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长立幼国本之争(废长立幼取乱之道)

文/龙魂枪

废长立幼国本之争(废长立幼取乱之道)(1)

曹操剧照

01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62岁的魏王曹操宣布:次子曹丕(时年29岁)为王太子(接班人)。

曹操为什么在25个儿子里选了曹丕呢?

很简单,曹丕这人有能力。

(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旷大之度,迈志存道,克广德心。

——《三国志·魏书》

曹丕文武兼备,且有手段有谋略,乃三国青年才俊里的翘楚。

所以,这就符合了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

废长立幼国本之争(废长立幼取乱之道)(2)

一看曹操立了接班人,和他相爱相杀多年的刘备也坐不住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59岁的刘备自立为汉中王。

同年,立12岁的次子刘禅为王太子。

理由呢?

刘备说:长子刘封是养子,刘禅是嫡子且忠厚老实。

这很符合传统:嫡长子继承制。

而这时期的孙权,才30余岁(也未称王),没必要急着立接班人。

就这样,魏蜀吴三国都奠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02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66岁的曹操薨了。

曹丕正式接班儿。

新魏王曹丕在办完老魏王的丧事之后,当年便完成了代汉称魏。

当然,官方公开的说法是——曹魏迫不得已接受了东汉的禅让。

至此,东汉正式灭亡。

这一弄,天下形势就变了。

对曹魏而言,他们是通过“法律”当上的皇帝,是正统的。

对刘备而言,曹魏就是乱臣贼子是武装政变是非法篡位。

他绝不会认同和接受(因为刘备也想称帝,只不过没有合适的机会)!

于是,在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

理由是:不是朕要称帝,而是时代需要朕来维护汉的正统。

于是,曹刘两家摆出一副有你无我的态势。

这时候,孙权表态了:魏代汉是禅让,是必然,东吴拥护并接受魏的领导。

言外之意,不认可刘备的自立称汉。

孙权的举动,让曹丕很高兴。

投桃报李,曹丕随机即下诏册封孙权为吴王。

可却直接惹火了刘备。

刘备认为:孙、刘两家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该共进退。你孙权即使不表态拥护我哪怕是自己也称帝呢,但怎能去舔曹魏的腚?

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新仇加旧恨(失荆州)之下,刘备决定先给孙权点教训。

于是,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

交战前期,刘备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大有吃掉东吴的态势。

而曹丕嘴上喊着支持孙权,实则摆出看热闹的态势。

有苦说不出的孙权只能硬着头皮迎战。

好在孙权的麾下还有一个能人——陆逊。

公元222年,陆逊以火攻之计大败刘备。

然后,双方都清醒了——两败俱伤魏得利。

于是,孙刘双方开始友好会谈,并就各自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同年冬月,孙、刘重新签订了友好伙伴关系合约。

双方决定:放下以往的历史成见,团结一致共同向前看。

为展示诚心,孙权还随即宣布与曹丕断绝外交关系。

虽然吴蜀两国重归于好,但夷陵的一把大火彻底耗尽了刘备的生命,公元223年3月,身心疲惫的63岁的刘备病重。

临终前,刘备托孤诸葛亮。

于是,蜀汉政权进入了诸葛亮的执政时代。

03

曹丕这边一看孙、刘两家打了一阵后又搞到一起了,很是不爽。

权衡了一下利弊后,他决定先教训孙权。

可是,两次伐吴战事推进的却很不顺利。

第一次伐吴,魏军发生了瘟疫,无奈只得退兵。

第二次伐吴,水军遭遇万年一遇的极端恶劣天气,船只无法行进。

公元225年,孙权求和,曹魏就坡下驴,伐孙吴的行动结束了。

本来希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可时也命也,到头来啥好处也没得到。

这让曹丕很郁闷。

公元226年5月,年仅40的曹丕病重,遂薨。

20岁的太子曹叡接班。

废长立幼国本之争(废长立幼取乱之道)(3)

曹叡剧照

孙权、诸葛亮一看,认为机会来了,开始联合攻打曹魏。

曹叡虽然年轻,但很有谋略和政治手腕。

这期间,他依靠曹休、曹真以及司马懿等人多次击败吴、蜀的军队。

因此,魏、蜀、吴三方依旧是鼎立胶着之态势。

与此同时,孙权也觉得是时候该明确接班人了。

04

孙权的儿子很多,但孙权看重的是长子孙登。

早在公元221年,孙权受封吴王后,就立12岁的孙登为王太子。

为了培养好这个接班人,孙权可谓煞费苦心:

一是选伴读(在淮泗系和江东系里各挑了2名后辈);

二是选老师(聘淮泗系的陈秉和江东系的张温为世子老师);

三是结姻亲(选淮泗系的周瑜之女和江东系的芮玄之女为世子妃)。

孙权为什么要这样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江东的两大派系——江北的淮泗系和江东的本土系。

淮泗系是“草根”孙坚最初于江北淮泗起兵时的一批骨干。

孙坚死后孙策接手,这批人便继续跟随孙策征战四方。

这些人有程普、黄盖、周泰、周瑜、鲁肃、吕蒙、甘宁、太史慈等。

靠着武力征服,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军事实力很强的武装集团。

但由于其“草根”的身份,在世风之下无奈只能依附于豪门(袁术)发展。

后来,有一个叫做朱治的,向孙策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这个建议就是——集团渡江南下抢占江东四郡(后扩为六郡)今后做个草头王。

孙策接受了朱治的建议,挥师南下开始占领江东并开始启了“独立”模式。

可是,江东地界本就有传统的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和一些小世家。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顾雍、陆逊、朱桓、张温、许贡等人。

所以,江东的这些世家看孙策这些人就是外来户、泥腿子和侵略者。

孙策武力值爆表,其淮泗系中又多武将。

因此,孙策带着大伙儿就玩一个字——打。

不服吗?老子狠揍你!

结果,揍了一大圈后孙策把自己的小命也揍没了(遭小世家许贡的门客刺杀)。

孙策在临终前对孙权说: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三国志·吴书》

其实,孙策这是在嘱咐孙权要调整江东基业以后的发展战略。

废长立幼国本之争(废长立幼取乱之道)(4)

孙权剧照

因此,孙权继接任之后,面临的是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坐稳江东。

如何坐稳呢?

无非两点:对外发展和对内平衡。

从外部来看,曹操势力做大,已有吞并天下的意图。

目前,已占据荆州饮马长江即将发动渡江战役。

因此,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迎战(或是投降归顺)。

从内部来说,江东地盘有了,可怎么把江东地盘做强玩大?

于是,固守江东和稳固江东就成为孙权的当务之急。

所以,孙权就开始拉拢江东世家——封官许愿(屡试不爽的一招)。

江东世家得到了好处,自然就愿意配合孙权。

不久,影响天下局势的赤壁之战就爆发了。

这一战,让孙权有了底气,让江东世家也看到了孙家的实力。

这一战,也给刘备带来了翻身的机会。

总之,赤壁之战后,孙吴集团相对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期。

孙权也开始有时间有精力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治班底。

即所谓的“三三制”:淮泗系主导军务、江东系主导政务、皇室居中协调平衡。

所以,孙权在给孙登铺路时,也特别注意平衡。

04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旋即立孙登为皇太子。

然而,变故发生了——33岁的孙登病故了。

连番老来丧子(二子孙虑也早逝),让孙权肝肠欲断。

也出现了一个关键问题:该让谁来接位太子呢?

孙权很头疼(因为培养接班人的时间不够了。这一点很像后世的大明朝)。

而随着孙登的陨落,整个东吴的朝局更是暗流不断。

此时,淮泗系里已经人才凋零,江东系已经占据了主导。

孙权很担心自己一旦故去,江东系里会出权臣。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上,合适的机会就会生根发芽。

于是,孙权决定设个“局”。

孙登薨逝,东吴群臣惋惜之后,基本上把心思都放在了“谁来接太子”上。

而眼下符合条件的不过是孙权的三子孙和、四子孙霸而已。

群臣看得清,孙权更是看得懂。

公元242年,孙权宣布立孙和为太子(说是孙登临终推荐)。

但是,孙权却没有立即提升孙和太子的政治、福利待遇。

同年,孙权宣布擢升孙霸为鲁王。

然后,孙权让这二子仍同居皇宫各原住所,政治、福利待遇等同。

这一弄,整个东吴的朝堂和后宫都热闹起来。

首先是孙和背后的一些利益群体不满意。

他们诉求让太子入东宫、开府;然后让孙霸离宫、去封地。

而孙霸背后也有利益群体。

他们则鼓动孙霸去争宠争权夺利和挑战太子。

对于下面这些人的举动,孙权通过典校官(特务机构)自然都清楚。

但孙权就是不表态。

于是,孙和这边认为是孙权想换人,就要保位子。

而孙霸那边也以认为是孙权想换人,就要争位子。

围绕着太子孙和鲁王孙霸,朝堂大臣也陆陆续续的开始站队。

孙和这边,带头的是陆逊,附属的有顾谭、朱据、诸葛恪、滕胤、施绩、丁密等。

职务上,有丞相、大都督、尚书、太守和将军。

孙霸那边,朝臣带头大哥是步骘,后宫带头大姐是全公主。

附属的有镇南将军吕岱、卫将军全琮、越骑校尉吕据、中书令孙弘等。

于是乎,东吴就出现了令人惊奇的长达8年之久的“两宫之乱”。

8年中,陆续有王夫人(孙和生母)、顾谭、顾承、陆逊、朱据等几十上百太子党或遭贬、或罢职、或入狱、或流放和或幽愤而亡。

当孙霸这边以要胜利在望时,孙权却亮出了“妖刀”。

何谓妖刀?

——公元250年七月,孙权废了太子孙和并赐死孙霸及其一干党羽!

同年十二月,立10岁的第七子孙亮为太子。

如此一来,东吴的淮泗、江东老臣以及新生政治力量几乎被一网打尽。

好一个大浪淘沙啊。

在孙权看来,经过“血洗”之后的朝堂今后就更统一了。

他自己也可以放心的退休了。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05

公元252年,71岁的孙权因脑中风驾崩。

其堂孙孙峻和大将军诸葛恪作为托孤大臣共同辅佐10岁的孙亮登基。

公元253年,诸葛恪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决定发兵20万征伐曹魏。

为此,他还专门学着堂叔诸葛亮写了一篇文章(东吴版《出师表》)。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曹魏这边一个杂牌将军张特依靠3000兵就阻住了诸葛恪的北伐。

此战失利,本也寻常。

但与诸葛恪不和的孙峻却乘机出手了。

253年10月,孙峻联合小皇帝孙亮给诸葛恪摆了一道“鸿门宴”。

酒席上,孙峻趁着诸葛恪不备,亲手杀死了诸葛恪(随后诛杀其全家)。

然后,孙峻就成了东吴朝堂一言九鼎般的权臣。

其堂弟孙綝等众多叔伯兄弟也纷纷登上舞台分外飞扬跋扈。

这一来,就引起了江东系及淮泗系的不满——因为打破了“三三制”的政治平衡。

公元256年,孙峻病故,身后诸事明言交给孙綝。

这让骠骑将军吕据(淮泗系后代)很是不服,冲动之下搞起了“兵谏”。

孙綝学着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直接给吕据等人扣上了“谋反”。

最终在朝廷大军围剿之下,吕据很快就兵败身死。

而孙綝则成功的捍卫了第一权臣的地位。

公元258年,16岁的吴主孙亮开始亲政。

孙綝依旧我行我素且时常做出僭越之事(私杀江东系的武将朱异)。

于是在江东系和淮泗系的共同鼓噪下,孙亮开始谋划除掉孙綝。

然而由于保密工作不到位,却被孙綝提前知晓。

孙綝一看事已至此干脆就发动了兵变。

于是,孙亮被废(2年后薨),23岁的孙休(孙权第六子)“拣”个便宜。

孙休登基之后,就像只小绵羊,对孙綝礼敬有加且言听计从。

孙綝见状更是洋洋自得。

259年1月,孙休诚恳地邀请孙綝入宫赴皇家腊祭之宴。

在宴席上,孙休突然变脸,一声令下就捆住了孙綝。

原来孙休登基之后,就极其秘密的与丁奉、张布合谋要除掉孙綝。

办法虽然很老套(诸葛恪也死于这样的酒宴),还是很管用。

然后,孙休宣布了孙綝的种种罪状,当场枭首并表态“被蒙蔽利用者概不追究”。

经此一轮,丁奉、张布、濮阳兴等人开始执掌吴国军政大权。

06

此时的三国局势已经呈现了明朗之态。

曹魏那边,由于曹丕、曹叡均短寿,导致长寿的司马氏逐渐控制了朝局。

而随着曹叡之后,老曹家的皇帝也开始沦为了汉献帝般的角色。

因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代代都是狠角色。

所以,司马氏代曹只是时间问题。

蜀汉那边,刘禅倒是很顶事儿(身体健康、吃嘛嘛香)。

可是,随着诸葛亮的退场,年轻一代已经挑不起蜀汉大梁。

孙吴这边则是一直在内斗。

公元263年,魏将邓艾、钟会联手灭了蜀汉。

魏权臣司马昭计划三年之内灭掉东吴完成大一统。

废长立幼国本之争(废长立幼取乱之道)(5)

司马昭 剧照

可是,此时的邓艾、钟会因为居功甚伟和野心膨胀发生了矛盾并引发了叛乱。

司马昭无奈之下,只好先处理内务。

264年5月,司马昭平息了钟会之乱并加封晋王。

同年7月,吴主孙休病逝。

权臣张布、濮阳兴私改遗诏立原废太子孙和之子孙皓为帝。

265年9月,魏权臣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继任。

266年12月,司马炎有模有样的学着曹丕也来一次“禅让”。

于是,三国首雄曹魏就此退场,西晋立国。

司马炎立国初期,一直忙着摆平内部,对孙吴采取了怀柔政策。

而孙皓继任后的头两年,表现的也很睿智,“三三制”亦恢复运转。

可是,很快孙皓就开始迷失了自我。

一方面,他大兴土木广揽美女乐于享受。

另一方面,他好大喜功,开始大动兵戈。

更不不可思议的是孙皓还出现了一种病态式的嗜杀之乐。

这么一搞,不但让东吴的群臣大失所望而且坚定了司马炎要全国的决心。

公元269年,司马炎开始着手准备灭吴大计(于荆州前线布防并在益州后方练水师)。

279年11月,十年磨一剑的司马炎汇集6路大军水陆并进的出手了。

280年5月,西晋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了君臣离心离德的东吴。

至此,三国时代结束了。

PS

选接班人这个问题,在古代是一件大事儿,为了避免麻烦,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刘备的方法——立长不立贤。

为啥呢?

因为有一句话叫“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

只有将最高权力人的评价标准寄托在“天”身上,才能堵住所有人的嘴,最大程度上制止所有人的念想。

而出生的顺序,是继承人唯一无法人力干预和改变的评价标准,老大还是老二这是定死的,老二心里再不满,也无法逆转时空提前让自己变成受精卵。

一旦你的评价标准变成了由人发出的,比如“立贤”,那完蛋了,因为最终解释权归赢家所有,什么是“贤”?怎样算“贤”?

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解释的,而人自己的理解一般都是跟自身利益高度相关,每个人的利益又往往不太一致,你觉得二皇子修生养息,轻徭薄赋,对你家的的田亩商号有利,所以“贤”。

我却觉得大皇子英勇好战,是我们军工党的未来希望,最终你我大打出手。

所以,废长立幼,本质上就是把由不可抗力决定的名义统序改成可以由人力改变的规则。

(本段来源@知乎 红护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