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不要吃三种水果(水果吃不对伤脾又伤胃)

临床上的患者,几乎都会问到:我能不能吃水果?吃,怕脾胃不好;不吃,怕营养不够其实,从中医角度看,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思路,让你能吃会吃,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脾胃不好不要吃三种水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脾胃不好不要吃三种水果(水果吃不对伤脾又伤胃)

脾胃不好不要吃三种水果

临床上的患者,几乎都会问到:我能不能吃水果?吃,怕脾胃不好;不吃,怕营养不够。其实,从中医角度看,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思路,让你能吃会吃。

《黄帝内经》讲养生观念,提到一句话: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果为助,助什么?怎么助?

意思是水果对我们身体是有助力的,我们可以从两点来理解这句话。

第一,水果是配角

在食物品种上,五谷是主角,水果是配角,不能喧宾夺主。

任何水果,我都不建议在没有主食的情况下空腹吃。

虽然从西医角度空腹吃吸收最好,但从中医角度我们还是要看脾胃受纳能力,空腹是脾胃较弱的状态。

所以,在两餐之间,比如上午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吃水果比较好。

第二,适量的水果可帮助调理身体

因为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水果也不例外,那么水果就可以起到纠正人体寒热失衡的情况。

梨,能润肺,帮助改善干咳;

香蕉、火龙果,能清热凉血,可帮助改善大便干结;

荔枝、龙眼、榴莲,能补益气血,可帮助改善神疲乏力、手脚冰凉;

葡萄、桑葚、椰子、蓝莓,能滋阴养血,可帮助改善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柑、橙、柚,能清热利湿,适合湿热体质的人吃。

还有诸病不忌的苹果,因为性平适合大部分人吃,因为味酸有止泻的功效。

分享一个止泻小方:

寒湿:苹果(切丁) 红茶3g,煮水喝

湿热:苹果(切丁) 绿茶3g,煮水喝

所以,大家看水果好处非常多,只要吃对了,也是补益。

如何把水果吃对

那么,如何才叫吃对?其实要遵守三个原则。

1. 最好吃应季的

总的来说,水果都是润性的,秋天吃较好。

首先秋天干燥,需要滋润,其次秋天是很多水果成熟的季节,这代表着大自然对身体的一个馈赠。

润而生湿,其他季节吃水果,身体负担会较大一些。

2. 最好吃当地的

现在物流的发达,让大家吃上了各地方的水果,从尝鲜的角度,是一种幸福,但不易久食。

很多患者喜欢从海南空运芒果、荔枝、榴莲到北京,对于形体壮实、内热较重的北方人来说,体质与热性水果性味冲突,长期吃一定是加重湿热的。

3. 最好吃适合身体状态的

什么情况下不吃?

1. 感冒和过敏期间,一切水果都要停

①一碍运化。这时候脾胃需要以较轻松的状态抵抗外邪,而水果生湿,阻碍脾胃正常运化,自身修复能力较弱。

②二助邪气。水果黏腻,不利于外邪顺畅排出,易致痰湿增多,过敏的一些黏膜水肿的情况便不容易好。

2. 脾胃淤滞,不要吃水果

在某一阶段油炸、甜腻的食物吃得比较多、出现胃胀,反酸,腹胀,大便粘腻、溏泻,舌苔白厚腻,说明这时候脾胃运化能力不够,有积食、痰湿的淤堵,那么不要再吃水果增加负担了。

什么情况下要少吃?

即容易「恋邪」的疾病和体质。

如常年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病的,和脾胃功能较弱的,痰湿体质的,都要少吃水果。

tips:能不能把水果煮了再吃?

临床上很多家长觉得水果寒凉,就给它煮了再给孩子,觉得就不凉了。

比如中药黄连,性寒,主清热泻火,那我们给它煮了,连药带汤都是性寒的了。性味不会因为煎煮而改变。

但物理温度是改变了的,那么只能说寒凉之性相对柔和,对胃来说接受度高一些罢了。

吃水果了生湿,怎么办

如果确实吃多了水果,导致脾胃不适,可以用一些小方法来缓解。

1. 代茶饮

炒神曲最能消水湿之积,用炒神曲10g,煮水,代茶喝一天,能够缓解症状。

如果有明显的腹胀腹泻,可以加点苏叶5g、藿香5g、陈皮5g,煮水,代茶喝一天。

2. 中成药

①藿香正气水

水果吃过了,湿阻脾胃,可以用芳香化湿来改善,藿香正气水就是这个思路。

芳香的东西可以抵抗湿浊,芳香的食物或者药物可以叫醒人的脾胃,让脾胃打起精神干活,这样湿气就容易被运化掉。

所以喝点藿香正气水,化湿和胃,能使脾胃气机通畅。

②大山楂丸

水果吃多了,导致胃胀、不消化,可以吃点大山楂丸来消食化积。

大山楂丸里,山楂善消油腻肉食积滞,麦芽善消米面食积,神曲消食积兼能醒脾和胃。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毕竟是消食药,中病即止。如若频繁使用,反而会损伤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

欢迎关注何晓明医生,每天分享健康知识!

#健康明星计划##中医##女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