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研究的发展(性别视野中的女神崇拜)

中国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长期承受着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压力,相对男性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她们对可能影响个人生活是否顺利的各种因素格外敏感因此,那些能够保佑其个人幸福、生活顺利的女神,得到各个阶层女性的普遍崇拜无论这些女神来自什么地方,地位是高还是低,身上具有何种美德,受过何种不公正待遇,抑或是否行为失当,在女性信仰者的眼中,都别具特色和魅力,并不断赋予其神力,虔诚祭祀,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性别研究的发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性别研究的发展(性别视野中的女神崇拜)

性别研究的发展

中国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长期承受着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压力,相对男性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她们对可能影响个人生活是否顺利的各种因素格外敏感。因此,那些能够保佑其个人幸福、生活顺利的女神,得到各个阶层女性的普遍崇拜。无论这些女神来自什么地方,地位是高还是低,身上具有何种美德,受过何种不公正待遇,抑或是否行为失当,在女性信仰者的眼中,都别具特色和魅力,并不断赋予其神力,虔诚祭祀。

紫姑是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她身为人妾,在家庭中地位卑微,常常被迫干一些脏活、累活,终于在一年的正月十五日被正妻折磨而死。死后的紫姑被民众奉为厕神。宋朝刘敬叔在《异苑》中比较早地记录了紫姑的生平,而在民间有关紫姑及其祭祀活动的记载稍显完整:“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逐,元夕死,故世人作其形于厕,以迎之”。紫姑生前所遭受的磨难,正是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多妾制造成的,也是妻妾矛盾的缩影。因此,她深得广大妇女的同情,并被赋予各种神力。

旧时,在有些地方的妇女中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习惯。西南地区的普通民众在每年正月十五恭请紫姑,加以祭拜。一般是在正月十五的夜晚,她们先用炊具扎制成人形骨架,用木葫芦饭勺或笊篱为头,画上眉眼,戴上花,披上女子衣服,由众女子将其带到厕边或栏边烧纸请神。接着,众女子就纷纷向紫姑许愿和求教各类问题,或问婚姻,或问蚕事,以紫姑是否点头来定吉凶。在河南省灵宝县,妇女在每年正月十五有插紫姑的习俗,其目的是占卜一年粮食收成之丰歉。河北省滦县的女子在请紫姑时还有作秋千戏的风俗。还有的妇女像对待亲姊妹那般拉着她,说起家常,甚至是大讲贴心话,直说得泪流满面。在广东省乐昌县,女性民众在祭奠紫姑时,还相约永远不要互相妒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女性对神灵的崇拜与解决现实生活的困扰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因为她们尚无力改变对她们不利的性别制度和性别文化。

观音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本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关注人间。他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佛教传入中国后,观音的形象逐渐由男身变为形体和面貌姣好的女性,并成为沟通天界与人间的神仙。由于她热心凡间琐事、乐善好施,大慈大悲,因而受到了普通民众的隆重祭祀。人们不仅以美食、美言和虔诚的供奉来表达崇拜之情,而且特别信赖她,一遇困难就会想到她。在全国各地为数众多的寺庙中,民众祭拜最多的就是观音。专门供奉观音的殿阁,不论是称作大悲殿,还是名为观音阁,香火都十分旺盛。

民间对观音的祭祀亦有其特定的日期。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诞辰、三月二十八日观音入化、六月十九日观音卒忌、九月十九日观音正果,善男信女们都要举行朝拜祀典。在上海蒲溪等地,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 “为观音大士成道之日,乡镇妇女皆往大寺或云台殿进香”,举行祭拜。每10年的正月十九日,民众还要举行更大规模的观音佛像开光大典。在很多地区,民众为表达对观音的信仰,每月还要有相应的斋期,是为“菩萨斋”。除到庙里朝奉、祭拜外,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遇到困难时,还会口念观音的妙方和启示,或直接呼叫“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请求观音显灵救助。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普通民众对观音的信仰和崇拜也得到不断的丰富、加强。“白衣大士”、“南海大士”、“慈航大士”、“大悲观音”、“六观音”、“七观音”等各种名号的观音受到民众的普遍祭祀。其中慈眉慈目、怀抱一个胖小儿的送子观音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扬州的观音堂,有一送子观音殿。殿内有百子堂一座,专供求子者祈祷。若第二年喜得贵子,孩子就必须给观世音菩萨做契子,如此孩子便可长命富贵。此外,妇女们还特别相信,经常诵读《观音经》,或是瞻仰观音的佛像,就可以使不孕的妇女得子。在一些民间故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节:如果哪位妇女在夜晚梦到观音,那么不久之后,这位妇女就可以得到子嗣。

然而,具有很强现实功利心的中国普通民众,对观音也会有并不十分恭敬的举动。他们不仅向观音祈福,而且还毫无拘束地与之大开玩笑。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诅咒观音“该她一世无夫”。这既充分表现出孙悟空的叛逆性格,又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乃至影响了民众对观音的态度。在一些地区,观音像甚至难逃被失望的民众买卖,乃至亵渎的命运。可悲的是,类似这样的行为似乎还得到某些民众的默认、容忍,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

女性对何仙姑、桃花女的崇拜,则反映了她们对束缚自身的传统礼教的反抗。何仙姑原为民间女巫,后成为吕洞宾的弟子。相传她得到了仙人赐予的仙桃和仙枣后,不知饥饿,得道成仙,可轻身飞行,能知晓祸福吉凶。因而何仙姑信仰在中国普通民众中比较普遍地流行起来。在民间流传的《何仙姑宝卷》中,她还被赋予了别样的人性光辉。如《吕祖师度何仙姑因果宝卷》中所述,何姑娘受吕洞宾点拨欲出家修道,父母不但不答应而且还逼迫女儿成亲。为解救何仙姑,吕洞宾变成美男子前来入赘,并且走进洞房“把床上”。何姑娘认为书生虽然很美,但是“眨眨眼睛就老了”,所以坚定了必须跳出“酒色财气”四堵墙,才能够修仙成佛的信念。尽管父亲施以乱棍,甚至以“叫你身死归阴去”相威胁,何姑娘还是坚决不从父亲之命。这不但使何仙姑的人格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反映了民众特别是女性追求自由意志的心声。

桃花女也是著名的女性神仙。有关她的传说,最著名的莫过于周公与桃花女的故事了。相传玄天上帝在雪山修炼,剖腹昏迷,丢失戒刀。后来戒刀变为阳体,刀鞘变成阴体。几百年后,刀鞘升天,成为西王母的管花女桃花仙子;戒刀成为老子的童子,并下凡为周公。后来,二者结为夫妇。周公对桃花女既恨又爱,爱的是桃花女美丽无双,恨的是她法力无边,于是想设计害死她。最后还是桃花女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动了周公,二人尽释前嫌,成为一对恩爱夫妻。值得一提的是,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的故事还被编成了戏剧、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元朝,已有一出名为《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的杂剧了。在《西游记》等小说中,桃花女的形象更加丰满。清朝后期,桃花女的故事还被编入小说《桃花女阴阳斗传》。在书中,桃花女的反抗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这一切都对民众理解和崇拜桃花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民众对桃花女的崇拜还体现在传统婚礼上。据说,熨轿、跨马鞍等风俗习惯无不和桃花女的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