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思路(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新标准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思路(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1)

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

徐 卉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一节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分析了活动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意义,并提出了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阅读课设计方法。

关键词: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教学;阅读设计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2014)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根据高中英语课程目前的修订初稿,英语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主要包括四方面: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于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发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学习能力,指学生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适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陈琳,2016)。

因此,在初中阶段学生应当学习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并在不断的语言学习和自我成长过程中具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发展语言水平,借助语言获取、加工、传递信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建构知识和文化,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提升自我素养。

二、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阅读教学

当代应用语言学主张,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英语口语与书面语语篇,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发现和观察英语,逐渐发展英语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获得英语语言知识,根据交流情景整合性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语篇异议,领会语篇的深层内涵,赏析有效表达意义所借助的语言手段;使用英语语言有效地交流信息和建立人际关系。这样,方能逐渐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刘道义 等,2015)。

现阶段,初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课文教学。课文是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材料,是各种语言学习活动的中心内容。英语教材的编排多以单元为单位,以一个主题组织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主题语境贯穿整个单元。阅读课文体现了典型的语言,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必要材料,课文学习的深入有效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记忆,让学生能够在课文的情景中发展核心素养。

要进行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研读课文,在解读文中挖掘内涵以及材料中语言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同时要分析文本特征,让学生运用阅读技能,综合理解课文,提高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此外,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融入单元主题语境,要有层次性,环环相扣,步步递进,由易到难,帮助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同时,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理解文本,构建新知识,培养能力和素养。

新标准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思路(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2)

三、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阅读课设计

以下是笔者设计的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Outdoor fun的第二课时,基于此设计,探讨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Outdoor fun第二课时。本单元话题是户外活动,第一课时单元导入主要让学生从漫画和对话学习中了解一些户外活动的英文名称并谈论自己喜欢的户外活动;第二、三课时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掌握重点词汇;第四课时是语法部分,学生要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用法;第五课时综合技能要求学生从听力材料中获取有关风筝的信息并谈论户外活动;第六课时学习技能要求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词典;第七课时任务部分,要求学生读故事的后续部分再续写故事。

本单元主要通过介绍户外活动,引出童话故事Alice in Wonderland(《爱丽丝漫游仙境》)。所选课文与话题相关,文章内容也涉及了语法项目一般过去时,同时呼应了单元的写作任务——读后续写。

该课文的教学项目主要包括词汇和结构:

1. 词汇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以下词汇:rabbit, hole, by, pass, watch, fall, hit, alone, low, locked, notice, side, through, surprise;

词组:look up, pass by, take ... out of, run across, jump down, get away, hit the ground, find oneself alone, all around, on the other side, go through。

2. 结构

能够使用v-ed(一般过去时)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或动作。本单元的语法要求掌握一般过去时的各种句型,上一单元介绍了一般过去时的用法,本课主要让学生使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二)教学方法和目标设计

把英语阅读教学划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在三个阅读阶段的推进过程中持续而渐进地构建语言知识、培养阅读技能、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宰月明、卞金华,2015)。本教学设计采用了PWP阅读教学策略,即pre-reading, 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整体目标为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结构,能够学会预测和思考文章内在的联系和逻辑。首先读前介绍文章背景,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并帮助学生预测故事内容。读中先略读文章,找出大意;并根据标题和各段的首句划分文章段落,再通过寻读找到故事中的三个地点,把握文章的空间顺序。然后通过精读深入学习文章内容。通过提问、讨论、抢答、短文填空等形式,把握文章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读后通过讨论,短文改错和朗读,复述文章,评价人物并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总之,本设计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和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语言运用能力,促进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形成。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新词汇和表达方式;阅读故事片段,并了解故事内容;能够使用一般过去时。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从标题和上下文中理解生词;借助图表关注叙事的时空顺序,并能简单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体会原版英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对原版英文故事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教学流程及分析

(1)自由讨论(Free talk)

随机让学生谈论喜欢的户外活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论喜欢的户外活动,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并引出单元主题,让学生在语境中使用英语表达,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2)导入(Lead-in)

观看《爱丽丝漫游仙境》短视频,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

课文阅读前,观看短视频,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并激活学生对故事的已知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视频欣赏也给课堂营造了活跃的气氛。

(3)读前阶段(Pre-reading)

呈现图片,介绍文章作者和体裁。

呈现图片和关键词,让学生预测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

预测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项技能,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预测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推测未知,推测的结果与学生的已知有很大关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预测,笔者提取呈现了主要人物和地点,事物,并加了箭头表明要素间的相关性。部分学生对中文版《爱丽丝漫游仙境》有所了解,能够预测到爱丽丝和兔子及洞的故事情节,但对于钥匙和花园模糊不清。

预测活动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又留有空白,给学生阅读想象的空间,激发阅读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图文解决问题,在思考中进入阅读状态,做一个有思考的读者。

新标准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思路(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3)

(4)读中阶段(While-reading)

a. 略读

让学生快速浏览标题和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并给出备选答案。

浏览文章,给文章分段。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阅读时,浏览标题和首尾段获取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意识。概括大意时,给出备选答案,降低概括的难度,同时也标注了文章标题和动词的过去式,提醒学生关注时态。

在给文章分段落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标题和每节的第一句话,发现文章的写作逻辑,即按照时间顺序分成进入兔子洞前后两部分。课件呈现每节的第一句话时,并标注出动词过去式。这部分阅读主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从整体到具体的纵向分析,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习惯。

b. 寻读

根据文章找出三幅图片代表的地点,并排序。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迅速阅读文章寻找特定信息,并关注文章叙事的时空顺序,注意不同地点发生不同的事情以及故事的流畅性,了解作者的写作逻辑,培养学生在解读文本中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c. 细读

组织学生阅读第一部分,用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① How did Alice feel when she saw the rabbit? Why?

② Can you describe the pictures?

③ Who did these?

④ Fill in the blanks and try to retell the first part with key words.

第一问和第三问是信息查找类问题,属于基本的信息处理活动,要求学生给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发展学生信息查找能力。第三问,采用抢答的方式,呈现出动作短语(过去式)让学生判断动作的发出者是Alice还是Rabbit。

第二问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和动词短语(过去式)来描述图片,进而完成短文填空,再根据短文的关键词,复述课文。

【设计意图】

阅读是读者处理文本信息,并与文本互动的心理语言学过程。故事阅读,尤其要让学生体会故事人物的情绪和心理感受。这部分的问题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情绪,并随着故事情节发展,根据图文把握情节。后三问首先要学生根据关键词表达一个句子,然后分清楚各个动作的发出者,熟悉文中出现的动词短语。再运用短语进行短文填空,填空后去掉短文,给出关键词让学生复述,最后只留下图片,让学生复述。

这部分主要让学生在语言输入之后,经过分析加工,能够运用文本语言,输出一定情境下的目标语言。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加入抢答环节,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增加了语言输入。将复述的任务分解成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的递进性活动,进行铺垫性训练,降低任务难度,适应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语言水平,保证学生任务的完成,语言能力的发展。

d. 讨论

读完第一部分,讨论“遇到这样的兔子,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

阅读分析第一部分后,让学生讨论看到这样的兔子,该怎么办。将学生代入故事,并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思考如何处理故事中的事件,帮助学生比较和体会故事人物的性格。

e. 细读

组织学生阅读第二部分,用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① What was all around?

② What did she see on the table?

③ What did she see through the door?

④ Who else could she see?

这四个问题都是信息查找类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文中相关的句子给出答案。前三问是爱丽丝在洞中遇到的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有内在爱丽丝独自一人在洞中发现周围都是锁着的门;寻找,发现钥匙,却打不开门;最后发现并打开小门,门外是花园,但爱丽丝太大出不去。

【设计意图】

在读完第一部分后,假设学生是爱丽丝跟着兔子跳进洞里。第二部分通过down, down, down三个词,过渡到洞中情节,在洞中出现了三个问题。这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三个问题的内在联系,把握文章内容和事件发生的顺序,将学生一步步代入故事情节,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体会作者行文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新标准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思路(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4)

(5)读后阶段(Post-reading)

a. 根据课文排序

b. 短文改错

c. 讨论

① What kind of girl is Alice?

A. Amazed. B. Brave. C. Clever. D. Curious.

I think Alice is ...because...

② What will happen to Alice?

A. She can’t go through the small door.

B. She goes into the garden and meets the rabbit again.

d. 欣赏语言

读后活动设计为四个环节,首先根据课文给出的句子进行排序;然后给出短文改错,关注文章的细节和用词;再讨论主人公的性格和后续情节发展;最后找出文中优美的句子,欣赏语言。

【设计意图】

作为故事的文本材料,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个规律,让学生完成排序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关注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在阅读中掌握这类体裁的文章规律。在了解文章框架的同时,还要关注细节,短文改错的活动就很好地检测了学生对重要信息和细节信息的记忆效果。

人物是故事的重要因素,人物性格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让学生思考故事人物性格就是引导学生代入自身的情感和思维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给出备选答案和句型(提醒学生可以多选),鼓励学生用句子表达个人观点,促进学生表达的完整性。讨论故事后续情节,鼓励学生联系文本发挥想象力。

本文是牛津教材中较少见的经典英文原著节选,小说语言地道,行文优美,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英文的语言美和句式美,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享受阅读的乐趣并能初步体验语言魅力,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四、结语

本课采用了读前、读中、读后的教学策略,各项活动都指向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课堂提问转变了角度,将学生带入文本角色,增设了讨论环节,并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不局限于讲解课文中的词句,侧重陈述性知识的传授,而在阅读教学中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即读前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正确预测文章主旨,读中借助图片排序,补全信息,讨论等帮助学生深层理解文本,读后设计复述、修正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这些活动和方法都训练了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阅读的高层次能力(徐珊珊、岑海兵, 2016)。最后提升到语言的审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悟文本的语言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阅读课的设计要在深入分析文本和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教师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来设计。结合文本内容,预设教学目标,以此设计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也学会一定的学习策略,能够概括文章大意,预测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英语语言和西方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新标准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思路(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5)

参考文献

[1] 陈琳. 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1).

[2]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 moe.edu/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xxgk-167226.html, 2014-04-14.

[4] 刘道义,李静纯,黄远振,夏谷鸣,罗少茜,扈华唯. 英语学科素养——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11).

[5] 徐珊珊,岑海兵.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策略培养:调查与分析[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6(4).

[6] 宰月明,卞金华. 基于教学改进的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5(11).

A Teaching Pla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Based on Language Proficiency

Xu Hui

Abstract: Compulsory Education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2011 Edition) made it clear the aim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English curriculum is to adv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proficiency. It allows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aim of tasks by perception, experience, practice and cooperation with teacher’s guide. Reading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develop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a teaching plan for junior English reading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meaning of all the activities in the plan and also puts forward a method to design a teaching plan for English reading.

Key words: language proficiency; reading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plan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6年第10期)

新标准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思路(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设计)(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