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 国家人文历史ID |gjrwls

作者 | 庚沅

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特别流行在家挂张地图作为装饰。可能一是花花绿绿的,避免家里单调,二是显得家主人有文化,第三最重要的可能是——便宜。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1)

不管为了什么,地图总是给小孩带来很多乐趣。小小的方块字,代表的是一个个遥远的世界,让人忍不住幻想。闪闪的红星是北京,矩形的波浪是长城,蓝色的曲线是大江大河…

当然,最多的还是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2)大大小小的城市和乡村,丰富多彩的地名吸引我捧着红色新华字典看个没完。

其中总有一些地名让人印象深刻。比如「老母猪寨」「珠窝村」曾经让我笑到肚子疼。

相比小村庄,城市的命名就不那么随意。不过山东枣庄和湖北仙桃还是让人流口水——那里的枣子和桃一定堆成了山吧?一定特别好吃吧!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3)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事实上枣庄不产枣,仙桃也不产桃,这么多年的口水算是白流了。心中不禁要问:

既然枣庄无枣,仙桃无桃,干嘛要取这样的名字!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4)

一个一个说。先说枣庄。其实要说枣庄没枣,也是冤枉——枣庄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形成村里,当枣庄还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时候,附近确实有一片枣林,枣庄也因此得名。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5)

明朝初年,朝廷允许民间开矿,鲁峄地区(今枣庄市境内)的煤矿开采事业也逐渐发展。有诗形容为「磨塘山欲尽,煤井地皆空」。

到了清朝,枣庄地区出现了以开采煤矿起家的大族,「县诸大族若梁氏、崔氏、宋氏,以炭故皆起家,与王侯埒富」的局面(《峄县志》)。光绪五年,枣庄的名士坤金铭、李朝相、法玉昆等人正式成立了「官督商办」的「中兴矿局」。从此枣庄在社会上的地位逐渐攀升。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6)

近代枣庄的煤炭工业

1928年,建枣庄镇,1948年设枣庄行政区,1960年设枣庄市,1961年枣庄市升格为省直辖,成为了一个地级市——此时,那片枣林早已不复存在,但枣庄之名已经发扬光大了。顺便一提,今日枣庄辖区,曾经属于兰陵郡。如果兰陵王到今天,怕是要叫「枣庄王」,俨然农产品大亨。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7)

再说仙桃。仙桃原称沔阳县,关于仙桃这个名称,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群仙女手捧仙桃前去为王母娘娘祝寿,行至如今仙桃地界,见当地乡民赶集,于是摆摊卖桃。买桃的人很多,有人说要买回家孝敬老人,有人说要买回家给小孩子吃。仙女很感动,于是腾空散桃,化作十里桃林,桃花灼灼,仙桃累累,香飘四方,「仙桃」之名由此而来。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8)

传说当然不足信,往往是先有仙桃之名,而后附会创作。另有一个说法,古时汉水之南,有一支流名叫「锦瑞河」,河水由老矶头处入口,绕龙华山南流后折向东,至此流速减缓,水上过往舟楫渔船在此停泊,形成码头,由此得名「尖刀嘴」。

明嘉靖年间,船民认为「尖刀嘴」不吉利,于是根据它的桃形地势称之为「仙桃渡」。明末,李自成义军逼近沔阳,官府增兵驻守布防,取名曰「仙镇哨」,继而设 「仙镇公署」,形成集镇。后谐音为仙桃镇,沿袭至今。1952年,沔阳县治迁入仙桃镇。1986年,撤县建市,以县治地名为仙桃市。至于为什么改名,可能是因为沔阳的「沔」难读难写吧!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9)

仙桃夜景

说起来让人误会的地名,也绝非仅此两例。作为枣庄和仙桃名称由来的枣林和仙桃渡,恐怕早就随着时间的变迁无迹可寻。但有些地方,其名称由来仍然存在着,但由于各种原因,它们之间已经再无瓜葛——只能道一声「爱过」。

先说山东。何谓「山东」?有人说「泰山以东」,可能是泰山的名气太大了。实际上,泰山在今天山东的中部,说泰山以东就太委屈山东了。有人说「崤山以东」,错。崤山在河南地区,这个「山东」泛指黄河流域,可比今天的山东大多了。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10)

实际上山东的「山」是太行山,可是今天在山东却看不到太行山——这是行政区划变更的原因。山东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开始于南宋,正式形成于金。金将南宋的「京东路」改名为「山东路」,这里的山正是太行山。明朝定都北京,从元朝的山东道划出一片区域叫做京师,也就是后来的河北,从此太行山仍然魏巍伫立,山东却远离了太行山。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11)

太行山风光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12)

可是比起山东,浙江湖州不知道是更幸运还是更凄惨。

和山东不同的是,作为一座以太湖为名,靠太湖而生,因太湖而兴的城市,湖州仍然抓得住太湖的裙边——但太湖已经另有所属。「湖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在隋朝,继承的是三国时期吴兴郡的地盘。此时湖州和太湖联系非常密切,丰富的水资源和畅通的大运河,极大刺激了太湖沿岸的经济发展。

到了明朝,考虑到都城南京的安全,朱元璋将苏州和浙江以太湖为界分而治之,争端的种子从此埋下。然而此时湖州并没有失去太湖,而是与苏州保持着对太湖的共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方便管理,太湖的管理权于1960年全部划归了北岸的江苏,而作为补偿,浙江获得了原属于江苏的嵊泗列岛。从此湖州与太湖,只剩下了沿岸50米,还留着最后的温柔。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13)

湖州的月亮酒店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14)

如果说上面这些地名让人误解,是出于历史的选择,那么有些地名则完全是一个误会——它们的名字来自音译,但并不会让人第一眼就明白「哦,这是音译!」。

提到「春城」,你会想到谁?

昆明。其实还有一座「北国春城」,那就是吉林省长春市。长春这个名字很美,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冬暖夏凉的宝地。实际上长春的春天一点都不长,和东北的其他城市一样,长春有着漫长的冬天,零下十几二十度是常有的事。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15)

长春火车站

那么「长春 」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早在尧舜时代,东北就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叫做肃慎,它也是今日满族的前身。「长春」即音译自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原本是古代肃慎祭天时的祈福用语。今日的长春则始于清朝为了管理外地流民建立的长春厅。至民国时期,长春的经济方快速发展。可以说,长春是有着古老历史的年轻城市。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16)

另一座情况相似的城市也位于东北,那就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这个名字很美,仿佛让人看到一条大江平静地流淌,河畔盛开着成片的牡丹花。实际上牡丹江离牡丹的产地有万里之遥,「牡丹江」这个名字也是音译的产物。

清时,松花江有一大支流名曰「穆丹乌拉」,穆丹,在满语中是弯曲的意思,穆丹乌拉就是弯曲的大江。随着19世纪末清朝移民实边政策的实施,穆丹乌拉地区开始出现一批又一批的汉族人,新来到这里的汉族人为了称呼起来方便,便把「穆丹乌拉」叫作了「牡丹江」。1903年,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在牡丹江北岸修建了一座车站,该车站就命名为牡丹江车站,随着人口不断的增多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当初的牡丹江车站逐渐已经发展成为今天黑龙江省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17)

牡丹江夜景

地名有千差万别,却大抵离不开那一方水土。它可以是一片酸枣林,可以是一方小码头;可以是巍峨的太行,可以是浩渺的太湖;可以是古老的黑土地,也可以是蜿蜒的牡丹江。自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后,山河的巨变,帝王的征伐,同平凡的劳作与迁徙被平等地记录在每一个地名里,刻录着独属于这方乡土的密码。地名成为了从这里出发的每个人,都佩戴着的一枚特殊的徽章。

也许只有作为一名游客的时候,我们才会诘问:这里的地名是什么意思?而当我们回到故乡,我们只是融入其中。这时候地名已经不仅仅是两三个字的组合,而是成为了居住其上的人类灵魂中的共有部分:乃至于很少有人去思考地名究竟曾经指代着什么。它不是什么别的,它就是这块土地、水体和空气,是仙桃土特产的由来(仙桃不产桃枣庄不产枣)(18)大大小小的街巷和房屋,是我们的出生、成长、老去和死亡。

地名至此成为了一个复杂的共同体。一方面它是一个望远镜,通过地名你可以管窥千里之外的地方千年之前的历史;一方面它是一个放大镜,一个小小的地名可以发现内心最细微的情愫。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地名都足够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