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铅酸蓄电池基本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铅酸蓄电池基本原理)(1)

铅酸蓄电池由若干对正、负极板相互交叠形成极群。

活性物质的量(由极板面积、厚度、极板对数量等因素决定)决定了贮存容量和电池容量。

此外,电池运行还显著的决定于“活性物质的有效活性表面”,因此,活性物质的孔隙率应经常考虑。

“accumulator”,来自拉丁语,表示“蓄电池”或“贮能蓄电池”。后面的意思经常使用。

通过化学和电化学反应,电池贮存能量。即,通过电化学过程产生电能,反之亦然。

放电时:贮存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充电时:将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起来。

铅酸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不同于原电池只能用于放电,不能充电)

电子:

放电时,当负载接通形成电流时,电子从负极(经负载)流向正极。

充电时,电子通过负极端子提供给电池。

在文献中往往剪刀相反的说法,即,放电时,电池外部的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而充电时从负极流向正极。这个方向正好与电子流动的方向相反,被称为“工程上的电流方向”。按照作者的观点,电子流动的方向是“电流的实际方向”。这是本篇文章所描述过程的基础,两者不能混淆。

电子是带负电的质点。根据放电时从哪里提供电子,和充电时从哪里接受电子,最后规定电池端子(和极板)的称谓和标记。

标记“-”(或“Neg”或“N”)为负极端子,连接负极板(Negatives)。

标记“ ”(或“Pos”或“P”)为正极端子,连接正极板(Positives)。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