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历代旧志编纂概说(厘清广西全州历史)

全州的历史最早是从哪年开始的?全州的第一个县是“零陵县”还是“洮阳县”?全州为什么要争“零陵”之名?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好难回答。网友也一定好奇:查一下县志不就清楚了吗?其实《全州县志》有误,全州本地人都很难说清楚,内部意见都末统一,至今仍然是模棱两可的。正因为连自己从哪里来都没有搞清楚,全州人常常闹腾出许多笑话出来。

广西历代旧志编纂概说(厘清广西全州历史)(1)

我们先看看2005年出版的《全州县志》对全州的“建置沿革”是如何表述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11年),境内置零陵县,治所在今县城西南39千米处。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洮阳县,治所今永岁乡梅潭村后山坡上,当时,县境南北并存零陵、洮阳二县;同年,又置零陵郡,郡治驻零陵县。隋开皇十年(590年)废零陵、观阳(今灌阳县)、洮阳置湘源县,县治在今全州镇柘桥村;后唐天成元年(926年),李嗣源称帝(明宗),因避其讳,将湘源改为湘川,后晋天福四年(939年),从楚王马希范奏置全州,改湘川县为清湘县,与灌阳同属之,州治今全州镇柘桥村。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州治从柘桥迁至今全州镇。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全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全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降为州,并撤清湘县,其地属全州,改隶湖广永州府,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八月韩观奏请将全州改隶广西桂林府,清代,仍称全州,隶桂林府,但不辖灌阳县;直至清末;民国二年(1913年),改全州为全县,隶桂林专署;1959年10月全县更名全州县至今。

广西历代旧志编纂概说(厘清广西全州历史)(2)

从以上文字表述来看,全州的“建置沿革”至少存在三个误区。

一、全州没有秦始皇设置的“零陵县”。

2001年,广西通志馆文史专家若谷先生在《广西地方志》第1期发文《广西历史并未见有秦县零陵》严肃指出:近年新编《广西通志》及《全州县志》,一反旧志又不作辨白,即判定广西最早设县为秦代零陵县,未免过于草率。考订某些辞书图籍虽涉有秦县零陵之说,而证据很不足。证诸建国后的考古资料:楚国鄂君启节,马王堆汉初长沙国地图、秦汉现存封妮玺印、兴安古秦城的试据,全州古城址的调查,均未发现有秦县零陵的印迹。全州的历史没有秦始皇时期的“零陵县”,还可以从广西考古队在兴安、全州以及灌县的四次考古发掘中没有发现秦置零陵县的遗存得到进一步证实。

广西历代旧志编纂概说(厘清广西全州历史)(3)

为此,全州官方在“全州政府网站”官宣“全州简介”,就没有秦始皇时期设置的“零陵县”,秦代的介绍取而代之变成了:全州“战国是属楚之长沙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置长沙郡”这一段模模糊糊的话。全州人总不心甘,特别是以蒋咸喜为首的个别全州人,恶意曲解《史记》“舜葬九疑,是为零陵”就是指全州,把部分不懂历史的全州部分官员和民众引向尴尬的境地,总不愿接受“全州没有秦县零陵”这个现实。蒋咸喜不但无视广西文史考古专家的权威论证和考古发掘证实“全州没有秦县零陵,竟然还无视全州政府官方的公告,毫无根据地不断在网络上制造“秦始皇在全州置零陵县”“舜葬全州”谎言。

广西历代旧志编纂概说(厘清广西全州历史)(4)

二、洮阳是全州历史上第一个县名。

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广西考古队队长、广西最具权威的历史考古专家、原籍为全州后划归兴安的、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蒋廷瑜先生曾撰文《 广西地区最早的县——洮阳》(原载《学术论坛》1981年第6期)明确指出:洮阳县即今日广西全州县,“洮阳”县是全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县名。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洮阳县,治所在今永岁乡梅潭村后山坡上。从公元前111年到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并洮阳、零陵和观阳三县为湘源县,洮阳县从设立到结束大约存在700年的样子。

广西历代旧志编纂概说(厘清广西全州历史)(5)

洮阳是全州历史上第一个县名,得到了全州官方的呼应。还是这个“全州县政府网”在介绍汉代的全州时是这样表述的:“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郡治零陵(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39公里处),辖7县4侯国。7县是:零陵(今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带)治所在今全州凤凰或咸水(实际上是在兴安的界首镇,编者注)、营道(今宁远县地)、泠道(今宁远、新田县地)、始安(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灵川、永福、永宁县地)、营浦(今道县及江永部分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治所在今永岁乡梅潭、钟武(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及双牌部分地)、都梁(今洞口、武冈、绥宁、城步一带)、夫夷(今邵阳、新宁一带)、舂陵(今宁远、新田、祁阳部分地)”。

上述文字一字不漏摘录于全州县政府网,这说明,当时洮阳县管辖的境地就是两个地方,一个是全州,一个是资源。全州个别人也包括蔣咸喜在网上造谣说东安也是洮阳境地不攻自破,洮阳县存在时东安是归泉陵候国管辖的。全州人是“刘狩燕”(又名刘狗彘)的后裔,还妄想拉上“东安”给他垫背,其心可诛。

广西历代旧志编纂概说(厘清广西全州历史)(6)

三、全州不是“湘江西源”的源头取名“湘源县”不伦不类。

经过国家认定的湘江源头有两个:一个在湖南蓝山县野狗岭,称湘江东源;另一个在广西兴安县白石乡,称湘江西源。然而,全州人明知道自己不是湘江之源,为了争抢湖南宁远九疑山硬生生妄称自己就是“湘江之源”。蒋咸喜给出的理由是:桂林市全州县古称“湘源”,有全国唯一以“湘江之源”命名的“湘源县”,全州的文化公园命名为“湘之源”,全州以“湘”命名的地名太多了。而今少数湖南学者担心舜文化在全州回归,却说全州在历史上与湖南无关,说全州在明代之前不属于湖南,在全州境内的湘江不给叫湘江,只能叫广西河。蔣咸喜说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话,但有一点我听明白了:全州因古时候叫“湘源县”,所以“湘江之源”就是全州。

广西历代旧志编纂概说(厘清广西全州历史)(7)

蔣咸喜此言一出,笑坏了全网网友。全州县城离兴安县白石乡至少还有100多公里,全州在兴安的下游,怎么称得上是“湘江之源”呢?全州若称“湘江之源”,那在湘江之源(西源,下同)的兴安何以难堪?全州不是湘江之源的源头,湘江之源在兴安县白石乡,真正的“湘源”其实是全州隔壁兴安县的专利。再说吧,“湘源县”也不是全州独家所有,它还包括灌阳县和资源县。“湘源县”之名,灌阳和资源两个县也有份。所以说历史上全州叫“湘源县”只存在336年(洮阳有700多年历史),又改称为“湘川”“清湘”“全县”“全州县”,原因就是全州不是“湘江之源”,没有资格称“湘源县”。

综上所述,全州的“建置沿革”实际上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零陵县”可望不可及,“洮阳县”名字虽好听但名声不佳,“湘源县”又名不副实,湘川”“清湘”“全县”这些名字也不理想,怎么办?

广西历代旧志编纂概说(厘清广西全州历史)(8)

这两年,全州有一个热词:县改市。全州人讨论的最多也最热闹。去年9月,全州县有位叫孟光成的退休干部上书建议广西全州县人民政府,请求县政府写出《请示》,上报桂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至国务院,将“广西全州县”为“广西零陵市”,改“湖南永州市零陵区”为“湖南永州市泉陵区”。

这个建议想法很好,也很大胆,但是要国家民政部和国务院批准是绝对不可能的。原因是:广西全州县即使有汉县零陵存在(秦始皇零陵县是绝对没有的),当时汉县零陵与洮阳县基本上同一时期设置的,其历史也就是700年,隋文帝杨坚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将零陵、洮阳、灌阳三县合并叫“湘源县”,泉陵候国改成“零陵县”在现零陵区已经沿用至今1500多年。谁的历史更长?肯定是现今的永州零陵区。那么,全州人想改“零陵市”恐怕只能做梦可以,下辈子甚至下下辈子都无可能,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广西历代旧志编纂概说(厘清广西全州历史)(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