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2022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常见知识点的分析-百家争鸣)

一、考情分析

百家争鸣是历史学科教师资格笔试考试的常见知识点,主要的内容包括百家争鸣的背景、各个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等。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在思想上的集中体现,各个学术流派的思想内容庞杂,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加之考查的形式和角度较多,综合性较强,故将此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备考。

二、知识呈现

三、知识巩固

1.先秦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2.战国时期,梁惠王问一位学者有关利国之道的问题,该学者答道:“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位学者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3.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期,墨子思想中与这一时代趋势相关的主张是( )。

A.兼爱 B.非攻 C.节用 D.尚贤

4.“仁者爱人”“美德即知识”分别是古代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是( )。

A.老子、泰勒斯 B.孔子、苏格拉底

C.孟子、普罗泰格拉 D.墨子、亚里士多德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长弗能废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问题:

(1)根据材料概述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2)上述思想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德之不修……是吾忧也”可知,这位思想家关注的是道德的修养,孔子重视道德的作用,主张“以德治民”,因此B项正确;A项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主张“无为而治”,C项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D项墨子的思想观点是“兼爱”“非攻”,均与题干不符,ACD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B项。

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义利观是把义和利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原文是孟子的话,故B项正确;墨子强调“兼爱”“非攻”,故A项错误;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故C项错误。荀子的义利观是重利、更重义,不符合原题材料,D项错误。故选本题选B项。

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官僚政治要求加强对人才的选拔,墨家“尚贤”的主张正符合此时期的要求,D项正确;兼爱强调爱一切人,非攻侧重反对战争,节用提倡节约,均与材料不符,故ABC三项错误。因此本题选D项。

4.【答案】B。解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泰勒斯主张世界万物是由水组成的,普罗泰戈拉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孟子主张“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亚里士多德主张真理高于一切。因此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一致,故本题选B项。

5.【参考答案】

(1)儒家:“仁”和“礼”。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集权;变法革新。

道家:“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一切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

(2)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老子、庄子

2022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2022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常见知识点的分析-百家争鸣)(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