狍子为什么没有灭绝(关于傻狍子的传说究竟有多少是真的)

傻狍子”这个词虽然出自于东北话,但现在几乎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了,大多数人即便是没见过狍子,也都知道有这么个动物。对此感兴趣的人如果去网上查一查傻狍子到底有多傻,就能收获一大堆传说,耐心读下去就能发现狍子简直一个比一个傻

最主要的是很多传说故事还被人讲得有板有眼的,具体句式大概就是“我小时候亲眼见过”,或者“我爷爷亲口告诉我的”,或者是什么邻居啊朋友啊二大爷啊同学啊之类的亲身经历。

先看看传说中的神兽“傻狍子”长什么样吧。

狍子为什么没有灭绝(关于傻狍子的传说究竟有多少是真的)(1)

有没有觉得它很像鹿?其实它就是鹿科、空齿鹿亚科、狍属的动物。狍子这一词是东北话,它的正式名也差不多,就是少了一个字——

具体来讲狍有两个种类,分别是西方狍(Capreolus capreolus)和东方狍(Capreolus pygargus)。

我们平时说的傻狍子就是东方狍,分布在亚洲东北部的哈萨克斯坦、蒙古、西伯利亚、中国西部北部和东北部、朝鲜半岛等地。

狍子为什么没有灭绝(关于傻狍子的传说究竟有多少是真的)(2)

接下来说说民间比较常见的关于狍子的传闻吧。

据传说,狍子是一种好奇心特别强的动物,就算遇到正在行驶的车和拿着猎枪的人也不会害怕,反而会想靠近来研究研究,因此往往送命;狍子经常会在遇到危险时把头埋进地里,就像鸵鸟一样(其实鸵鸟也不会这样);

狍子的防御姿态是把屁股上的毛炸开,摆出一颗心形的白色图案;狍子多的时候去山里拿个棍子随便乱挥就能打中一只(出自东北谚语“棒打狍子瓢舀鱼”)。

狍子为什么没有灭绝(关于傻狍子的传说究竟有多少是真的)(3)

像这样的传说简直不要太多,而且很多都会被人加上“亲眼见过”等标签,说得比珍珠还真。按照这些传闻的说法,东方狍能够生存到现在不灭绝简直是生物学奇迹了。

很明显了,傻到这样还怎么活呢?毕竟东方狍没有利爪跟獠牙,是食草动物,如果连基本的戒心和防卫措施都没有的话,不用等人类去抓,早就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所以传说并不能全信,没有什么动物是蠢的,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狍子为什么没有灭绝(关于傻狍子的传说究竟有多少是真的)(4)

说说这几个传闻中的正确部分吧,东方狍确实有个行为是炸起臀部的白毛,这不光狍有,许多其他鹿科的动物都这样,目的有这么几个:

一是散发出信息素告诉附近的同伴快点逃命;二是在逃命中高速奔跑时利用白毛反光来晃天敌的眼睛;三是给幼崽或其他同伴当引导目标,以免幼崽迷路或者跟丢了。

而且东方狍如果常年生活在人烟稀少的山林中和草原中的话,也确实会对没见过的人类和科技产品表达出兴趣想靠近看看,但也仅限于此,不可能以身犯险,甚至丢了命。

狍子为什么没有灭绝(关于傻狍子的传说究竟有多少是真的)(5)

狍子不会把自己的头插进雪地和土地里,那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狍不会掘洞吃虫,也不是穴居动物,人们看到狍子往雪地里埋头一个可能是狍在补充水分,二是可能被人类围猎时间长了体力丧失栽倒在地

狍子是相对弱小的食物链中层动物,它们进食各种植物的叶子、果实,又是虎、豹、欧亚猞猁等肉食动物的食物,在生态链中承上启下,具有相当重要的生态作用,在我国也是“三有”保护动物。

狍子为什么没有灭绝(关于傻狍子的传说究竟有多少是真的)(6)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狍子可以控制自己的繁殖时间。它是鹿科中唯一具有胚胎滞育的动物,可以在求偶期过后延缓受孕

以西方狍为例,它们的求偶和繁殖期在每年的7、8月份,但是会在12月底和次年1月份左右才开始胚胎发育,孕期是9到10个月(因为胚胎发育的开始时间并不能确定),在秋天生下两只或三只幼崽,这个时候西方狍的生存资源最为丰富,能够提高幼崽成活率。

狍子为什么没有灭绝(关于傻狍子的传说究竟有多少是真的)(7)

西方狍Capreolus capreolus

由于早年间中国北部和东北地区的森林、草原覆盖率高,狍子的数量也很多,但是随着人类活动逐渐频繁和聚居范围的快速扩张,狍子的生存环境也在逐年缩小,而且还经常被人类盗猎。

所以狍在我国被收录为“三有”保护动物(有重要生态价值、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有重要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是正式受保护的物种,私人不允许捕捉、饲养或进行贸易。

狍子为什么没有灭绝(关于傻狍子的传说究竟有多少是真的)(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