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黑删除的人是不是还在乎你(有人说不提示被拉黑删除人是官方给的最后温柔Ta悄悄离开你的世界)

01.拉黑删除、不过是几秒的事情

因为工作的原因,微信加了很多人,其中不乏自认为交流过后可以成为经常联系好友的人。但他们根本不这么想。

翻了翻微信好友目录,一共4328多人,某天心血来潮给200多个人发了节日问候消息。大部分人都没回,或者敷衍的回一个“同乐”亦或是“你也是”,其中有20多个显示对方未添加我为好友,这表示他们把我删除或者拉黑了。

翻翻我和他们以前的聊天记录,并无不愉快的记录,甚至这20多个人中15个是聊的比较融洽的。

成年人的心思真难猜,永远也不知道哪一句无意识的话会触动到他们敏感脆弱的神经,简单的节日问候就能被当成拉黑的理由。

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感到被抛弃,被背叛,甚至羞耻感涌上心头,或许我从一开始就不该对点头之交的陌生人期望太高。

后来听朋友说某宝上有很多检测好友删除拉黑的方法,我去搜索之后发现价格参差不齐,几毛到几十都有,但这些检测方式都是有风险的,微信会被异地登录,还有被盗号封号的风险。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发现有两个可以测试对方是否把你拉黑的方法。

1、给你觉得可能把你删除的好友微信转账0.01:

拉黑删除的人是不是还在乎你(有人说不提示被拉黑删除人是官方给的最后温柔Ta悄悄离开你的世界)(1)

如果正常弹出输入密码页面,表示好友未删除你,那就不用继续填密码了;

如果显示对方不是你的收款好友,那就表示好友把你删除了;

如果显示请确认你和他(她的)好友关系是否正常,就表示你的好友把你拉给了。

2、在节日给你觉得可能把你拉黑的好友发信息。

如果删除,会提示对方未添加你为好友;

如果拉黑会显示对方拒收了你的消息。

有人说不提示被拉黑删除的人是官方给的最后温柔,Ta悄悄离开你的世界,只要不主动联系,就永远不知道Ta拉黑删除了我,还可以自欺欺人说关系还很好。

02.拉曾经我们以好友数量多而自豪

记得微信刚出来时我和朋友注册了账号,互相对比谁加的好友多,好友多就表示人缘好,人脉广,当然学生时代没有人脉一说。

学生时代100个几十个是大部分同学的好友数量,200或300就是人缘好,300以上就是圈子里最吃得开的人,这些人的朋友圈一年四季都在更新,他们活跃在每个好友的评论区,他们的朋友圈也有很多人点赞评论。

我们用的最多的社交app,QQ也被我们当成了相册和传输文件的渠道,那些QQ空间里面羞耻的非主流文字,那些深夜里写的矫情日志日志被我们打上了黑历史的标签,永远锁在了只对自己可见的分类。转战微信,微信好友越来越多。

我的4000多好友里,有大半的人因为某件事联络。以后如果没有工作上的事情也许老老死不相往来。

就仿佛两条直线,在一点相交之后以后各自往不同的方向永远没有再交汇的机会。

或许这些人就是别人眼中的无效社交,成年之后社交变得多且无用,日积月累我们的微信好友越来越多,微信好友的上限是10000,估计很多人都能达到这个数。

今年7月,通过了某项职业考试很开心,翻遍4000好友,能让我想一起分享的除了父母之外寥寥无几。除了可以分享的这几个好友,其他的人好像都是“无效社交”,没有必须要联系的原因永远也不会联系。

他们无论删除还是拉黑我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在他们眼中我的存在可有可我,我对他们亦如是。

03.放弃无效社交

很多人在拉黑和删除好友之前会提前发条讯息,“互删谢谢”,但我认为这是极其残忍的,被删的一方还没来得及回信息就被删除了,当准备回消息留下的就只有红色感叹号了,只剩后删的人在风中凌乱。

假设删除必须要两人同意,请求删除,提交给好友,被删除可以选择同意、拒绝或者冷处理。

把删除好友的时间拉长,给彼此一些冷静的时间来思考,如果一方拼命拉扯,一方设计离开,其实无论拉扯的那一方如何挽留都是无用的,毕竟大家都希望双向奔赴的友情。

交往时间太快了,三言两语就可以变成朋友,加个好友聊一次天就说交心了,友情越来越容易得到,越来越廉价。但这种快餐式的友情真的就是友情吗?

拉黑删除的人是不是还在乎你(有人说不提示被拉黑删除人是官方给的最后温柔Ta悄悄离开你的世界)(2)

拉黑删除的人是不是还在乎你(有人说不提示被拉黑删除人是官方给的最后温柔Ta悄悄离开你的世界)(3)

很多好朋友都没有长长久久的缘分,都会四散在人海里,缘分结束了,就再也寻不到彼此。

从前车马慢,书信也慢,给好友写信要好几个月才能收到,等待好友的来信也慢,日子被拉的很长,友谊也被拉长,这种戏水长流的情感,再也回不来了。

现在,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发信息,有的人秒回,有的人轮回,其实不回也是一种回复。

删除拉黑你的人你也主动删除拉黑吧,毕竟我们都需要双向奔赴的情感,无论友情或者爱情。

希望你在经历一场场关系中,能把自己活得洒脱自在,如果不能,那至少不被偷偷删除你的人影响心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