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忠臣比干遇害姜子牙出兵(宰相合肥天下瘦)

清末,民间流行这样一句话“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是合肥人,也是宰相。这句话是在指责李鸿章身处高位却只顾自己,不管天下苍生。在当时,李鸿章掌管着很多赚钱的企业,其家族甚至有几条街的产业,而当时的百姓却还要承担起战争的赔款,难免对他颇有微词。其实当时的百姓也不止抨击了李鸿章,“宰相合肥天下瘦”后面还有一句,抨击了另一位当朝大臣。 ​

一代忠臣比干遇害姜子牙出兵(宰相合肥天下瘦)(1)

​下一句就是“司农常熟世间荒”,翁同龢曾任司农,常熟人,故这句话说的是翁同龢。如果说上一句话是说李鸿章贪腐外,下一句则是说翁同龢为官失职。相比李鸿章,翁同龢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是两代帝师,书法大家,似乎并没有过多地参与政治。其实不然,在晚清时局里,翁同龢曾身处高位,和李鸿章是死对头,两代帝师甚至也干了不少荒唐事。

回归正题,为何说翁同龢为官失职呢?这源于他陷入和李鸿章的党争和私人恩怨。翁同龢是帝党,追随光绪帝,李鸿章是后党,追随慈禧太后,这本就让两人互不待见,而私人恩怨则让两人水火不容(李鸿章曾弹劾翁同龢之兄翁同书,结果翁同书充军,其父气急身亡),准确地说是翁同龢极力排挤李鸿章。

​甲午战争前夕,朝廷正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颐和园建好了,慈禧太后的大寿也正在进行着,统领北洋水师的李鸿章此刻却忧心忡忡。日本虎视眈眈,而自己这边是十多年没增添一艘舰船的北洋水师,李鸿章知道这终究是个心腹大患。他多次上书请求增加军费,却屡次被上头敷衍和拒绝,其实也就是户部尚书翁同龢不给钱。甲午战争前两年,李鸿章预定的高速巡洋舰也因户部的钱迟迟不来而没买下来,最后反被日本人买去,也就是之后的“吉野号”。

甲午年,日本率先发出挑衅,清廷内部主战主和僵持不下。李鸿章深知不敌,所以主战不开战,却被翁同龢视为胆小,当时的形势很明显,明理的人都清楚此战凶多吉少,翁同龢一意孤行只因一己私欲。胜了的话翁同龢有功劳,败了也正好收拾李鸿章。

一代忠臣比干遇害姜子牙出兵(宰相合肥天下瘦)(2)

​甲午战争,清军果然大败,李鸿章前往马关签订《马关条约》,随后被撤职。在李鸿章身退后,没有人能处理外交事务,重任便压到了翁同龢身上,他被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但完全不懂外交的翁同龢身为外交大臣却坚持不肯与外国使臣会面,生怕“丢了面子”,这也引起各国公使的不满。在贻笑大方的同时,也让人明白清官并非能臣,翁同龢清正廉明,是“清流派”的代表,但其旧思想却不能满足时代需求,深陷与李鸿章的私人恩怨则让其失职误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