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仪研究报告(汽车导航系统生产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

汽车导航系统生产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

1、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加强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技术验证和示范推广,推动“中国制造 互联网”取得实质性突破。培育推广新型智能制造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鼓励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促进服务增值。推进制造业集聚区改造提升,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中心。

《中国制造2025》: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克信息化设计、过程集成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转变。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在制造、教育、环境保护、交通、商业、健康医疗、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发展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智能硬件和智能化系统,重点推进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慧农业、智能安防、智慧健康、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鼓励各行业加强与人工智能融合,逐步实现智能化升级。利用人工智能创新城市管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动专业服务机器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应用,培育新型高端服务产业。

着力提高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与部件的性能和质量,打造智能制造体系,强化基础支撑,积极开展示范应用,形成若干国际知名品牌,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迈上新台阶。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展集计算、通信与控制于一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顶层设计,探索构建贯穿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供重点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建设测试验证平台,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指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攻克关键技术装备,提高质量和可靠性。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推进工程应用和产业化。

《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末,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要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初步建立5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30家创新型企业。这意味着国家对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相关扶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2017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完成车载电子产品与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标准及测试标准,建立车载智能终端的安全和质量认证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推动车联网产业服务平台标准在产业中的实际应用。

科技部等部委将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国家科技引导投入,统筹多渠道资源,多种资助模式相结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强部门联合、军民结合、科技计划与北斗系统建设的协同攻关,持续推动以北斗应用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作为科技含量极高、人力资本密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北斗导航卫星产业化的市场空间极富想象力。

发改委起草北斗产业中长期规划:在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应用产业化论坛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肖晶作了名为发改委对北斗产业推进政策的报告。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共同起草了北斗产业中长期规划,对未来10-20年的北斗产业进行总体部署。此外,发改委大力支持兼容型北斗终端以及新技术的研发,积极推动北斗在交通、渔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另外,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侯建仁则介绍了北斗产业目前的发展态势,并表示,工信部正在联合相关部门抓紧建立技术标准、体制标准等与北斗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标准体系,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移动通讯领域北斗系统标准的完善工作。在下一步工作策划中,将加强北斗核心关键元器件的研发工作,快速推进大众领域的北斗应用。

2、行业准入条件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二十八、信息产业 第38. 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同时项目单位已初具规模,资金、设备、技术等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汽车导航仪研究报告(汽车导航系统生产项目背景与投资的必要性)(1)

(二)、项目建设背景

汽车导航系统是专门为汽车设计使用的一套卫星定位系统,通常内置有GPS定位装置,通过搜索后台的地图数据库来确定驾驶者的位置信息,并通过道路数据库,给出到达目的地的路线指引。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自2002年起步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增速。2003年,我国卫星导航市场的规模不过40亿元,随着我国42项“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市场规模和需求迅速扩大。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已经达到787.3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7%左右。有分析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

据中汽协介绍,汽车产业普及应用北斗行动的应用推广计划,将从整车制造、汽车保险与汽车金融、后装汽车电子和电信运营商等多渠道展开。产业化发展计划,将从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丰富信息服务内容、对接智能交通应用、夯实北斗产业基础等多角度推进。目标是:2015年启动北斗系统在汽车产业的千万级普及应用工程;“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从以北斗为主导兼容其它系统的格局转型。

而就目前的市场来看,情况还不容乐观。2014年,我国商用车含前后装在内的道路运输行业北斗/GPS兼容车载终端安装数量达到100万台,占整个市场的20%;乘用车市场装车载导航销量超过1000万台,但其中北斗车载导航产品不到50万台,只占整个市场的5%左右。虽然从市场份额上来看,北斗导航在民用汽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扶持,市场的配置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本项目建设汽车导航系统,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

二、投资的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是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

《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末,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要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初步建立5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30家创新型企业。这意味着国家对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相关扶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项目是生产汽车导航系统,项目的建设是响应国家相关政策,促进导航国产化发展。

2、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即墨市工业发展的需要

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促进项目区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项目是中间产业,可带动上游汽车产业、零部件其他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印刷业、包装业及运输业、金融业等产业发展。项目的建设可以推动即墨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进即墨市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是扩大内需、促进即墨市经济增长的需要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更加有力地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本项目的建设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即墨市工业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可积极拉动消费。项目的建设可有效地扩大内需的增长、促进即墨市经济的增长。

4、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项目的建设,可以为即墨市政府上缴利税,并可以拉动即墨市制造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相关行业的发展。该项目的实施可提供部分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同时,可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项目公司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可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技术水平,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本项目无论对项目公司的利益、还是即墨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保事业的发展,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5、是提高当地群众收入和保持社会繁荣稳定的需要

项目建成后可直接为社会提供80个就业岗位,可创造间接就业机会数百个,项目年支付工资和福利费总额达到652.32万元,可提高当地群众收入水平,带动当地群众致富,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维护地区稳定、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6、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项目建成后,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6480.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096.00万元,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20.55%,盈亏平衡点可以达到37.88%。由此可以判断项目的建设将给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且投资风险较低,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