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有哪些保卫战(明末潍城保卫战)

公元1642年,清军攻入长城,进关后迅速攻克蓟州,之后分道挥戈跃马,纵贯直隶,进而南下攻入山东,连破济南及多处州县。此次清军入关伐明,攻克城池88座,逼降城池6座,共计94座。《清史稿》中记载:“克河间、顺德、兖州三府,州十八、县六十七;降州一、县五。”至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三月,清军陆续北撤,于五月开始出关,六月全部还师辽东。明末潍城保卫战就发生在这次清军入关屠掠的过程中。

抗日有哪些保卫战(明末潍城保卫战)(1)

潍坊文史学者邓华:当时明末清军开始大举入关,一次一次地攻克长城防线,到河北山东一带侵扰,有时候还从海上坐木船登陆山东半岛,所以说搞得民不聊生。从崇祯九年皇太极就命令贝勒亲自挂帅出征,他的内阁大臣做副将,到关内来进行骚扰攻城略地,第一次是把山东十六个州县攻下来了,烧杀抢掠俘获了好多东西逃回关外。到了崇祯十二年又一次入侵,这一次是崇祯十五年入关,这一次打得更惨烈,直接把山东六十六个州县攻下来了,当时各个州县包括济南府,济南府也拿下来了,所以当时军情告急。

1642年冬,清军水陆两军南下,水军从莱州湾入侵,先攻陷莱州、昌邑、安丘等县,后又由潍北炮台登陆,集中骑兵三千,步兵万余人,大举围攻潍县。清军大兵压境,让冬季的潍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这时,年仅30岁的周亮工距上任潍县知县仅一年有余,如何守卫住潍县城,考验着这位资历尚浅的新县令。这期间,他审时度势,安抚潍县民众,劝课农桑,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周亮工的大力倡导下,潍城民心趋稳,经济昌盛,为抵御清军入侵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抗日有哪些保卫战(明末潍城保卫战)(2)

清兵屡次进犯,周亮工自担任潍县知县时就预料到以后清兵必定侵犯潍城,他未雨绸缪,在清军围城前,就亲自撰写关于抗击清军的《告示》,倡导有钱者捐资、无钱者效力,并指出只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守住潍城,保护家人平安。周亮工首先自捐俸银,全城士绅民众深受鼓舞,纷纷响应,积极捐款捐物,民心所向,万众共济,战守潍城已先得“人和”。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周亮工深谙此道。他组织潍县郊关乡社将粮食运进城内,如发生战事则充为兵粮,无战事则完好留存,做到了粮草充沛。同时,他与潍县城内原任户部尚书郭尚友、原任陕抚佥都张尔忠、原任南瑞道参政王瑨、候补主事胡振奇、举人郭知逊等乡宦士绅多次聚议,会同商榷防御清兵、保卫潍城事宜,他的举措得到了众人的鼎力支持。潍县士绅、富户都主动捐银献粮,积极协助周亮工囤积粮草、整备军械。

邓华:周亮工上任以后,虽然他年轻,但是胸有大略,敢想敢干,他首先把一百人常用的士兵,变成了二百人增了一倍(兵力),二百人也不好干什么,然后又从民间招募20岁到50岁之间的青壮劳力,招募了4120人,建了几个大营分片训练。

周亮工的组织发动得到了潍县民众积极响应,踊跃参加抗击清军的“新兵”发展到6000余人,经过朝夕操练,这些应召而来的守军被分派到城楼的各个位置进行守备。历经一年多的充分准备,潍城兵民抗战清军的气氛空前高涨。

抗日有哪些保卫战(明末潍城保卫战)(3)

邓华:同时从这里面抽调了一些比较精明强干的士卒,到火炮营训练,通过这二百名士兵,训练了一大批能掌握火炮和火枪的士兵,分部到潍城四面的城墙上,每几个垛口就有一门火炮,特别是四个城角有红夷大炮,红夷大炮很长有3米多长,里面带滑膛线,像现在的加农炮 能居高临下,当时就能打到3-4公里,就是7-8里路以外,(城墙)四个角都设置了红夷大炮。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初一(公元1643年1月20日),周亮工得知清兵已迫近潍城,为确保防守潍城万无一失,他紧急召集相关乡宦士绅在城隍庙聚议。这座城隍庙,位于今潍城区城关街道城隍庙街北侧,是供奉传说中掌管阴间治安的城隍爷治所,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大战之前,潍县县令周亮工在此与乡宦士绅聚议,布防战守潍城事宜,一时成为军事会议的机要之地。

抗日有哪些保卫战(明末潍城保卫战)(4)

邓华:为什么在城隍庙开呢?城隍是保佑一城军民平安的一个阴间的皇帝,所以当地的军民非常崇拜城隍,希望在城隍庙开会可以得到城隍的保佑。他召集这些士绅和退休的官员,多次开会研究部署方案训练兵丁,同时把周围四关的,还有周围乡镇的一些大户人家的粮草,全部调运到城里储存。

经过一番讨论研究,周亮工作了系统、严密的防御部署,确定了主要城防督战人员,并布防守城人员,其中,郭尚友与时任潍县县丞黄金鼎督战县城南门安定门,胡振奇与时任潍县巡检解应选督战县城西门迎恩门,王瑨与时任潍县典史王汝济督战县城北门望海门,士绅朱经督战县城东门朝阳门。

抗日有哪些保卫战(明末潍城保卫战)(5)

邓华:这四面都派了一些高官,他们级别都很高,像户部尚书兼漕运总督郭尚友,是亲自指挥南面,但是每一个方向都派上了县衙的一些副官,像典史县丞他手下的几个副官,在每一个方向配合那些告老还乡的官员,为什么要配上这些人呢?就是要监督这些人,再一个与他(周亮工)沟通容易,因为这些人整天跟周亮工在一起工作研究战事,所以说沟通也容易,也能起到监督作用,也能及时把各个方面的信息告诉周亮工。

古代潍县城城墙,历经沧桑,现仅存东西走向的北城墙残垣两段,位于今天潍城区北马道以北、向阳路两侧,南北方向的向阳路将其一分为二。东段城墙长32米,底宽34.5米;西段城墙长63米,底宽34.5米。两段古城墙,现根基尚牢固,顶部损坏严重,部分缺失。明代青阳楼就坐落在北城墙之上,它南临潍县县衙,是防护潍城的首要屏障,因此也成为当时潍城守卫战的最紧要关口,周亮工本人就是在青阳楼上亲自督战,同时主持协调、调度全城战事。

抗日有哪些保卫战(明末潍城保卫战)(6)

邓华:当时周亮工作为总指挥,他的指挥所就在县城北边那一段城墙上,北边城墙上有个青阳楼,他在青阳楼上指挥,为什么在那个地方指挥呢?因为敌人一般是从西边和北边进攻,清军是从西边过来侵犯,所以青阳楼是在正北,而且从那个位置能看到西北角和东北角两个方向的敌情,往南直线距离一公里就是南门,也能看到南边的情况,(青阳楼)又是县衙的后方,所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制高点。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初九晚上,大股清军出现在了潍城西北方向,他们在距离潍城数里之外安营,一共是列了七个营寨,扎了数百顶军帐,浩浩荡荡。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清军先派数百骑兵环绕潍城四面巡逻窥探,试图寻找城防薄弱之处以便攻城。

抗日有哪些保卫战(明末潍城保卫战)(7)

邓华:兵临城下一开始是十二月初九那一天。十二月初九是冬季了,天气非常寒冷,晚上就有一万多大军驻扎在潍城的周围了,周围扎了上百座营房帐篷,然后到了早晨7点钟派了几百名骑兵,在潍城四周游走观察,就看看潍城(兵力)虚弱的地方,攻城容易的地方,这时周亮工发现以后就命令炮手点炮,就朝着这些骑兵进行轰击,当时就打倒了几十个,连人带马打得人仰马翻,这一部分骑兵就赶紧撤退了,这是他们(清军)到潍城第一战,失利了。

首战胜利后,周亮工考略到清军虽然兵强马壮,但是劳师远征,必然疲惫不堪,于是决定趁其夜宿之际,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对清军宿营地实施偷袭。初十夜间,在周亮工的周密安排下,一部分精明强干的守城勇士携带枪炮沿着长绳从城墙向下滑出,借着茫茫夜色奔向城外清军营地,至其营帐附近突然向他们发炮开枪,枪子、炮弹一齐射向清军营帐。顷刻间,清军营地内炮声轰鸣,火光冲天。这时,正在酣睡的清军突遭夜袭,猝不及防,于是慌乱后撤,移兵迁营三四公里。

抗日有哪些保卫战(明末潍城保卫战)(8)

出城偷袭清军的勇士们得胜凯旋,城内兵民无不欢欣鼓舞,信心倍增。这次夜袭,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一方面打压了来犯清军的嚣张气焰,达到了恐吓对方的效果,另一方面向清军显示了城内拥有强大的战斗力,起到了虚张声势的作用。

在城内军民万众一心拼死抵抗下,潍县保卫战初战小胜,挫伤了敌人锐气。但是好景不长,清军变得更加疯狂,两天后,清军数百骑兵再次直扑西关,对潍城发起猛烈进攻。守城军民面对清军攻势奋勇作战,用大炮连续轰击敌军,伤亡其百余人,清军一时无法攻城,一路溃退到距离潍城15公里以外的东北方寒亭扎营。

抗日有哪些保卫战(明末潍城保卫战)(9)

邓华:撤到寒亭正好遇上另一部清兵,那股清兵是打昌邑,把昌邑打下来了 俘获了昌邑的三门红夷大炮,他们拖着红夷大炮就来围攻潍县城,他们这两股部队会合以后,商量了一下战法,就决定回到潍县重新打,来个四面开花,他觉得城里的守军毕竟是少数,人比清军少,四面用兵恐怕顾不过来,所以四面城墙当时都告急。

通过几次交战,清兵已经明白潍城不但防守严密,而且兵力充足,武器装备良好,于是放弃了仰攻、明攻的策略。清军改变攻城战术,选择穴城之计攻城。所谓穴城,是指一种攻城之法,俗称挖地道,军卒伏在城外凿空洞,向城内掏挖至城墙塌陷,此塌陷处则成为攻城入口。穴城的清兵潜伏于城东北角,铸造防御工事作为躲避大炮轰击的屏障,向城墙方向挖掘地道,昼夜不停,连续掏挖。

抗日有哪些保卫战(明末潍城保卫战)(10)

邓华:就这样跟清军在17天之内交战了6个回合,特别到后来清军看正面攻不下来,就挖地道, 一直挖到城下,而且同时挖六条,从北关方向挖六条地道,挖到城下准备填上炸药炸城,炸了城以后就很容易攻进来了。

清军的战术很快被周亮工识破,他针对清军的战法及时调整了作战方法,决定主动出击消灭挖地道的清兵。他命令部分兵丁出城对挖地道的清兵进行袭击,潍城兵丁沿防御工事杀死清兵数十人,致使清兵撤离挖掘地道之处。然而每当出城作战兵丁入城后,清兵又返回原地继续掏挖,这种局面相持不下,直到十二月二十六拂晓,进攻北关的清军在挖至城墙脚下的地道内填入大量火药,引爆后的瞬间,城墙坍塌十多米,清兵喊声如雷,飞矢如蝗,竖云梯从城墙塌陷处及临近处攀登而上。

抗日有哪些保卫战(明末潍城保卫战)(11)

邓华: 这个时候清兵蜂拥而入,虽然炸下来十米 但是城墙也有二三十米高,它还是有一段,清兵就蜂拥而上,这个时候明军就开始反攻也是蜂拥而上,从城墙的两面各个方面反扑。

城墙出现缺口,让本来焦灼的战情一度危急。潍城保卫战中,在清军猛烈攻城,援军迟迟未到之际,周亮工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邓华:当时周亮工右腿还受了伤,继续带伤指挥作战,有的时候敌人眼看要攻上来了,明军从城墙上开始退却,退却的过程中周亮工怕这些士兵动摇,就拿出剑来要自刎,就是说要退的话,我马上自杀倒在这里,这个时候郭志孙还有一位明代的官员就在他身边,坚决地劝阻他同时督战,士兵一看县令总指挥都这样,他们接着又鼓起勇气跟清军作战,所以有好几次危机都被周亮工大无畏的精神解决了。

抗日有哪些保卫战(明末潍城保卫战)(12)

见到此番情景,守城军民深受鼓舞,一时士气大振,他们用榆树做成擂木,以堆积如山的滚石掷向敌群,点燃草束引燃清军攻城的云梯。一时枪棍、矢石、火罐、扛炮齐发,清兵损失巨大。守城兵民一鼓作气,沿着塌陷的城墙奔涌而出,与清兵殊死砍杀,清兵力竭,弃甲溃退。双方的战斗一直坚持到崇祯十六年,也就是1643年的春天。潍城在全城军民的殊死抵抗下坚守三个月,终于迫使清军撤退。

在明末潍城保卫战中,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舍生忘死,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为保卫这座潍县古城、保护城内百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至今日,他们的故事仍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在潍城保卫战中,周亮工的侧室夫人王荪巾帼不让须眉。每逢战事紧急,她就与丈夫周亮公及守城兵民在城墙上并肩战斗,夜半时分王荪亲自煮粥饭送予守城士卒充饥。当城北战斗处在最激烈、最危险的时刻,她奋不顾身,毅然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登上城头青阳楼擂锤击鼓,助战的鼓声响彻云霄。周亮工在《赖古堂集》卷七《海上昼梦亡姬成诗八章》之五中有“危楼城上字青阳,一饭军中尽激昂。旗影全开惭弱女,鼓声欲死累红妆”诗句,展现了守城士卒享用王荪所做粥饭时群情激昂的感人情景和她擂鼓助战的豪迈风采。

抗日有哪些保卫战(明末潍城保卫战)(13)

邓华:他的小妾是河南宛丘人姓王,也亲自擂鼓助战,在青阳楼上擂战鼓,当时他那个小妾才十九岁,人家都称她是梁红玉,是那个时代的梁红玉。

明末潍城保卫战取得全面胜利,潍县知县周亮工功不可没,他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冒死作战,而且胸怀韬略,指挥得力。为打赢这场潍城保卫战,周亮公在宣传发动、筹备粮草、充实兵力、武器装备等诸多方面布局谋划,所采取的一系列战守方略措施行之有效,取得了潍城防御战的胜利,创造了以战为守、以弱胜强的城市防御战的成功范例。

明末潍城保卫战,自公元1643年1月28日潍城被清兵围困,到公元1643年2月13日清军败退,围困解除,历时17天。明末潍城保卫战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以弱御强,以战为守,取得胜利,是古代城市防御战的一个典范战例,永载史册。明末潍城保卫战的胜利,不但使潍县城百姓的生命财产免遭屠掠,而且对后来潍县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持续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