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有故事的一首诗(李白听僧人弹琴)

美好的音乐总能荡涤心灵,令人心旷神怡,就像李白所言“客心洗流水”,这句是出自他的《听蜀僧濬弹琴》,是他听僧人弹琴后,写下的一首诗,堪称大唐最经典的音乐诗,读来令人沉醉。

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唐代: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最有故事的一首诗(李白听僧人弹琴)(1)

李白这一生曾七次到访安徽的宣城,而根据后人考查,这首诗也是他在宣城听一位法名为“濬”的和尚弹琴后所写,短短40字,却惊艳了世人1000多年。

这位蜀僧抱着名琴绿绮,从峨眉山远道而来。

他随手一挥,美妙的乐音便从他的指尖流淌出来。

清越的琴音就像那山谷里,雄风吹拂着青松发出的声音,令人心醉。

李白完全沉浸在这宛如松涛声的琴音中,烦躁的心灵瞬间平静下来,就像被流水洗涤一样。

悠扬的琴声和着薄暮的钟声,不知不觉间,诗人才发现,原来青山已被暮色笼罩,重重叠叠的秋云布满天空。

诗歌到此戛然而止,而美妙的琴音却不绝于耳。

诗已尽,意未绝,这样的境界常人难以企及。

李白最有故事的一首诗(李白听僧人弹琴)(2)

再来看看诗歌的首联,有两个地方值得玩味。

一是“蜀僧”,我们都知道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他一直到了25岁才出四川,辞亲远游,“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纵使在众人眼中,他是个潇洒的浪子,但其实他的心中一直念着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而故乡的山水也曾多次出现在他的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所以对于这个从峨眉山而来的蜀僧,诗人的心中是抱有一份亲切感的。

李白最有故事的一首诗(李白听僧人弹琴)(3)

二是“绿绮”,这是我国的四大名琴之一,其他分别是号钟、绕梁、焦尾,但其实这四把琴早已成为历史陈迹。

所以蜀僧手中的绝不是真正的“绿绮”,那么李白为何偏要说这是“绿绮”呢?

一则是为了突出蜀僧琴艺之高超,表现诗人对他的钦慕之情

二则这“绿绮”是司马相如所有,而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也暗合“蜀僧”的身份。

总的来说,其实无论是“蜀僧”还是“绿绮”都暗含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李白最有故事的一首诗(李白听僧人弹琴)(4)

颔联是正面描写蜀僧弹琴。

“挥手”是动作,最早出自嵇康的《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不仅写出了蜀僧的大家风范,更是突出了诗人和蜀僧之间知音情意。

而“万壑松”则是直接表现了蜀僧琴艺之高超,铿锵的乐音就像万壑松涛,生动传神。

颈联写的是诗人听琴的感受。

这里的“流水”不仅是指蜀僧的琴声令李白的心灵如流水洗过般畅快,更是暗含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李白最有故事的一首诗(李白听僧人弹琴)(5)

根据《列子·汤问》记载,“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后来高山流水便成了知音的代名词,李白用此典故是为了突出他和蜀僧之间的知己之情。

芳草易见,钱财易得,而知音难觅,所以伯牙在钟子期去后才会毁琴再不复弹。

而李白在这异乡,遇上来自故乡的琴师,听到了荡涤心灵的琴音,怎能不将其引为知音呢?

最后的尾联写的是暮色之景,他沉醉在琴音中,不知不觉已是暮霭沉沉。

这不仅突出了李白沉浸入神的状态,更是反衬了蜀僧琴艺的高超。

李白最有故事的一首诗(李白听僧人弹琴)(6)

全诗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听琴后愉悦的心情。

虽然不着雕刻,但是这般清新的语句却更打动人心,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所以说李白不愧是诗仙,就连简简单单的听琴也能写得如此动人心弦,令人不服都不行啊!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