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郓城县(卞壼-鲁西南方言杂谈之人物)

民国郓城县(卞壼-鲁西南方言杂谈之人物)(1)

卞壼一种画像

卞壼,字望之,生于公元281年,卒于公元328年,济阴郡冤句县(今山东菏泽牡丹区)人。东晋时期名臣、书法家。

卞壼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淳化阁法帖》卷三有他的草书一帖,六行,五十六字,唐代窦臬在《述书赋》评价他的草书为“望之之草,聚古而老。落纸筋盘,分行羽抱。如充牛刃多士,交连杂宝。”现在西安碑林里还有他的一个“崔谅、史曜、陈淮可补吏部郎,诏书可尔。此三人皆众论所称,谅尤质止,少华可以敦教。虽大化未可仓卒,风尚所劝为益者多,臣以为宜先用谅,谨随事以闻。晋侍中卞壼书。”行书壁碑,此碑也是个无价之宝。

《晋书·卷七十·列传第四十》记载他“祖统,琅邪内史。父粹,以清辩鉴察称。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卞氏六龙,玄仁无双’”,说明他出身官宦世家。晋怀帝永嘉年间,卞壼出任著作郎,并承袭父亲成阳公的爵位;晋王司马睿在建邺建立基地时,他任从事中郎,后当了晋王世子的老师。东晋建立后,担任过晋明帝时期的吏部尚书、领军将军等职务,并奉遗诏辅助太子,任顾命大臣。晋成帝登位后,卞壼与庚亮值班宫中,共参机要。公元327年,大将苏峻起兵造反,卞壼被任命为都督,率兵抵抗。在战斗中,他虽背疮未合,但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终因不支,壮烈殉国。他的儿子卞眕、卞盱也是相随杀入敌军,力战而死。《晋书》赞卞壼父子忠孝行为曰:“望之徇义,处死为易。惟子惟臣,名节斯寄”。

另外,据说现在的南京朝天宫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点,分东、中、西三路的格局来进行分布:东路江宁府学,包括学署、名贤祠、乡宦祠,代表府学科考、培养名贤学士的仕途文化;中路为江宁府文庙,代表孔子儒家礼教的品行道德,思想意识形态的主流儒学价值观;西路为卞壼父子的卞公祠、父子忠孝墓,代表中华传统忠孝贞节、功德千秋的人生境界目标,以及“忠孝礼智信、仁义廉耻勇”的人生行为标准。从这里可见后人对他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