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李牧的结局(赵国李牧的后裔们)

赵国李牧的结局(赵国李牧的后裔们)(1)

本 文 约 5300 字

阅 读 需 要 14 min

赵郡李氏,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出自赵将武安君李牧,是广武君李左车的后代。因族人多在赵郡一带活动,他们也被冠以赵郡李氏,跟其他家诸如陇西李氏区分开来。赵郡李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陇西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一起,被称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赵郡李氏因文臣武将名人辈出,在当时拥有极高的声望。唐末五代后,随着士族阶层的衰落,赵郡李氏也慢慢淡出了政坛。赵郡李氏崛起到衰落的漫长历史中,打了多少恶仗,又留下多少好书呢?

战国时代的军功家族

赵郡是古代地名,地处今石家庄市南部和邢台市北部一带,商朝时期为方国,战国时期属中山国,后来又为赵国属地。秦时此地又隶属于恒山郡,西汉时期,刘邦封儿子刘如意为赵王,封地就在赵县一带。东汉建安十七年,改赵国(治邯郸)置赵郡。此后虽然历经数代,赵郡基本未有太大改变。一直到隋大业三年(607),赵郡正式辖平棘、高邑、赞皇、元氏、瘿遥、栾城、大陆、柏乡、房子、藁城、鼓城十一个县。唐贞观元年(627),又改名为赵州,治所为平棘,属河北道,管辖平棘、栾城、元氏、瘿陶、赞皇、柏乡、临城、昭庆八个县。从此,赵郡八县就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地理符号。

赵国李牧的结局(赵国李牧的后裔们)(2)

唐时期的赵州。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后人在提起赵郡李氏时,往往称他们崛起于赵郡八县。至于赵郡李氏的先祖来自哪里,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先祖李昙为李耳之后,李昙有四子,李崇、李辩、李昭、李玑。长子李崇迁居陇西,成为陇西李始祖,幼子李玑迁居赵郡,成为赵郡李始祖。从此天下李姓分为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两大支。赵郡李氏发迹于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即为赵郡李氏的先祖之一,李牧后人李左车的十七世孙李楷,为避战乱,带领全家徙居于赵郡常山平棘后,生有五子:李辑、李晃、李棨、李劲、李睿。后来他们被称为赵郡李氏的“三祖”,即李睿被奉为赵郡李氏东祖,李棨与李劲被奉为赵郡李氏西祖,李辑与李晃被奉为赵郡李氏南祖。后来在西晋末年时期,赵郡李氏确立六大房支。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赵郡李氏定著六房,其一日南祖,二日东祖,三曰西祖,四日辽东,五日江夏,六日汉中。”

影视剧中的战国名将李牧。来源/电视剧《大秦赋》截图

从赵郡李氏的祖籍地赵郡一带的情况可知,这里隶属交通要冲,是四战之地。赵郡李氏祖先在此地无不浴血奋战,方能在乱世之中获得一席之地。以被赵郡李氏奉为先祖之一的李牧,当年就是凭借战功威震天下。作为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的“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最后官至赵国丞相,封武安君。此人征战一生,无论是北破匈奴之战,还是大破秦军的肥之战,李牧都展现了他天才的军事能力。他被冤杀后,世人皆曰:“李牧死,赵国亡。”可见李牧的历史地位。李牧之后,李氏还有一个著名的军事家李左车,他是李牧的孙子,楚汉相争时期,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以后,韩信曾向他求计,李左车提出的良策使其收复燕、齐之地。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名言,他还著有《广武君略》兵书一部。值得一提的是,李左车还被京剧《淮河营》所编入,留下了著名的“左手拉住了李左车,右手再把栾布拉。三人同把那鬼门关上爬,生死二字且由他”的经典唱段。

经学加持,文武双全

不过从汉到晋,赵郡李氏一直处在低谷期。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世家大族在此时形成。赵郡李氏也是如此,他们此时的起家人物是李修。李修师从大儒樊鲦,汉安帝时官至太尉。大概即由此时,赵郡李氏由武入文,开始经学化和世官化,并历由三代而建成门第,逐渐成为世家大族。但此时赵郡李氏的实力还不强,跟其他大族比起来,赵郡李氏在政治和经济上还差得很远,不过,赵郡李氏还是在东汉时期出了一个著名的人物李膺。李膺,字元礼,是李修之孙。他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又被司徒胡广征召,举为高第,升任为青州刺史后来被征召,调任为渔阳郡太守,不久又转任蜀郡太守,因母亲年老请求辞职,被调任护乌桓校尉。这样一个文官出身的人,打仗却是一把好手。史书记载:“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就是说在鲜卑数次入侵中,李膺冒着敌人箭矢飞石的危险指挥作战,屡次击败敌军,让他们即为忌惮。后来永寿二年,鲜卑大举入侵云中地区,汉桓帝启用李膺任度辽将军。史书记载:“先是……百姓屡被其害。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可见李膺把鲜卑人打得灰头土脸,听到他的名字就已经魂飞魄散了。不过李膺的才能并没有挽救他的命运,在党锢之祸中最终被拷打致死,而李氏一族也遭到了牵连,亲族门生故吏尽皆死难禁锢,受到的打击最惨。而且后来三国时期,李膺之子李瓒虽然对曹操评价甚高,但是一直迟迟没有投靠,只是在临死前才让自己儿子前去投靠曹操,这样一来李氏的地位自然没有其他早早“从龙”的大族们高了。

李氏真正的崛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天下大乱,各方豪杰群雄并起,整个中国的政治势力来了一个大洗牌,这也给赵郡李氏提供了一个向上爬的机会。据记载,在南北朝时期,赵郡李氏虽然不是一等高门大族,但是也算是一方豪强。在北魏和北齐时期,赵郡李氏和皇室以及其他崔、卢、王等大姓通过联姻等方式,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资治通鉴》记载魏太和年间定族姓时:“时赵郡诸李人物尤多,各盛家风,故世之言高华者,以五姓为首。”仅与北齐通婚的赵郡李氏就有10例。此时赵郡李氏出了很多著名的武将,比如和高欢一起高举义旗的李元忠就是一例。当时洛阳陷落,孝庄帝又死了,李元忠就暗中组织人马,举起义旗起事。等他与高欢会师后一路破敌,最终成事。有趣的是,高欢称帝后每逢喝酒,就开玩笑说都是李元忠逼迫我起兵的。后来李元忠死后,被追赠使持节、司徒公、大将军、都督定冀殷幽四州诸军事、定州刺史,谥号敬惠。而随北魏太武帝征战的李顺,又是赵郡李氏中的一员,此人足智多谋,屡立奇功。魏军进至统万城时,赫连昌出军迎战,李顺督领部众,打败其左路军。后李顺又随从皇帝到平凉攻击赫连定,三秦平定之后,李顺升任散骑常侍,晋爵位为侯,加授征虏将军,迁任四部尚书。

到了南北朝后期,赵郡李氏依然武将辈出。以李子雄为例,此人本名李雄,少时性格豪爽,胸怀大志。曾随北周武帝宇文邕平定北齐,因战功授任帅都督。

隋文帝登基以后,拜李子雄为骠骑将军。开皇九年(589),李子雄随军平定陈国,因功升任为大将军。后来隋炀帝的五弟汉王杨谅起兵造反,隋炀帝授任李子雄为大将军、廉州刺史前去平叛。经过李子雄的奋战,终于平定叛乱,于是升任幽州总管,不久被征召回朝担任民部尚书。不过他的结局不怎么样,隋大业九年(613),李子雄率军东征高丽,结果卷入杨玄感造反一事,兵败被杀后家产也被没收。跟倒霉的他比起来,另一位赵郡李氏的将军就幸运多了,他就是初唐名将李孟尝。李孟尝一生也颇具传奇色彩,起初他家境衰落,曾经一度落草为寇。大业末年,与王君廓一起归附唐军。后来被秦王李世民招入府中为将。同年八月,跟随李世民征讨薛举、薛仁杲。武德三年,从军征讨刘武周,前后以功勋加上柱国,累功赏赐财物一千五百段。玄武门之变时,李孟尝作为“九将”之一协助李世民夺权成功,后被授为右监门副率,赐物五千段,黄金五百两。七月,除右监门中郎将,封武水县开国公。日后李孟尝作为唐将,多次击败突厥等部入侵,拜右威卫大将军。乾封元年五月三十日(666年7月7日),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的府第,时年七十四。他死后,唐高宗下诏追赠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予谥曰襄。陪葬昭陵。

著书立说,家族长青

赵郡李氏之所以能在乱世中立足,所凭借的不仅仅只有那些能打的武将们拼命,在文化方面也建树颇多。在著书立作这一点上,赵郡李氏可谓是不遗余力。

赵国李牧的结局(赵国李牧的后裔们)(3)

影视剧中的唐朝名相李德裕,出自赵郡李氏。来源/电视剧《与君歌》海报

赵郡李氏的博学多才天下闻名,从他们这里走出去进入仕途的人非常多。据统计,赵郡李氏总共出过43位宰相、2位皇后、11位王妃和800多名进士,留下的成语典故多达800多条。魏晋南北朝时期,赵郡李氏还是以门第高贵而不是文学素养闻名。但到了唐代后,一直注重读书教育的赵郡李氏更为人所重视。唐代赵郡李氏有文集传世的著名文学家众多。与此前相比,这一时期,赵郡李氏家族的著述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数量多。现今见于各类文献记载者有数十种。不仅远远超过其此前各代的著述总和,而且在唐代各文化家族中也居于前列。二是种类多。涵盖经学、史学、礼学、文学、地理、艺术等各领域,可以说在当时文化发展的各个部类、各个领域均有作品面世,体现出全面发展、遍地开花的繁荣局面。比如在文学上,赵郡李氏成员有李安期所作的文集二十卷。李怀远有文集八卷。李绅著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凋》中等。李乂、李尚贞、李尚一兄弟著有《李氏花萼集》。李敬玄撰有《礼论》六十卷,正论三卷,文集三十卷。李峤著有诗集五卷。李华辑有《李遐叔文集》。李泌著有文集二十卷等。值得一提的是,李峤晚年成为文坛领袖,连唐玄宗也称其为“李峤真才子也”。

清 费丹旭《风云秋生》是以《西厢记》为题材进行的创作。来源/法国国家图书馆

盛唐时期,赵郡李氏东房祖出现了古文家李华。李华文名甚高,与萧颖士齐名,时称“萧李”。作为古文运动的先驱,李华文章却以骈文居多。其古文名篇有《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卜论》《李夫人传》等。在他为李华文集《赵郡李公中集》所作序言中,分析了文坛浮华风气兴起的原因以及李华在文章中兴中的作用,认为文章中兴是从李华开始的。而出自赵郡李氏东祖房的李翰是天宝年间的进士,曾撰《张巡传》。《张巡传》虽已失传,但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正是摹仿李翰《张巡传》体例所为。边塞诗人李颀为亦赵郡李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颀诗集1卷。今存《李颀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诗二十六家》李颀诗作本3卷。《全唐诗》编为3卷。在李颀生活的开元、天宝年间,边塞诗的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李颀作为边塞诗人被后世称道,其作品包括《塞下曲》《古塞下曲》《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描写了边塞战争、边地环境、军人的勇武、军旅生活的艰苦、久戍不归的痛苦以及军中腐败等内容,丰富了边塞诗创作的内容。

中唐时期,赵郡李氏南祖房李绅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锋,他的《新题乐府二十首》以歌行体写成,题材广泛,讽喻性强,对新乐府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李绅不仅在新乐府创作方面影响了元、白,在长篇叙事诗方面对元、白也有倡导之功。其《莺莺歌》将塑造莺莺的形象和情节发展结合得非常紧密,《莺莺歌》写成的第二年,元稹才开始写《李娃传》;第三年,白居易才写《长恨歌》。

史学著作方面,李百药著有《北齐书》,为传体断代史,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国,前后约五十余年史实,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李绛著有《李相国论事集》《李深之文集》。李德裕著有《会昌一品集》。在地理、方舆上的,赵郡李氏也有很多建树,比如李吉甫著有《元和国计簿》十卷(已佚),汇总全国方镇、府、州、县之数与户口、赋税、兵员之状况;《百司举要》一卷(已佚),阐述职官源流职掌:《元和郡县图志》写于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是唐代的地理总志,对古代政区地理沿革有比较系统的叙述。《元和郡县图志》在魏晋以来的总地志中,不仅是保留下来最古老的一部,也是编写最好的一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舆地图经,隋唐志所著录者,率散佚无存;其传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可以看出来,赵郡李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对后世也有巨大影响。

赵国李牧的结局(赵国李牧的后裔们)(4)

《元和郡县图志》光绪八年刻本。来源/国家图书馆

自唐以后,赵郡李氏逐步衰落,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此时维系世家大族的庄园经济开始衰落,同时科举制的兴起也给了士族体制致命一击,再加上新兴的庶族军功集团对士族的冲击也十分巨大。

唐末天下大乱,对士族们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包括赵郡李氏在内的整个士族阶层也因此衰落下去。同时,赵郡李氏内部也有问题,赵郡李氏在不停的分家迁徙中,势力被严重削弱。由于家族观念的淡薄,赵郡李氏慢慢变成了除姓氏外其他不再有紧密联系的一个个李姓家族。衰落归衰落,赵郡李氏日后依然在中国历史上不断闪现着自己的身影。

参考资料:

《赵郡李氏家族与唐代文学》王萍 2010.7.3

《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 人民出版社,1979 年。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蒋福亚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撰 中华书局,1975年。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撰 中华书局,1974年。

END

作者 | 郭歆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