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1)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2)

撰文:姚元至

对这位很有代表的名家,认知是从徐静蕾过去八卦新闻开始,他们是曾经的恋人,读他的书也不多,各种信息传达的却很有冲击力,说话真实透彻,朔爷“牛”的气势,透过文字、屏幕、各种视频传递到了各个年龄层的人群中。


现在开始研究王朔,他是文学、电影发展路上具有浓重色彩的一个“时代符号”,用文字呈现他的一点彩儿。


“郭敬明,完全一小偷,怎么那么不要脸?他那帮粉丝、小偷团伙的。郭敬明说,我又有名又有钱。你有什么钱呀?别不要脸了,写那点东西能挣几个钱呀?那几百万算钱吗?太可笑了。”王朔曾这样说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3)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4)

他捧红了冯小刚


“等待甘霖降,等待旭日升,等待龙出江湖,等待呼啸长天。”这就是他的处女座《等待》里面的描述,也正如他创作的开始。


1985年的某天,郑晓龙在片场空隙时,翻到一本杂志,正好看到里面刊登了王朔的小说《浮出海面》,就看了起来,他边看边笑,冯小刚在他旁边,也跟着边看边笑。


冯小刚问,这人你认识吗?


郑晓龙说:认识啊,是我很好的朋友。


王朔和郑晓龙出生在一个大院里,虽然比郑晓龙小几岁,但两人玩得挺好的。


冯小刚央求郑晓龙,一定要带他认识王朔。


冯小刚高中毕业后进入部队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后部队精简整编,冯小刚被迫提前退伍转业。他结识了人生中第一个贵人,郑晓龙,就是《渴望》、《北京人在纽约》、《甄嬛传》的总制片人。


郑晓龙出生在总后大院,是冯小刚羡慕的大院子弟。


当时,郑晓龙在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主抓生产,谁想进中心,都要通过他,冯小刚对他非常恭敬,整天跟在他后面跑,最后,总算调到了电视剧中心当美工。


就这样通过郑晓龙,王朔和冯小刚认识。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5)


王朔是冯小刚生命中的贵人。王朔亲眼目睹了冯小刚如何走向冯大导的生长过程。


王朔一开始就不喜欢冯小刚,但是冯小刚很厉害,他天天王老师长王老师短的,显得自己特弱。王朔虽然痞,但是有个原则,不欺负弱者。


渐渐地,就混在一起了,甚至还带他进了自己的朋友圈。冯小刚会做人,见着这个圈子里的谁都老师长老师短的,他知道,这个圈里,都是有点头脸的,跟这帮人套近乎,总不会错。


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个聪明的机会主义者。


在策划《编辑部的故事》的时候,冯小刚靠着王朔进了编辑组,该剧一共25集,冯小刚大概写了7、8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王朔写的,其他人写的都被毙了,是王朔就帮着改稿。


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本来也没冯小刚的份儿,但是郑晓龙顶不住王朔的说情,让他参与了导演。


包括冯小刚后期及现在都还合作的刘震云,也是王朔引荐的。


冯小刚还通过王朔又认识了叶京,拍《甲方乙方》时,通过叶京无偿调到了一个营的坦克。


在1994年王朔和冯小刚,合伙开了一家电影公司,名字为“好梦电影公司”。


他和王朔共同成立的公司,连拍了3部影视剧,都被毙了。据说是因王朔遭到了全国性的行政打压,王朔只好出走美国去避风头、散散心。走之前他给冯小刚留下一句话:咱们分开吧,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


《甲方乙方》上映时,原著王朔的名字被去掉了。这是根据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电影顺利上映,票房相当爆炸。冯小刚一激动,托自己的制片主任给王朔送去了5万块钱,权当版权费、精神赔偿费之类的吧。


王朔当场把5万块钱给扔了出来。


从此以后,两人彻底闹掰。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6)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7)

1994年认识了徐静蕾


在1994年,不仅仅成立了好梦电影公司,王朔遇到了那个充满着文艺范的徐静蕾。那个时候徐静蕾还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大二,她却像小鹿般轻灵跃动的闯进了王朔的视线中。


王朔在感情上彻底沦陷了。


“我前些年一直演一个北京流氓王朔,其实我不是。我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我内心真的很美,我没有害过人,没有对不起人。我没有欺负过比我弱小的人。”王朔经典语录里说。


他也许喜欢年轻个性十足的徐静蕾,也许喜欢保护那种弱小的感觉,创作欲望也再次高涨,自此电影界慢慢冉起了个“徐导”。


徐静蕾敢爱敢恨,为了与王朔在一起能够光明正大的谈恋爱,曾去找沈旭佳说:“我已经在你家大摇大摆的出入了,你就把他让给我吧。”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8)


王朔的前妻沈旭佳,被伤得体无完肤,在1996年离婚和王朔离婚。王朔在多年以后,自己也说过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沈旭佳。


在王朔的运作下,徐静蕾依靠电视剧《同桌的你》,正式进入影视圈。22岁的徐静蕾,对王朔说:“我想拍电影”。王朔责无旁贷地将自己的好友赵宝刚,介绍给了她。


赵宝刚有了铁哥们王朔的委托,他让徐静蕾出演了自己导演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担任女主角。从此之后,徐静蕾在影视圈的名声大振,两年后又出演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从此爆红。


王朔全力以赴地去支持徐静蕾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四处游说,拉来很多好友一块帮助徐静蕾,完成了她做导演的处女座《我和爸爸》。在此之中,著名导演叶大鹰,将她的表演处女座贡献了出来,就连姜文和张元,也被王朔邀请来做客串。


徐静蕾在这部电影中,更是包揽了出品人、编剧、导演以及女主角的多重身份。


圈子里曾流传一句话:“王朔最好的两部作品,一部留给了自己的女儿,另一部留给了徐静蕾。”


徐静蕾最终也没有辜负王朔的提携,用漂亮的成绩单回应了他。


实则在拍摄《我和爸爸》之前,两人已经分手。


但是王朔的恩仇并没有用在她身上半点,将自己的满腔柔情,都给了徐静蕾,一路上为她保驾护航,王朔这样说过:“我喜欢她像男人一样地活着。”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9)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10)

马未都:“王朔当年谈恋爱,我陪过他追女孩儿”


马未都:“王朔当年谈恋爱,我陪过他追女孩儿”


王朔曾这样说马未都:“他就是个倒腾古董的。”


其实这二位很早就已经好哥们了。


马未都当年在《青年文学》当编辑那会儿,第一次见王朔,就感觉这不就是一个小男孩儿嘛。事实上,王朔年轻的时候还真是眉清目秀看起来很是腼腆。


马未都与他相处久了之后发现,“王朔就是一个话唠。”


后来,王朔准备谈恋爱,可这去跟小姑娘聊天,这得找个人壮壮胆,王朔谈恋爱就拉上了马未都,马未都那时候刚结婚没多久。


马未都就厚着脸皮陪王朔去了北京舞蹈学院,当起了电灯泡,王朔正值感情旺年,可顾不了这么多,在女生宿舍里吧唧吧唧的说的没完没了。


眼看着宿舍女孩子鱼贯而出洗漱完毕,纷纷躺在床上准备睡觉。


马未都一看手表,这都十点多了,再呆下去可真就不合适了,他就向王朔示意,咱还是走吧时间不早了。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11)


王朔正在兴头上,跟姑娘聊得难舍难分不想走,马未都只好很不好意思地继续陪着王朔在女生宿舍侃大山……


在马未都的脱口秀节目《都嘟》节目中,有这样两集,马未都说王朔的,这两集引起很多网友热议。


其中有网友:“我是很喜欢王朔的作品,但对于这个人本身……确实找不到什么溢美之词来形容他。他的作品,我大概是20挂零的时候,就差不多都读过了。书上有他的照片,狠呆呆的,跟流氓似的。那时候对王硕的印象是深沉、叛逆、应该不好接触,只是凭感觉。近几年,曾经在网上看过采访他的一些视频。娘们娘叽的,说话尖钻刻薄,还谁都瞧不上,真心让我反感。”


以上这些也是大家所熟知的王朔和马未都年轻时候的小故事了,现在二人年龄都近、超70岁了,有时候年轻的伙伴未必是一生伙伴,二人就如走散了的“年轻时的闺蜜”。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12)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13)

金庸曾公开回应他


1999年,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风靡整个华人圈,掀起一股武侠风,当时王朔的很多朋友也是金庸的武侠迷,在朋友的多次力推荐下,他买了一套七册装的《天龙八部》,在捏着鼻子看完第一本后,就实在看不下去了,然后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看金庸》的文章,对金庸的小说破口大骂。


内容大致如下:“金庸的武侠情节重复,行文啰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偏不说清楚,而且谁也干不掉谁,一到要出人命的时候,就从天下掉下来一个挡横儿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乱的深仇大恨,整个故事情节就靠这个推动着。这有什么新鲜的?中国那些旧小说,不论是演义还是色情,都是这个路数,说到底就是个因果报应。”


接着,王朔还说,“除了金庸,我没见一个人敢这么跟自己对付的,上一本怎么写,下一本还这么写,想必是用了心,写小说能犯的臭全犯到了。什么速度感,就是无一句不是现成的套话,三言两语就开打,用密集的动作性场面使你忽略文字,或者说文字通通作废,只起一个临摹画面的作用。他是真好意思从别人的作品中拿人物,一个段誉为何不叫贾宝玉?”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14)


他还指出,金庸塑造的人物有误导之嫌,甚至上升到了国人在世界面前的形象上。金庸很不高明地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这群人通过他的电影电视剧的广泛播映,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给了世界一个很大的误会,以为这就是中国人本来的面目。


王朔还总结了所谓的四大俗,“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以说是四大俗。”


金庸做过两次回应:一次是应《文汇报》之约写的《不虞之誉和求全之毁》;一次是应《明报月刊》之约写的《浙江港台的作家》。


这里节录后文,以飨读者。


他回复:“王朔先生一文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批评意见,予我教益甚多。我诚恳接受下列指教:情节巧合太多;有些内容过于离奇,不很合情理;有些描写或发展落入套子;人物的对话不够生活化,有些太过文言腔调;人物性格前后太过统一,缺乏变化或发展;对固有文化和旧的传统有过多美化及留恋;现代化的人文精神颇嫌不足;有些情节与人物出于迎合读者的动机,艺术性不够。这些缺点,在我以后的作品中希望能够避免,但如避得太多,小说就不好看了,如何做到雅俗共赏,是我终生向往之的目标,然而这需要极大的才能,恐非我菲材所及。这是今后要好好思索的事。这里诚意感谢各位批评者的帮助。”


“至于王先生说我的文字太老式,不够新潮前卫,不够洋化欧化,这一项我绝对不改,那是我所坚持的,是经过大量刻苦锻炼而长期用功操练出来的风格。”


其中最为经典的一句回复就是:“《天龙八部》都只出过五册,不知道王朔在哪儿看到的七册版!”


在此,也致敬金庸先生的一生文彩,经典的金庸和“通俗 顽主”的王朔只是两种文化的不融合。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15)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16)

王朔开始养猫,喝茶,是否娶了王子文?


2006年底,刚出道的王子文签约央视旗下的中视影视经纪工作室,闹掰了,因解约打起了官司,中视要求赔偿40万,这时候王朔站出来替王子文出头,做她代理人替她打官司。


王朔当时好多年没露面了,突然站出来挺身为红颜,为的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小艺人,媒体一下就炸了。


而且王子文是四川人,老爸是大学体育老师,跟老北京王朔也没沾亲带故的,这关系就很奇妙了。王朔自己的解释是,王子文就是他邻居的朋友,春节聚会的时候听到她的遭遇,气愤不过,觉得那么大一个单位欺负一个小姑娘太不地道了,所以要替她出头。他还告诫记者:“你可别往下流里写。”


那年王子文刚刚19岁。


王朔接受媒体采访时,怒怼中视公司以及经纪部负责人武丹丹:“人家小姑娘就是想挣钱想出名,你也不能欺负人家,你拥有资源多你不能欺负人家啊!你谈生意你只考虑自己你一定干不成,干成了也一定得出事儿。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我认为武丹丹在这事上就非常不聪明,她这么干她在这行没法干了,谁敢跟她签啊?你什么事都做不了,你没能力给人做,你又这么黑,你靠人家控制来搞这套,你靠吓唬人,你是黑社会吗?”


王朔又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呀?你不就央视部门的头儿,说破大天儿了,你在北京还想称王了?大家都夹着尾巴做人多好,我呀从来不敢欺负人,欺负人也得知道你是谁,那没名的人你说大街上我碰上你,我绝对不敢跟你瞎来,不认识你,万一你暴脾气把我扎了呢?对吧,这就是武丹丹犯的这么一个错误,很多人欺下媚上,这是我最讨厌我最恨的,说实在的。”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17)


王朔还说王子文也姓“王”,所以是“咱们王家的人”,别以为小姑娘没靠山好欺负。


王朔那句话,到此刻又能用上了,“前些年一直演一个北京流氓王朔,其实我不是。我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我内心真的很美,我没有害过人,没有对不起人。我没有欺负过比我弱小的人。”


后来也有报道王朔和王子文同居、分手的新闻,最后二人都没有承认和澄清过。


王子文曾说对自己演艺道路帮助最大的就是王朔,他就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带给我的东西是其他男人不能取代的,有些男人给我的东西可能是王朔并不能给我的,但很多别的男人给不了我的东西,王朔却能给我。”其实在之前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子文一直称王朔就是自己的精神枕头。


她说,其实她和王朔的关系并不像媒体所说的那样,“我们生活上常来常往,经常互相关心,打打电话,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不谈工作,只谈其他的事。”


此时的王朔,已经不经常出现在人们视线中,1958出生的王朔,已过了60岁高龄,他的确是时代的符号。


“我压根儿对文学没什么认识,不知道什么是文学,自己想自己写。说实在文学的认识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没有什么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标准。”王朔曾说。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18)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19)

王朔拿起枪来(顽主王朔已过60之龄)(20)

乳财传媒出品,请勿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