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婴儿大吼大叫有什么影响(幼儿园温馨提醒)

幼儿园的老师告诉豆豆,自己的事情要学会自己做,比如自己的袜子要自己洗……豆豆回家后,就把脱下来的脏袜子拿到卫生间,找了个盆接了点水,开始做起了自己的事情。因为第一次做,结果把地上弄的到处都是水,自己的衣服也都湿了很多。这一幕正好被刚下班的妈妈看到了,结果妈妈大声怒吼:马上把东西放下,看你弄的地上和身上全部都是水,以后不许来卫生间玩水,否则看我怎么收拾你!

豆豆被妈妈的怒吼给吓到了,赶紧放下了手里的东西,战战兢兢的回到了房间。从此豆豆不敢再去卫生间洗袜子,也开始怀疑幼儿园老师讲的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而豆豆妈妈,并不知道豆豆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看到了一个她不喜欢的场面,就对豆豆大吼大叫。

父母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其实父母偶尔对孩子大吼大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并不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可怕的,是父母频繁的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样下去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永久性的伤害。

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家里放一个比较明显的玩具,当宝宝每次去触碰的时候,父母马上对宝宝大吼大叫,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宝宝就不再敢触碰这个玩具,甚至宝宝看到这个玩具,都会害怕、远离、想哭等表现。

如果你问我平时会不会吼孩子,我会大方承认:会的,尽管频次很低。

虽然“吼孩子”这种行为会被视为老母亲情商低(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内心虚弱、管娃水平低下... 但还是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吼”就是一种内心释放。

眼看着时间都来不及了,娃还在那磨磨蹭蹭的,不肯出门;

看书做事就像个样,可娃偏不,这里靠靠、那里摸摸;

都快十一点了还不肯入睡,躺着一会上厕所、一会要水喝;

吃饭了,正面不好好吃……

但凡总总,因为内心无法消化的焦虑、烦躁,吼两嗓会暂时让情绪有个出处。

但是释放归释放,谈不上可耻,但确实不可取。

对婴儿大吼大叫有什么影响(幼儿园温馨提醒)(1)

上周去上海书展,和专门研究情绪的老师一起做了一次分享,做不到完全不吼,但是至少脑袋里有这么一根弦,吼孩子的确会给娃带来“大脑和精神”上的伤害。

那么,即便我们有时候对自己不可控,但这根弦多少会提醒我们要克制,或者爆发前走开!

对婴儿大吼大叫有什么影响(幼儿园温馨提醒)(2)

被吼叫的孩子,身体会觉得痛!

密歇根大学的Ethan Kross博士一项实验发现,情绪和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非常相似。

当一个人说感到“心碎”的时候,“心碎”其实已经不完全是一个比喻了,他神经系统可能真的体验到了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所以,当爸妈吼骂孩子的时候,孩子在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可能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如果你没有控制住自己还是吼了孩子,再不济也一定给孩子一个温柔的抱抱。

虽然补救不能消除伤害,但是当孩子被吼时内心在一瞬间经历的巨大创伤,在得到拥抱时可以放声大哭出来,这将会是一个即时疗愈的过程。

如果创伤一再发生,却没有被及时疗愈,很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生的伤害。

对婴儿大吼大叫有什么影响(幼儿园温馨提醒)(3)

被吼多了,大脑会启动“逃生机制”

有一回我带着外甥女去逛街,外甥女给她妈妈挑了一支口红,我们都满以为表姐收到礼物会很开心。

可是当外甥女满心欢喜地把口红送给表姐时,表姐却气不打一处来:

“整天就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点心思读书都没有。”接着又扯出一堆不好好学习的话。

我也是诧异加震惊,一直在观察着外甥女的表情。外甥女从一开始低着头,满脸的委屈,到后面的态度分明是越发倔强了。

不管妈妈怎么说,她都一句话也不回。

当眼泪水都已经夺眶掉出来的时候,她很快地伸手抹掉,似乎不愿意让妈妈看到她的屈服。

我告诉表姐再有怨气,也得好好说话。表姐愤愤地回我:“好好说会听吗?骂都没用了!每次都说哦哦哦,做起来还是老样子。”

表姐说的没错。但“老油条”并不是孩子的错,只是他们的大脑已经产生了逃生机制。

当一个人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到受威胁时,大脑会启动紧急逃生机制,精神紧绷,时刻准备逃避灾难。这是人类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

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这种逃生机制。

当我们冲着孩子吼的时候,孩子的大脑会自动转入这样一种逃生机制:“骂完就过去了。”

所以当孩子嘴上答应“好的记住了,下次不敢了... ”,其实他们只是为了早点结束,彼此的信息交流是完全切断的,妈妈的要求当然也不会记到心里去。

逃生机制在越大的孩子身上就越明显。

对婴儿大吼大叫有什么影响(幼儿园温馨提醒)(4)

被吼叫的孩子都经历了什么?会麻木!

很多朋友都和我交流过,吼完以后后悔的最大原因是吼了但没有一点作用,伤已经伤到了。

当孩子被吼的时候,内心是会产生逆反心理的,他们不再对爸妈敞开心扉,也就容易切断与父母的沟通连接。

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这在心理学称为“超限效应”。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会因为害怕表现得老实听话,但次数多了以后,孩子就会习惯这些大强度的“刺激”。

看似在听你吼,实际上早就神游万里,时间长了,孩子也会看穿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样。

于是变得更加无所谓,甚至敢和你顶嘴对着干。

曾经亲密的亲子关系也将受到严重损害。

“不知道ta在想什么”,正是长期吼叫教育下的一种麻木屏蔽状态。

对婴儿大吼大叫有什么影响(幼儿园温馨提醒)(5)

吼是一时“爽”,对孩子的伤害却很可能是一辈子的。

有很多职场上的人会说自己是讨好性人格,在人际关系中其实非常痛苦。

而这种性格的产生,追根溯源就是小时候被爸妈“吼”得太多,造成性格特别敏感,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习惯压抑自己的需求,尽量表现出父母喜欢的样子。

因为只有“乖”,不犯错,才能减少被打骂。

但是所有被压抑的情感和需求都会在隐藏在潜意识里,在成年后的某些“时机”触发下,伤人伤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疗愈。

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内心都是非常非常爱孩子的,吼孩子这事完全是在自己的育儿理念外的。

但现实生活中就是会发生,在孤独无援的时候、或者是精力体力跟不上带孩子的节奏时,我们会容易吼孩子。

我一直认为,吼孩子这件事,如果已经发生了,与其愧疚、自责,不如正视,承认自己也是大部分中的一员。

如果希望能减少吼叫的次数,不如思考一下孩子引起自己爆炸的“触发器”是什么,是不好好吃饭?不好好说话?还是不好好睡觉?

把这些情况记录下来,经常回顾和思考遇到同样事情再次发生时应该怎么做。

真的别小看记下来的力量,大家试试,吼孩子的次数是可以有效降下来的!

即便有那么几次还是吼了孩子,一定在事后给孩子一个拥抱一个道歉,告诉她:

妈妈爱你,即便妈妈有时会生气,也丝毫不影响我有多爱你!

不要觉得这个环节很矫情或者没有意义,完全不是!

对婴儿大吼大叫有什么影响(幼儿园温馨提醒)(6)

就像那天我和孩子手拉手在压马路,我问他,你觉得妈妈对你凶吗(出门前我刚吼了他)?

他回答:不凶。

我有点诧异:我刚才“骂”你,你不觉得凶吗?

他若有所思:我不乖的时候,你会凶我,但大多数的时候都好好的。

我大抒一口气,看来平时偶尔没克制住,生了气,我都在事后补上一句是有效的。

“宝贝,爸爸妈妈一直很爱你,今天吼你,不是说不喜欢你,而是你今天的坏行为很让我们生气,但你永运都是爸爸妈妈很爱很爱的小宝贝。”

孩子真的完全可以了解到,我们一起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