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围绕总目标聚力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云南省澄江市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澄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督查工作6个专项工作组实行“千名领导挂千村,万名干部抓振兴”责任制综合分析澄江市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找准发展路径,坚持“1335”思路,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建生态,科学处理好抚仙湖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突出发展绿色农业、生态产业,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旅游功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设山水一体城乡统筹的美丽文明澄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围绕总目标聚力乡村)

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五个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云南省澄江市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澄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督查工作6个专项工作组。实行“千名领导挂千村,万名干部抓振兴”责任制。综合分析澄江市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找准发展路径,坚持“1335”思路,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建生态,科学处理好抚仙湖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突出发展绿色农业、生态产业,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旅游功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建设山水一体城乡统筹的美丽文明澄江。

抓实产业振兴。澄江市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推动乡村生活富裕。一是坚定不移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坚持发展蓝莓1万亩、绿色烤烟3万亩、水稻荷藕3万亩、景观苗木9000亩等低水、低肥、低污染高原特色优势农产品。推进农业产业质量转型升级,扶持鼓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7户,精准定位打造11家现代农业庄园,其中玉溪庄园获国家级旅游生态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称号,木森庄园、玉溪庄园、大樱桃庄园获省级精品农业庄园认证。二是坚定不移提升品牌附加值。培养一批市场信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实现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增效导向转变。截至目前,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达46个,其中,“澄江藕”“澄江藕粉”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三是坚定不移推进示范点建设。加快编制各镇(街道)及重点乡村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全面覆盖的规划体系。坚持示范引领、整体推进,加快朱家山、马房村、小湾、梁王、三百亩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带动特色小镇、康养小镇、田园乡村建设,推进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推动城乡人口转移和全域旅游协同互补。

抓紧人才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澄江市坚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一是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以村党总支部书记、主任为重点,开展“领头雁”培育行动,实施“金种子”培养工程,发挥“青年人才党支部”作用,择优选拔培养211名优秀青年党员,培养“六有”村“两委”书记、主任,切实解决村级干部后备不足问题。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为重点,培养一批蓝莓、荷藕种植及乡村旅游等方面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建设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实施“仙湖英才”计划,围绕“科教兴农”战略、重点产业和生态农业建设,进一步加强与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云南大学等友好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科研站所、规划站点、会议及疗养基地和专家院士工作站。四是鼓励社会各界服务农村。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的优势作用,组织和带领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发展。

抓好文化振兴。澄江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一是营造乡村文明乡风。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农民文化素养。二是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围绕古生物文化、渔文化以及竹编、彝族刺绣本土文化,大力扶持澄江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研发加工生产。三是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网络学校和农家书屋建设,实现51个村(社区)全覆盖。推进社区文化、乡土文化建设,支持农村地区成立各类群众文化服务团队。

抓牢生态振兴。澄江市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护好“绿水青山”助推生态振兴。一是全力抓好抚仙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和抚仙湖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积极推进抚仙湖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玉溪市抚仙湖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抚仙湖径流区坝区5.8万亩土地经营权流转休耕轮作,退出一级保护区企事业单位22家,完成生态移民搬迁2.2万余人,拆除径流区691宗5.53万平方米临违建筑,对抚仙湖径流区1544家餐饮住宿户实施分类关停、整治。二是加快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步伐。全面启动15.1万亩抚仙湖面山绿化植被恢复治理,种植公益林9.6万亩、防护林7万亩,石漠化地区林业生态治理6.3万亩,开展林业碳汇造林项目1万亩,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特色经济果木林4.05万亩,建成森林公园1个、湿地公园1个,自然湿地保护率达96%,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4.5%。三是坚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30万亩、测土配方施15万亩,建立农药化肥管控机制,推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巩固畜禽规模养殖退出成果,坚决杜绝成效反弹。完成水产养殖退出,切实减轻抚仙湖入湖污染负荷。四是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村庄10个、“森林村庄”15个,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进“厕所革命”,计划完成9651户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实现无害化卫生户厕占比90%以上,计划完成73座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新建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森林抚仙湖”和“七彩抚仙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剩余40个自然村截污治污工程,实现全市范围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抓强组织振兴。澄江市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大助力。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深化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和“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工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五个标准化”为核心,深入实施澄江市“互联网 党建”工作规划(2018—2020年)部署,抓实“五强五好”“结对共建”“领导挂村”“争先晋位”四项有力举措。二是加快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大“慵懒滑贪”四类村官整治力度,把牢“进出”审查关,开展任职资格联审1675人,总结推广“两推两审一差额”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好经验好做法,全面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将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干部选拔到村级组织当中,以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提升政治思想素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万名党员先锋”培育行动,以“一室两校三站”为基层服务阵地,通过线上手机APP“微党课”和线下“百名讲师上讲台、千堂党课进基层、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经常性教育培训,2019年开展培训活动293次、培训5万余人次。

(责任编辑 李建宏)

​作者 李淑娟 李锦瑜 中共云南省澄江市委宣传部

2020年《社会主义论坛》第5期“沿着指引的方向 接续奋斗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