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八年馑发生的根源(民国十八年年馑纪事)

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持续六年的特大旱灾,在关中史料记载中亘古未有。物华天宝之地,历来风调雨顺,关中素有粮仓之称,有史以来所记载的旱灾,一般规模都不大。旱象持续一两个月,关中人就认为是旱灾,持续时间有一年的,有历史记载以来很少发生。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所导致的饥荒,关中地方史志都有记载,而像“民国十八年年馑”这样的大饥荒,关中地区还是极少发生。

民国十八年馑发生的根源(民国十八年年馑纪事)(1)

近代以来,外敌入侵,国家沦落,外患导致内乱,战火燃及大江南北兵荒马乱中,人民流离失所,遭遇多种苦难。兵火持续,自然灾害频繁,春荒漫长,冬饥发生,而遭遇这样的千古奇旱,先民还是始料未及。列强侵犯,国家沦落,政权腐朽,民众遭难,战火纷飞,饥馑蔓延,客观而言,这场大饥荒发生在情理之中,但灾难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先民们预料!

按过去关中老辈人说法,古时乡村社会普遍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九年的储备积蓄,就叫“不足”,没有六年的储备积蓄,就叫“悯急”,没有三年的储备积蓄,就叫“贫乏”。近代以来,“贫乏”已常态化,关中乡村百姓认为,当地的可耕种面积,连续三年在正常年份耕种,可积余一年粮食,六年的辛苦劳作,可有两年的粮食积余,六年里有两年发生水旱蝗灾,除赤贫人口之外,多数人还不至于饿死。

民国十八年馑发生的根源(民国十八年年馑纪事)(2)

清末以来,兵火不休,关中腹地连续三年不遭灾的情况,几乎少有,民众生活每况愈下。完粮纳税是乡民的历史传统,艰难时世,很会过日子的地主,虽然知道家中没有三年余粮,就属于家底不实,一旦遭遇饥荒,也会出现挨饿的情况,但兵荒马乱中,沉重的税负状态下,就是富家大户,还有几家能存有三年余粮,更别说一般穷人了!

前边已经分析过原因,陕西“民国十八年年馑”这样的特大饥荒,是人祸和天灾并举的结果。这场巨大的社会灾难,其发生不是偶然的,是人祸导致自然生态变异,生存环境渐次恶化,一步一步发展演化而成。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发展轨迹,我们还是从地方史料中翻阅,进一步探寻吧。

民国十八年馑发生的根源(民国十八年年馑纪事)(3)

关中地区从周幽王三年(公元前 779年)开始,有了水、旱、蝗灾的正史记载。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关中不时发生冬旱、冬春连旱、伏旱,轻者导致农作物减产,重者颗粒无收。旱灾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蝗灾又多为旱灾所致。从公元前 780年到公元 1989年,关中有史料记载的旱灾,共有 199次,约 12年左右发生一次,特大旱灾平均 60年左右爆发一次,基本上都发生在战乱年份。兵连祸结,战乱与灾荒历来是双胞胎,手足相连,结伴而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历史车轮驶入近代以来,世界历史进程加快,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迅猛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渐开始,此前在世界上有着难以比肩辉煌成就的中国,却进入了多灾多难时期,日渐式微。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发起两次鸦片战争,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此后的中日甲午战争、庚子年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给中国社会带来灾难性冲击。侵略战争强加给腐败政府的巨额战争赔款,当然由社会大众来承担,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灾难,给国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期间。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乘机兴起,外敌入侵和内战的双重夹击下,导致日趋腐朽的清政权更加衰弱,从此一蹶不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国弱民疲,沙俄借机侵吞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山河破碎,人民遭难!

民国十八年馑发生的根源(民国十八年年馑纪事)(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