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只双脊龙对战1000只霸王龙(6700万年前双龙决斗)

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化石是记录远古时期气候,生物群体,生命蔓延的一个基础物种,而在人类每次发现化石的时候,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事件,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1000只双脊龙对战1000只霸王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1000只双脊龙对战1000只霸王龙(6700万年前双龙决斗)

1000只双脊龙对战1000只霸王龙

作者:文/虞子期

在地球上,化石是记录远古时期气候,生物群体,生命蔓延的一个基础物种,而在人类每次发现化石的时候,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事件。

根据科学报告指出,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霸王龙骨架,并且是迄今为止唯一被发现的100%完整的霸王龙标本,这可以说对恐龙时代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每日邮报》指出,霸王龙与三角龙是在6700万年前,相互决斗的时候被埋没在了沉积物之中,并且在发现的化石时候,我们还可以明显看到两个动物保持“决斗的姿态”,死后保持这种“互殴姿势”非常稳定,如今被科学家们围观挖掘。

霸王龙VS三角龙

这个化石的保存可以说非常完整,这种高质量的化石并不多,并且通过化石的画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两只动物的化石都有损坏的痕迹,说明它们在进行殊死搏斗,很有可能两败俱伤,这是动物之间的一次生死战,并且如今仍然可以看到身体轮廓,皮肤印象和伤害。

本次发现的化石区域位于蒙大拿州“地狱溪地层”(Hell Creek Formation)厚厚的岩石中,这是古老恐龙灭绝之前的一个巨大栖息地,这两种恐龙也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如今科学家们在发现恐龙化石之后,已经将整个化石遗体卖给北卡罗来纳州博物馆,预计在2021年会公开展览。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个完整的恐龙化石了,“双龙决斗”化石真的是太罕见了。

本身在恐龙时代之后,我们就只能通过化石来想象以前的恐龙样子,而如今在地球上已经完全找不到“活体恐龙”,虽然这些年科学家们在研究一种新技术,希望能够复活一些恐龙,但是都还没有办法做到,所以就看未来人类能够突破这个界限,哪怕是复活一种恐龙物种也是奇迹。

霸王龙与三角龙谁厉害?

首先我们来看看霸王龙的资料,霸王龙是属于已灭绝的白垩纪晚期爬行动物,属于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该物种的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所以非常巨大。

而三角龙属草食性恐龙,从这个属性就可以看到,完全是没有办法与霸王龙相比较的。三角龙的体型远比霸王龙小,全长7—9米、高2.4-2.8米、重5.5—10吨,所以两个相斗的话,按照这个情况来看,三角龙就是处于下风状态。

而我们从化石的本身来讲,似乎三角龙还是占了上风,来了一个“神龙摆尾”,霸王龙直接处于仰天模式,所以在这短暂的凝固时段来看,霸王龙似乎还被干“爬下”了。

当然三角龙最强的并不是什么尾巴,而是它具有强大的“头盾”,以及三根角状物。它们的头盾可长至超过1.5米,在攻击对方的时候,可以用到极致,可以让敌方接近不了自己,这就是它能够战胜其他物种的原因之一。

而霸王龙主要依靠咬力,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所以一旦被它用嘴咬住,基本上就没有活路了,所以在霸王龙与三角龙对战的时候,其实三角龙虽然弱小,但是还是具有一定得要优势。当然具体情况都是不示弱的恐龙,所以真正打起来都是“你死我活”的状态,所以霸王龙虽然强大,不一定也能够完全干掉三角龙,各有各的优势。

恐龙是如何灭绝的?

恐龙灭绝的假说很多,多达几十种,但是讨论最多的就是物种起源进化,还有一个就是撞击说。

物种起源进化——指的是在恐龙统治地球1亿多年的时间之中,可以说完全没有天敌对它们有办法,但是不少理论认为进化是具有极端性的,同时必然会出现其他能力来替换恐龙,所以认为恐龙是进入到了一次“物种大进化”的阶段,首先出现了淘汰的模式。必然针对的主要就是最底层的和最顶层的,留下中间的个体。

极端的进化必然只能适应极端的环境,而处于最末尾在进化中又必然会被其他物种挤占生存空间,所以这样导致了恐龙灭绝。

然后就是撞击说,这是如今普遍认可度较高的假说,部分科学家认为,在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候,导致了全球气候巨变,从而引发极端性的气候现象,当然同时也导致了火山大规模喷发等等,让恐龙时代彻底结束,但始终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一推测。科学家发现了地球上最后一批恐龙的犄角化石,有望找到导致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

所以未来恐龙的灭绝也将是一个重点研究,但是如今我们普遍的理论认为是物种的进化导致了恐龙灭绝,而不是我们常说的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所以具体是怎么样,我们可能只能找到更多的恐龙化石来进行分析才知道。

但是无论怎么说,如今我们也面临到了物种的更替,越来越多生物在逐步消失,所以我们不能让物种的灭绝再次上演,好好保护生态系统,不然下一个可能就包括了人类在里面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