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对的对联欣赏(老百姓津津乐道的7副对联)

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民间有许多对对子,如果按照对仗的要求,说不上对仗工整,但是却充满了机智,让人津津乐道。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动动手指,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老百姓津津乐道的7副对联,对仗未必工整,构思确实精妙!喜欢对联的朋友,赶紧收藏下来吧。

第1副对联:一担重泥拦子路;两行夫子笑颜回。

这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双关对联。上联字面意义上说,有人挑着一担泥土拦住了别人的路。事实上,重泥谐音仲尼,指孔子。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之一。

史上最难对的对联欣赏(老百姓津津乐道的7副对联)(1)

下联字面上说,路两边的人都恢复了笑容。同时,夫子也就是孔子,颜回也是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之一。

所以说,这副对联构思非常有趣,体现了一语双关的特点,成为了一副流传多年的名联。

第2副对联:昨夜敲棋寻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

这个对联其实与前面的对联非常类似,都是利用“子路”和“颜回”的双关意思。只不过,这次变成了下棋和照镜子这两样生活情景。

史上最难对的对联欣赏(老百姓津津乐道的7副对联)(2)

其实,古代许多民间对联都有这种“似是而非”的情况,许多对联的构造好像都差不多,但是字面上微有差别。这其实正说明了这些对联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才会有五花八门的版本出现。

第3副对联:天寒地冻,水无两点不成冰;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

民间传说,明代时期,燕王朱棣有心起兵对付建文帝朱允炆,但是他也不清楚手下人的反应,于是朱棣就和奇人姚广孝有了一次密谋。

第二天,朱棣集合了众将,指着屋外的寒冰说:“现在天寒地冻,我想到了一个上联,请大家对下联。”

史上最难对的对联欣赏(老百姓津津乐道的7副对联)(3)

朱棣的上联是:“天寒地冻,水无两点不成冰。”这是一个拆字联,把冰拆开,就是两点和一个水字。

同时,朱棣的上联还有言外之意,朱棣说自己是水,想要成为“冰”,就必须得到手下人的服从和帮助。

这时候,姚广孝按照约定,立刻站出来说:“我有下联了!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

这同样是拆字联,主这个字就是王字加上一个点。显然,下联的意思是说,现在建文帝把国事弄得很糟糕,只有燕王出头才能解决老百姓的难题。

众将一听,立刻明白了燕王朱棣的意思。姚广孝都带头了,大家也不是傻子,立刻有样学样,一起说:“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

“既然大家都让我出头,那我只能出头了!”

于是朱棣就正式决定了起兵,最终战胜了朱允炆,成为了后来的明成祖。

虽然朱棣的安排有些腹黑,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对联的构思还是很巧妙的,结合了朱棣的身份,利用了所谓“国乱民愁”的名头,既拿了好处,又得了名声,真是太绝了!

第4副对联:高烧红烛映长天,光铺满地;低点花炮震大地,气吐冲天。

这副对联从蜡烛和鞭炮这两样日常所见的事物构思,利用“夸张”的手法,给人一种新奇感。

蜡烛居然能够“光铺满地”,花炮居然“气吐冲天”,夸张是夸张了点,但是兆头非常好,非常符合老百姓的心理。

第5副对联: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时断;明朝奔明月,明月几时明。

这个对联采用的是顶针重复之法,而且拆开了字面,产生了新鲜的味道。

断桥和明月本身是连贯的词语,作者却偏偏拆开,从断和明字着眼,构思巧妙,趣味盎然。

第6副对联:登楼望南北;行路吃东西。

这副对联看上去很简单,简直是随口大白话,却是趣味多多,堪称鬼斧神工。

对联巧妙包含了东西南北的方位词,顺口对对子,反映出来的是才华啊。

史上最难对的对联欣赏(老百姓津津乐道的7副对联)(4)

第7副对联:鸡随犬行,遍地梅花竹叶;羊跟马走,连路松子核桃。

显然,这是一个纯粹的民间对联,体现的是生活本身的趣味。对联把鸡和狗的脚印比喻成梅花和竹叶,把羊屎马粪比喻成松子核桃。

史上最难对的对联欣赏(老百姓津津乐道的7副对联)(5)

这是古代老百姓的智慧,非常巧妙。

后来,有文人根据这副对联,加以改造,推出了雅化的版本:“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燕莺穿绣幕,半窗玉剪金棱。”

在我看来,还是原版的民间对联更有趣味,光是想想一路的松子核桃,就让人忍俊不禁了。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赞赏、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我很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