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品读

娄元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小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苏轼在《读孟郊诗》中写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可见孟郊诗歌情真意挚、以情感人的艺术特色。这首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和刻意地雕饰,语言朴实自然,明白如话,然而清新流畅,在淳朴素淡中洋溢着浓浓的深情和浓郁醇美的诗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

前四句纯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儿子即将远游,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赶制新衣,一针一线,针脚细密,密密地缝缀着,一刻不停,母亲心里说:孩子啊,你这一去何时才能回家?我帮你把衣服缝得结实点,免得你还没回来衣服就破损了。你看,这位慈母全部的心思都在儿子的身上,她哪里只是在缝制一件衣裳,她针针线线缝进去的都是对孩子满满当当的疼爱,绵绵不绝的牵挂!作者选择游子“临行”这个特定的时刻,选择“慈母手中线”和“游子身上衣”这样特定的事物,选择母亲“密密缝”这样典型的动作细节,选择母亲担心儿子“迟迟归”这样典型的心理,寥寥数笔,就构成了一幅既很常见,又极具代表性的温馨的生活画面,呈现出一个勤劳朴实、心思细腻、手艺精湛的慈母形象,让母亲的深沉博大的慈爱温情化作涓涓溪流,缓缓流入千百年来游子的心田,绵延不断,感人肺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

其实,伟大的母爱,又岂是缝制一件“游子身上衣”那么简单!那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苦苦坚持,是吃菜咽糠酿成的甘甜乳汁,是你摇摇学步牙牙学语时的搀扶和指正,是你饿了冷了时的殷殷叮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牵挂,甚至是怕你工作辛苦为你带儿带女料理家务的辛劳啊!在我们的生命里,母爱何曾有一刻离开过啊!

《游子吟》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叩动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弦,就是因为他把这深沉博大的母爱浓缩在这短暂的、为人们所习见的而又极典型的“临行密密缝”的生活画面之中,引发了读者的感情共鸣,使“瞬间”成为“永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

诗的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进一层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谁能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啊!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把儿女比作区区小草,将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与深沉博大、无时无处不在的母爱相比,儿女的点点孝心是微不足道的,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这也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这里通过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同样能够激发读者的感情共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5)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如是说。这首小诗总共才六句三十字,既没有描写重大题材,也没有刻意雕琢修饰,写的是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用的是白描的手法,纯然一派口语,却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对母亲的深爱与感激之情。情真意切,情贯始终,成为歌颂母爱的千古绝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