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未来市值分析(三一创投高大明)

三一未来市值分析(三一创投高大明)(1)

“硬科技”赛道的火热正吸引众多不同属性的创投机构参与其中,但也有投资人提醒,工业制造领域投资与消费互联网投资逻辑有诸多不同之处,不能简单复制互联网领域的投资策略。

伴随南都·湾财社启动“寻找湾区最具产业温度投资人”活动,同步推出湾区投资人系列访谈栏目。本期,三一创投董事长、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副会长高大明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作为工业领域大型民营产业集团旗下的投资机构负责人,高大明分享了他关于工业领域投资策略、项目成长特点及所需投后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和看法。

三一未来市值分析(三一创投高大明)(2)

看中工业升级转型的机会

南都:三一创投背靠工业集团,投资策略和一般创投有何不同?

高大明:三一创投跟一般财务性的创投机构会不太一样,因为我们有一个大型工业产业集团的背景。三一集团是中国比较重要的一家以装备为主业的集团性公司,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集团年收入大概在2000亿元左右,它比较深度地参与到国际主流产品和主流市场,也站在中国工业国际化的第一梯队。

所以在三一创投成立之初,瞄准的就是中国工业升级这个大主题的投资方向。近些年许多全球形势的变化实际上进一步加速了工业升级迫切性。可以说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主的中国比较头部的企业当前都会碰到这些问题。

南都:产业背景的投资机构习惯投与自身业务相关的项目企业,三一创投是否也如此?

高大明:三一的投资行为基本上有三种,一是投与三一主营业务相关的领域,基本每年都会有一些新增板块和业务,比如最近设立了锂电公司、氢能公司、光伏公司等;另一部分是关键性参股,参股意向取决三一产业链上的关键性需求,此外,还包括供应商的能力是否有提升需求。此外,有些我们会战略投资成为公司的前几大股东。再有一块就是2015年左右三一设立第一个创投主体,投资行为比较接近VC创投的行为方式。对于三一创投来说,主要是第三个任务多一些,小部分会涉及第二模块(战略性投资)。

每年拿出20、30亿培育种子订单

南都:作为工业领域的CVC机构,能够给投资项目怎样的投后产业支持?

高大明:最直接的就是采购的支持。机械产业链和电子产业链不太一样,相对来说上下游的耦合关系没有那么强,所以经常可以有一些机会对外开放。

三一集团一年的实物采购差不多有800亿左右,每年总会划出二、三十亿这么一个范围是“可以犯错误的采购”,假设产品有质量问题,它的采购责任和大采购体系都会不一样。

所以集团每年会有一些“种子订单”,纯粹是为了支持和扶持初创新兴企业。

例如功能机械的液压器件,以前全世界的市场几乎都是由日本企业垄断,但这些年已经有好几家国内民营企业实现了替代,其中也有公司已经上市,市值高点达到千亿。这些公司里就有很多在早期只是小供应商的时候得到了三一开放给它们的试错尝试机会。

又比如在工程软件领域,大家经常说国内这一块是技术空白,但其实很多时候是国内很多大型企业不愿意给这些小团队机会,因为这种产品都有一个学习和使用成本。

南都:怎么保证投资项目尽量走出“死亡谷”?尤其一些行业前沿领域烧钱很严重。

高大明:以工程软件领域为例,这方面我们也投了几家企业,虽然早期投的钱相对不多,但三一会提供给它们一些软件的应用场景,让它们先在小范围形成一个小的商业闭环,这时候对于它们来说就是打磨团队磨炼内部分工的好机会。

这种行为其实在三一还没有做创投的时候就有了,现在与创投结合可以说是填补完善了投后的一种服务。

工业领域和消费端不太一样,如果没有一个早期用户的支持,初创公司其实很难把产品打磨得完整和完善。另外三一作为民营企业,相对一些国企、地方企业来说审批条件会比较灵活一些,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让一些创新产品,有些甚至是国内第一个出现的产品最开始在我们的系统上装车试用。

另外来说因为工业门类里有很多东西是通用的,比如质量管理体系、一些开放性的研发成果,包括因为我们也是国家产业政策比较积极的参与者,所以这些都可以给到我们投资的初创公司一些帮助。再就是我们在资本市场的一些经验和资源。

有经验的工业投资成功率不低

南都:今年投资市场发生的变化比往年更加明显迫切。工业投资相比有哪些特点,特别的属性?

高大明:制造领域很多需求是比较明确的,它的下游客户大部分也是企业用户,这就和消费端不太一样。

虽然需求是明确的,但是要把这个需求实现,涉及的人、财、物都很多,所以就很难说像互联网公司那样只要找到比较好的需求节点,然后用大量的资金去投入竞争。工业客户的选购行为跟互联网的消费端用户是很不一样的。

南都: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高大明:工业领域投资还是要有长期耐心,然后对回报率其实也不要期望太高。但是这个领域实际上对于比较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失败率也不会太高。

互联网投资虽然很难出1个项目,比如说1个基金投10个项目,只有1个项目成功了,但这1个项目就可以让基金收回很多投资,甚至实现盈利。这种情况在工业领域投资来说就不太多见,反过来说如果按照互联网投资那种成败率的话,投工业就赔了。

所以我觉得对于工业投资来说投资人要上到最大的工业体系,下到具体的产品,对产品背后的研发等这些事情要有比较深的理解和认识。比如我们就都比较要求能阅读最新的专利、最新的论文,我觉得这也是跟一些从互联网基金转型过来的投资人一个比较不一样的点。

互联网基金的投资人很多时候投向的领域还是比较符合人的常识,也比较好验证。但是很多工业门类里的知识,它不是从一个PPT、一个片子里就能看出东西的。所以很多时候还是要能阅读那种比较硬核的技术文献,包括产品和竞品的。还有就是需要在产业链有一些人脉,得去了解纸面上看不到的东西,要经常跟产业链上各类的人经常打交道,才能打磨出对产业的感觉。

不过我觉得互联网类的基金进入工业投资这个领域可能也是一件好事。互联网类基金也有很多思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而且整体来说互联网基金的投资人大部分学历、国际视野都比较高,也有比较完整的财务性的训练,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工业投资人可以借鉴学习的东西。

头部企业抢占产业互联网赛道,初创企业还有机会

南都:三一创投投资了不少工业数字化企业,当前工业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主要有哪些方面?

高大明:我觉得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比较成熟的企业管理软件,国际上有SAP、IBM等,国内也有类似软件,这一类软件的使用汇报对象是公司高管。

第二类是这几年逐步深入到设备情况的数字化,这些数据原来和公司高层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不打通的,现在逐步双向可以打通,ERP可以从里面上传下载数据都可以。这一类现在有很多公司在做,包括工业互联网创新企业里比较头部的树根互联等。

第三类则是比较典型需要科研攻关的,包括现在比较火的各种工业软件、EDA这些设计端的,还有一些工业机理相关的数字化。这些既不是机床上的东西,更不是传统ERP能够理解的,属于非生产端,但是能真正给生产的各环节提效的工具,以及把工业生产制造加工的各种机理变成数字化表达的工作,这些都是现在国内比较缺的。

南都:当前许多头部互联网科技公司花大力气投身“产业互联网”,该领域的初创企业还有哪些机会?

高大明:刚才说到的几类领域,第一类现在已经很成熟了,目前来看初创企业确实机会不大。第二类就是各家互联网科技企业着重进入的赛道,比如阿里、腾讯以做云的思路切入,华为做物联、5G等。

随着国家政策补贴的支持以及这些大型公司基于寻求转型的原因进入,应该说这几年这个类别的利润空间也不大了,但是同时也给设备的数字化做了很多事,下降了很多成本,实际上相当于为后面的许多场景应用铺好了基础设施。

那么到了第三类,随着整个行业发展,新技术,产品要深入到工业机理的数字表达,涉及很多场景的具体应用。那么在这个领域,我觉得创业公司有很多机会,也是传统工业企业的一个强项。

其实实回看那些现在国际上的第三类领域头部的企业,它们很多都是从原来的大型工业集团长年孵化出来的,包括很多原来是航空公司,还有军工企业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挖掘机作业中的一些细节知识,这些是互联网公司所不具备的,很多可能沉淀在工业企业的老工程师手中。

现在中国的工业企业做得很好的一点是数据的上传,各种传感器、边缘处理都做得很好。未来数据肯定要下传,那就不只是一个数据,而要变成一个个具体的生产动作,这里面都有大量的机会,比如各种机器人机械手特殊场景的一些装备和控制等,现在都有很多企业在做。

期待城市打开更大格局,发挥不同背景的创投优势

南都:看您履历,是在省外读书,如今做了这么多年投资人,有何感觉?

高大明:2004年我从北大光华硕士毕业,当时作为应届毕业生就来到了深圳,第一站在深圳高新投,那一年也刚好是中小板开板的时间。如今到深圳差不多快20年了。刚来的时候,整个创投行业还很小,我算是一开始就在核心区,也见证了创投行业差不多20年的发展历程。

我觉得创投人应该始终保持谦虚,其实深圳快速发展到今天,核心创新是那些创新的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做出来的,他们是大湾区、深圳创新的主流。资本方平时也需要跟产业多学习。

南都:对于大湾区创投发展有何建议想法?

高大明:现在大湾区包括深圳正在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产业生态。

这里过去已经产生了一些非常成功的头部企业,培养出非常浓郁的工程师思维,从大企业中离开的员工也带来了许多新兴企业。而且大湾区加起来有数千万的年轻人,在全球来说都非常客观。这些因素加起来让我觉得大湾区应该说会成为全球几个创新的热土之一,也能够穿透经济和政治上的一些周期风险。

对于深圳创投的发展来说,我觉得创投它本质是一个服务创业的行业,所以把创业的环境做好,比如支持更多底层研究、提供更多开放创新的机会,吸引大量创业者来到深圳创业,这其实是对创投最大的帮助,那么创投自然而然就会聚集过来。只要培养出好的创业土壤,一定会有好的创投。

另外深圳应该保持更开阔的格局。比如三一创投虽然注册在湖南,但我也是深圳创投公会的副会长,真金白银在深圳投了诸多项目,所以我觉得深圳要多多引进各种不同背景的机构,让这些“鲶鱼”持续搅动创投发展的活力。

活动进行中,欢迎报名参与!

三一未来市值分析(三一创投高大明)(3)

扫码了解活动及下载报名表格。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