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不小心吞下肚子会怎样(水蛭不小心被吃进肚子中)

文|整点科普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在水田周围几乎都会见到水蛭,它总是悄无声息地爬到人的大腿上偷偷吸血,宛如吸盘一般牢牢地扒在人体表面,堪称“吸血狂魔”,让人束手无策。

它在吸血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痛感,一般人很难察觉到。而且,水蛭的生存能力非常强,被砍成两段依然生龙活虎。

水蛭不小心吞下肚子会怎样(水蛭不小心被吃进肚子中)(1)

那么,水蛭如果不小心被吃进肚子中,它能够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吗?还会继续吸血吗?


“嗜血成魔”的水蛭

水蛭的别称叫“蚂蟥”,是一种河边常见的环形动物,属咽蛭目水蛭科,和蚯蚓是近亲,通过体表来吸氧

不过,它的生命力和防御力比蚯蚓要强很多,切成多少段,就能够长成多少只水蛭。

目前,世界上共有300多种水蛭,我国大约有100种,柳叶蚂蟥、宽体金线蛭等大家都耳熟能详。

水蛭不小心吞下肚子会怎样(水蛭不小心被吃进肚子中)(2)

水蛭的外形就像一个柔软的小圆柱,上面分布着无数个环形,颜色大部分都是黑色,最长能长到15厘米。

一般来说,水蛭有2个吸盘,一个在前端,一个在后端,后端的吸盘比较大,但很容易被折断。

水蛭看起来有些令人不适,但它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17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是人体所需的,所以它在《神农本草经》中也是一味药材。

水蛭不小心吞下肚子会怎样(水蛭不小心被吃进肚子中)(3)

水蛭最大的特性就是吸血,能够通过一个三角形的吸血口刺入宿主的体内进行吸血。

它的吸血量非常大,堪称“嗜血成魔”,一次性就能够吸到自身重量的2-10倍,变得圆滚滚又胖乎乎的。

当然,也有一些水蛭是不吸血的,但也仅占少数。

水蛭不小心吞下肚子会怎样(水蛭不小心被吃进肚子中)(4)


如果不小心被喝进肚子里,水蛭能在人体中长期存活吗

人们通常见到的水蛭都只是吸附在皮肤表面进行吸血,那么,假如水蛭在幼虫时期不小心被喝进肚子里了,它是否能够长期在人体内存活呢?

河南一个5岁的男童总是喉咙疼痛,睡觉时总是打鼾,经检查后,医生从他的气管中取出了一只生龙活虎,长达7-8厘米的水蛭。经过查验,这只水蛭至少已经在他的气管中生存1年了。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水蛭能够长期在人体中存活呢?

水蛭不小心吞下肚子会怎样(水蛭不小心被吃进肚子中)(5)

上文提到,水蛭需要通过表皮获取氧气,它是需要呼吸的。

而在人体中,鼻腔、声带、耳道、口腔等这些器官都能够直接接触到氧气,也有血液存在,还比较潮湿,这对水蛭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栖身的天堂。

水蛭不小心吞下肚子会怎样(水蛭不小心被吃进肚子中)(6)

但是,它想在人类的肚子中或是胃部中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人的胃部有胃酸,这些胃酸除了消化食物之外,对许多微生物来说也是一种致命的存在。

水蛭整体柔软,胃酸能够腐蚀掉它的表皮和肉身,水蛭在其中就像身处火焰山一般煎熬,不久就被胃酸给融化了。

水蛭不小心吞下肚子会怎样(水蛭不小心被吃进肚子中)(7)

其次,与人的口腔和鼻腔等器官相比,胃部的氧气含量非常少,水蛭在胃里得不到呼吸,也无法长期存活,就更不用谈吸血了。

总的来说, 水蛭是不可能在人的肚子里长期生存的,而且,目前也不曾有过水蛭进入人的胃部的事例。

水蛭不小心吞下肚子会怎样(水蛭不小心被吃进肚子中)(8)


应该如何预防水蛭呢?
  • 不喝生水

水蛭一般生活在野外的河流或小溪等阴暗潮湿有水源的地方,外出的时候尽量不要喝野外的生水,以免误将水蛭的幼虫以及其它的病菌或者微生物喝下去,当其寄居在鼻腔口腔等部位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 尽量不靠近陌生水域

一般人迹罕至的水域中,水蛭的体量也会特别大,当人不小心误入陌生的水域时,可能会招惹成片的水蛭,它们会吸附在人不常注意的地方,比如膝盖窝、咯吱窝或者耳后等,随后可能会进入人体。

水蛭不小心吞下肚子会怎样(水蛭不小心被吃进肚子中)(9)

为了从根源上杜绝这种危险,最好不要踏入陌生的水域。

  • 遇见水蛭吸血不要慌

假如碰见水蛭正在吸血,千万不要着急忙慌地用手将其扯下,大部分情况下是不会成功的,即使成功了也会造成伤口出血,容易感染。

水蛭不小心吞下肚子会怎样(水蛭不小心被吃进肚子中)(10)

正确的方法是用火烤或者是撒盐和洗衣粉,让水蛭自动脱落,随后对伤口进行杀菌消毒。

不过,随着农药等化学用品的增多,现在河流中的水蛭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即使不小心误将其吃进肚中,及时就医检查,一般都不会出大问题。

—————The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