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最著名的十首诗(唐末很经典的一首怀古诗)

“屡试不中”似乎是唐朝很多诗人的代名词。

例如写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曹松,一直到了71岁的时候才考中进士;还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也是因为多次落榜,才会“摔琴”博关注。

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或是为了改变穷苦的命运,或是为了一展抱负,科举考试无疑是他们最佳的出路。

可是在“五十少进士”的唐朝,科举考试宛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尤其是晚唐科举考试舞弊成风,令很多真正有才华却屡试不中的诗人愤愤不已。

唐玄宗最著名的十首诗(唐末很经典的一首怀古诗)(1)

著名诗人高蟾便是其一。

他出生贫寒,却天资聪颖,才华过人。

更加难得的是他为人光明坦荡,颇有气节,曾经有人见他穷苦,提出以“千金”资助他。

他却以“无功不受禄”断然拒绝了,如此高风亮节,令人佩服。

只是即使他才华横溢,品德高尚,受人敬仰,却在科举一途上屡遭挫折。

当他再一次落榜后,途径金陵,写下一首诗,最后7字,连纳兰容若也爱不释手。

这首诗名为《金陵晚望》,全文如下: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唐玄宗最著名的十首诗(唐末很经典的一首怀古诗)(2)

金陵是六朝古都,曾经是何等地繁华,可到了唐朝,早已不复当年的荣光。

晚唐风雨飘摇,江山岌岌可危,很多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都有不免生出家国兴亡之悲。

尤其是在这曾经繁华一时如今却一片萧瑟的古城中,心中的感慨就更深了。

诗歌前两句通过对秋天衰败之景的描写,展现了故都的盛衰无常,隐含了唐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的衰败气象。

金陵城在漂浮的白云中、凄冷的秋色中等待着落日的来临。

浮云归于暮山,代表着一日的结束;落日浮于秋声,也是一年的残败之景,无论哪种都是极其荒凉的景象。

而这首诗中却同时出现,可见诗人眼中所见是何等的凄凉。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眼中所见的凄凉之景,又何尝不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呢?

他屡试不第,对于唐朝日薄西山的颓势,也是无能无力,他很苦恼,却又无可奈何。

唐玄宗最著名的十首诗(唐末很经典的一首怀古诗)(3)

于是最后便发出了“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在他看来,这世上有无数擅长丹青的高手,却无法将他此时的伤心画出来。

他的伤心一共有三层:一是屡次名落孙山的抑郁苦闷;二是残秋薄暮的伤感;三是对于王朝摇摇欲坠的无可奈何。

这样三重叠加的“伤心”,纵是技艺高超的丹青手恐怕也无法描摹。

尤其最后一句“一片伤心画不成”,是痛苦无奈的呐喊,说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痛,引起千古共鸣。

后来的元好问在《怀州子城晚望少室》曾直接引用这一句“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表达的也是一种家国兴亡的悲伤。

而到了清朝,纳兰容若在他的悼亡词中也曾写到“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无论是家国之情,还是男女之情,都是那样的悲伤,令人不忍卒读。

唐玄宗最著名的十首诗(唐末很经典的一首怀古诗)(4)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赞成高蟾的这个观点,稍晚他一点的韦庄就提出了不同意见“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而韦庄的这首《金陵图》最后还入选了《唐诗三百首》,清人宋顾乐在《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还曾言道:翻高蟾意,高唱而入,已得机得势。次句又接得玲珑。末句一点,画意已足,经营入妙。

其实很难说高蟾和韦庄这两首诗哪首更高明,只是各抒己见罢了。

不知你更赞成哪种观点呢?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