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雾绕神仙居 氤氲缭绕神居山

著名的“高邮八景”中有一景叫“神山爽气”,清初高邮籍诗人孙宗彝有诗赞之:“客裔轻桡出水邮,茏葱远岫挂云头千枰局变三峰老,万里尘飞一镜收寒井人曾传炼火,荒台我欲倩垂钩沧桑极目迷蓬阆,天地浮鸥足补游”神山就是神居山,在高邮湖西的天山镇境内,离城区约四十公里,从淮江公路向西,过高邮运河大桥,上漫水公路,不到半小时就可以看到,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青山雾绕神仙居 氤氲缭绕神居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青山雾绕神仙居 氤氲缭绕神居山

青山雾绕神仙居 氤氲缭绕神居山

著名的“高邮八景”中有一景叫“神山爽气”,清初高邮籍诗人孙宗彝有诗赞之:“客裔轻桡出水邮,茏葱远岫挂云头。千枰局变三峰老,万里尘飞一镜收。寒井人曾传炼火,荒台我欲倩垂钩。沧桑极目迷蓬阆,天地浮鸥足补游。”神山就是神居山,在高邮湖西的天山镇境内,离城区约四十公里,从淮江公路向西,过高邮运河大桥,上漫水公路,不到半小时就可以看到。

孙宗彝在这首诗里用了两个典,一是“千枰局变三峰老”,二是“寒井人曾传炼火”。

先说第一个典。

“枰”是指棋盘,原句的意思是说,几局棋对弈结束后,连山都变老了,是形容对弈时间之长。是谁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几局棋能下这么长的时间呢?普通凡人不能,只有神仙。这个神仙就是尧。尧是“五帝”中的第四代,当时就居住在神居山这一带,但在尧之前,神居山只是一座无名的石山。这座石山也是因地壳运动、火山爆发后形成的,所以不高,海拔不到五十米。尧是围棋的发明者,闲暇无事时,他常在此山上与人对奕,留下许多遗迹和佳话,因为尧曾在此山居住过,后人很自然地便把这座原本无名的石山名之曰:神居山。

再说第二个典。

这是指古代有人在这山上凿井取水炼丹。在此山炼丹的先后有两个人。第一个是东晋的谢安,谢安原是东晋的宰相,后来受到会稽王司马道子的排挤,被免去宰相职务,贬到广陵(即扬州)来当太守。谢安此时在政治上已心灰意冷无意进取,转而想修道炼丹,在广陵周边选了几处,选中了神居山。他熟悉这座山,因为他指挥“淝水大战”时,这里曾是主战场之一,他知道这座山以石头为主,山顶山坡上又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药草,是种药炼丹的最佳之处。可是谢安在这里炼了几年却没有炼成丹药,最后竟忧郁成疾,回家不久就病死了。

几十年后,到南齐时,有个叫亘公的名士无意于功名,看破红尘,想效法谢安到这里来种药炼丹。到山上后,他看到这里风景秀丽、环境清静,便在山上结茅为舍,凿井汲水,安安静静地住了下来。亘公是个聪明人,他认真总结了谢安炼丹失败的经验教训,认为谢安一是尘缘未尽,俗念太多;二是缺乏毅力,心浮心躁,在这两种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炼出丹药来的。亘公没有做过官,因此他不像谢安那样有强烈的失落感,不会“人坐丹炉旁,心在官场上”,更不会因一二次的失败就失去信心。他在自己的茅庐旁边开垦了一块地,种上粮食和蔬菜,一边炼丹,一边稼穑,心无旁鹜。这样前后炼了九次,每次九个月,共八十一个月,也就是练了近七年,终于炼丹成功,并吞丹成仙。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尧在神居山的活动,亘公在神居山的炼丹成仙,使这座原本无名的小石山的名气越来越大。到北宋初年,有一名叫“悟空”的高僧通过化缘募捐,在神居山山顶又重建“悟空寺”。这“悟空”与西游记中的孙猴子无关,“悟空”是佛家梵语,意思是要“悟”出尘世间一切所谓的功名利禄,到头来都是“空”的,没有必要尔虞我诈地去攫取,带有劝世之意。重建后的“悟空寺”比原先的规模更大,前前后后共有庙房九十九间。寺院天井中一左一右有两棵又粗又高的银杏树,那树枝叶婆娑,长得极其旺盛,像两把硕大无朋的巨伞,把整个天井罩得定定的,盛夏季节,站到那“伞”下,会觉得清凉无比,说不出的舒服。

大殿门前的抱柱上有一副楹联,是清代扬州仪征籍大文人阮元所撰,其联云:“峭壁贯东南,石棋匝地,银杏参天,望盂城双塔悬空古寺,好修佛果;长湖绕西北,松泉飞瀑,药臼含云,看甓社一帆稳渡名山,定有仙居。”那阮元是乾隆时进士,道光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这副楹联紧扣神居山上的典故和周边的环境景色,既有形象传神的描述,又进行了高度的时空概括,而且平仄协调,读起来铿锵上口,真是一副千古难得的好联。为“悟空寺”增色不少。当然,一座好的寺庙,空有其表还不行,还得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能得到香客们的交口赞誉,其香火才能旺盛。“悟空寺”住持悟空大师不仅替人念经、拜忏、普佛、做瑜伽、放焰口,还到扬州平山堂请来大和尚协助,替人做“水陆法会”,因此一度时期香火极为旺盛。后来“悟空寺”又于农历三月初三到初五增加了三天的“香会”活动,活动规模很大,苏、浙、皖三省方圆数百里的香客都前来进香,“悟空寺”里外香烟缭绕,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神居山虽然不算高大巍峨,但由于它四周方圆几十里内都是丘陵及平原,平均海拔很低,所以突兀而现的神居山犹如“鹤立鸡群”,登临山顶,举目四顾,无遮无碍,大有“一览众丘小”之感。如果遇到八月秋高的好天气,向东眺望,甚至隐约可见几十里外的镇国寺塔、净土寺塔和波光闪烁的高邮湖。人们把神居山誉为“淮南第一山”、“淮南众山之母”。因而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呼朋唤友,泛舟过湖,到神居山来登山观景、饮酒赋诗,留下了许多佳作美篇。

改革开放以后,神居山所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前来开发,特别是近年来,“帝尧文化发祥地在高邮神居山”的观点逐步得到史学界的认可以后,神居山正逐步掀起一股开发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