合的路。我觉得思考很重要,养成了这个习惯,凡事就不会表现得急躁。

影视圈:喜欢小动物?

潘之琳:我有一只小猫,叫拉面,它是我的心灵慰藉。在我觉得心情不好、有事想不通的时候,有它在身边,我就会很开心。它经常会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动作,(分享给记者照片)一看到它,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特别可爱。因为我自己住,当回到家,看到它在脚边蹭来蹭去,就会觉得特别温暖,对我来说它是陪伴。

影视圈:不拍戏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

潘之琳:会去旅游、做甜点、做美食。最近我刚学会了玫瑰豉油鸡的做法,哇,好吃爆了。有时候我也会去学打鼓、剑道之类的。自己把空闲的时间丰富了,会体验到不同的快乐。

影视圈:很享受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

潘之琳:对,确实是拍戏太累了,两三个月要一直专注于一个角色,精力集中在一个点上,结束后就要让自己脱离出来,这也是我能以比较快的速度进入下一个角色的原因,用一段时间完全让自己脱离上个角色,就只做自己。当然有时候也可能也会去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比如我下部戏要演一个小提琴专家,我可能就利用这段时间去学小提琴,在从中熟悉角色的同时,也为更好的发展自己做一个积淀。

影视圈:为自己的演员生涯献上一句话吧?

潘之琳:未来的路还很长,继续努力。

小影认为,作为一个演员,在体验不同角色,感受多样人生的同时热爱着生活,享受着生命的馈赠,是件再美妙不过的事情。让我们共同期待潘之琳新作《活法》,去看看另一个潘之琳。

[版权说明]本文由《影视圈》原创,版权归《影视圈》杂志所有,本文已加原创标识,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添加影视圈二维码尾图。

李幼斌访谈录完整版(专访潘之琳)(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