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粒盐是怎么做成的(青藏高原上的万丈盐桥)

“十天,建成一所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救命医院”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生命压迫催化着各项应对措施的紧急执行,十天,是为挑战极限工期与生命时速立下的军令状。

青海大粒盐是怎么做成的(青藏高原上的万丈盐桥)(1)

正是这短短且看似不可能的10天里,愣是在没规划图纸、没建筑材料、没工人的情况下紧急启动,24小时出设计方案,60小时内敲定施工图纸,临时集结各项施工资源。

一时间,全国相关行业企业、数万数千名建筑工人聚集武汉,以众志成城的向心力增援进度,攻克工期。

正如终南山院士所说:劲头上来了很多事情都能解决。

十天之后,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为此次战疫递交了在基础建设保障战场的满意答卷。中国“基建狂魔”的绰号被再次刷新,为世界惊叹。

你知道吗?其实“基建狂魔”的由来许久,只是专治“不可能”的脾气却一点没变。

万丈盐桥,反其道而行之

20世纪50年代初,青藏铁路规划建设之时,考虑到察尔汗盐湖所在位置是215国道和格尔木红柳园段的必经之地,便决定在察尔汗盐湖上建桥。

青海大粒盐是怎么做成的(青藏高原上的万丈盐桥)(2)

然而,当时的察尔汗盐湖可以说是生命禁区,方圆5800多平方公里不见飞禽走兽或是花鸟鱼虫。不夸张的说,这里除了盐,一无所有。

更别提建桥所需材料,什么石头、沙土等连个影子都看不到。

更为致命的是,一般来说,建桥地区士壤中含盐达到5%就要尽量避开,超过10%则根本无法修建公路和桥,因为地基不稳。也因如此,这项“不可能”完成的开辟任务,从开始便遭受着外国专家的质疑与嘲讽。

既然没石头没沙土,能不能用盐盖呢?

于是,当时的专家们改变传统思路,开始因地制宜。

当地的干旱气候与较降水140倍的蒸发量使湖水浓缩成一层坚硬盐盖,这一现象给了专家们灵感。“如果含盐量达到80-90%能不能修路?含盐量100%呢?由质变引起量变?

”经专家团队进行反复研究,并运用于实际科学建造,不懈努力之后,这座全长32公里的万丈盐桥终被建成,堪称当时世界筑路史上的一大奇迹。

青海大粒盐是怎么做成的(青藏高原上的万丈盐桥)(3)

据说,这种用含盐量达20%至95%的盐盖凝固而成的路面,抗压强度可达每平方厘米7公斤至20公斤。

从过去到现在,“基建狂魔”一直都在。至于“基建狂魔”究竟是什么?恐怕难以完全界定,是中国速度,是民族精神,是科技进步,是创新智造,还是一群人的负重前行......

又或许,“基建狂魔”已经成为一种使命和初心,以意识形式渗透进各行各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