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电影的历史发生地(电影八佰观影前的历史科普)

经公号“重析抗战史”授权转载

八佰电影的历史发生地(电影八佰观影前的历史科普)(1)

还有十天,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技术问题”困扰后,电影《八佰》就要上映了。很少有抗战影片能获得如此关注度,这里笔者就来简单介绍下电影中故事的发生背景。

第一,“八一三淞沪会战”:

在十四年的抗战史上前后有两次淞沪会战,1932年的那次一般被称为“一二八淞沪抗战”,因为爆发时间为1932年1月28日,也叫第一次淞沪抗战。1937年的这次“八一三淞沪会战”,因为爆发时间是1937年8月13日,也叫第二次淞沪抗战。1937年的第二次比起1932年的,无论是规模还是惨烈程度都成倍上涨。

比如,1932年淞沪抗战日军伤亡大约为3200人左右,其中阵亡800人左右。而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仅10月一月内,日军参战的陆军,阵亡人数就达10821人,还不包括病死的和海军的数字。最后整个会战下来,日军参战的不少步兵联队伤亡总数甚至都超过了编制人数,例如第18联队,战死1200余人,伤3000余人,而编制人数才3800人。

八佰电影的历史发生地(电影八佰观影前的历史科普)(2)

中国军队的伤亡自然更为惨重,伤亡人数超过编制的,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以《八佰》主人公谢晋元率领的八百壮士所在的第88师为例,是最早投入淞沪战场的部队,从8月13日到11月13日,打满全场。期间先后补充兵员六次,补充兵员总数达5200余人,其中有时是以补充部队整建制直接整体补入,如八百壮士所在的524团1营,就是以湖北保安第5团1营整建制补充的,原来的1营剩下的几十个老兵就充任了班排长。

1937年的淞沪会战就如同一个血肉磨坊一样,中日双方在这个战场不断消耗对方的战争资源,日本拥有完备的国家补给体制。损失虽然大,但当时日本国内早已建立了成熟的兵役体制,以及强大的军事工业,让日军这个战争机器仍然可以保持足够的动力前进。而中国方面,羸弱的国力被惨烈的淞沪会战几乎消耗殆尽。同时刚刚训练好的基础部队——也就是俗称的德械师,也因为基层军官和老兵损失殆尽而战力全无,直接后果就是当时首都南京无力固守。

第二,《八佰》电影里“八佰壮士”坚守的四行仓库是在当时淞沪的主战场吗?

其实不是!在10月26日大场被日军攻陷后,闸北阵地已经是孤悬在外,不得不放弃。但蒋介石又总想着扩大抗战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不惜让88师作为牺牲品死守闸北。其实从后来人的角度看,这个牺牲精锐部队来扩大国际影响的决策是很荒唐的。还好当时88师师长孙元良还算冷静,坚决反对这个命令,经过和上级讨价还价,说是留一个团,实际上孙元良还打了埋伏,让团附谢晋元只带一个营——很多资料说是加强营,524团1营下辖3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这是当时中国军队调整师(也就是德械师)的标准编制——坚守四行仓库以造成国际影响。、

八佰电影的历史发生地(电影八佰观影前的历史科普)(3)

很多人会以为守四行仓库是淞沪会战撤退前最后的据点,这更是错误。况且四行仓库周边也不是当时中日两军交锋的主战场。

事实是中国军队主力撤退至沪西法华镇、曹家渡、西站经北新泾到江桥镇一线苏州河南岸继续抵抗日军侵略,88师从闸北撤退后撤退至苏州河南岸,负责法华寺至丰田纱一带防御。

从10月27日至11月8日,日军以第3、第9两个师团试图强渡苏州河,突破淞沪中国军队右翼防线,却一直没有成功。10月底至11月初日军的“苏州河渡河战斗”进行得十分艰难,日军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在其11月7日的日记中记录到“第3、9师团仅仅扩大了一点地盘,前面的敌军依然顽强的坚守在阵地上。”而第3师团第34联队在这次渡河作战中,战死285人,伤538人。第9师团整个渡河作战中伤亡达2804人。应该说苏州河周边战斗激烈程度不亚于淞沪会战中任何一个阶段。

第三,攻击四行仓库的是中日两军都是什么部队,损失如何?

中方宣传所称的“八佰壮士”,实际仅仅是88师262旅524团第一营。最高指挥官团附谢晋元此前是262旅旅部参谋,后来因为524团团附黄永淮受伤而接接团附职务。88师就曾参加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任第88师旅长的孙元良也因在庙行战斗中表现突出,荣获四等宝鼎勋章,并在后来升任第88师师长一职。

88师是抗战前20个调整师之一,抗战前在苏州无锡一带驻守,就是针对上海的日军。“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前,88师就秘密运送至上海,成为第一批投入淞沪会战的部队直译,但到10月底,该师经历近三个月的血战,经历数次兵员补充,早已不复开战之初精锐之师的模样。

八佰电影的历史发生地(电影八佰观影前的历史科普)(4)

“八佰壮士”之中以湖北人居多,实际也是因为524团1营大量补充了湖北保安团的士兵的缘故。

根据各种战史资料分析,向四行仓库进攻的日军是并非日军陆军某个师团,而是海军下辖的海军陆战队。

最具有争议的就是四行仓库的战斗情况。日军海军陆战队的档案《閘北進撃戦》记录较为简略,实际只提到了27日凌晨4点30分开始向闸北进攻,先后占领铁路管理局和中央造币厂,至27夜间日军将四行仓库周边建筑全部占领,四行仓库彻底成为孤岛。

八佰电影的历史发生地(电影八佰观影前的历史科普)(5)

28-31日间日军并无攻击记录,只提到期间曾向最后驻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发出劝降通告,结果未被理睬。直到31日凌晨0点(日方记录时间为1点,因为中日双方记载的时差约1小时),日军向仓库进行炮击,凌晨2点日军开始向四行仓库攻击, 十分钟后,日军完全占领四行仓库。

对照中方亲历者记录(例如四行仓库中第1营营长杨瑞符日记),这个过程是基本吻合的。

27日是杨营长日记中中日两军交战最为激烈的一天,第3连连长石美豪面部、腿部多处重伤,尹排长率士兵十余人从楼顶向墙根处日军投下迫击炮弹2枚,手榴弹数枚。

到31日凌晨0时,四行仓库守军收到了向公共租界(1863年由英租界和美租界合并而成)撤退的命令,在撤退途中,杨营长被日军机枪击中左腿重伤,后送医院治疗。

其实看31日凌晨中日撤退和进攻时间,会不会觉得很巧合?而背后说明是租界当局不希望租界受影响,请求或者说施加了外交压力,要求中国军队撤退。当时是答应谢晋元率部可以经过租界撤到沪西与主力会合,但没想到,后来却不但将八百壮士缴械,还一直扣押在租界内,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爆发,日军进入租界,就此成为日军战俘。

整个四行仓库保卫战中,中方参战423人,最后安全撤走398人,后来将伤员转移医院医治,被困在租界孤军营约350人。(第1营营长杨瑞符重伤后送至医院医治,伤愈后回到国统区,不幸于1940年枪伤复发而去世。)

日军战报重伤3人(其中一人-田中士陆少尉后伤重死亡),轻伤24人,轻微伤14人。

这次先介绍这么多背景,如有需要会再更新。另外关于电影内容的讨论, 笔者准备观看后再描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